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生

谁考石油大学的研究生
1个回答2024-06-02 14:05
石油大学出版的好像叫《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书,你看看。
有什么名人研究石头?急用!!!
1个回答2024-05-01 01:48
宋代书法家米芾是个石迷,他把奇石呼之为“兄弟”,见之要三拜九叩。每当收集到上佳的奇石,他都要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以至“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文豪欧阳修于庆历6年贬守滁州时,在菱溪得一嶙峋奇石,如获致宝,特作诗《菱溪大石》一首,他不但将石置于佳处,洗以清泉,并明坐石旁,与朋友抚赏吟和,以石之高风峻骨寄托自己的磊落胸怀。明代书法家米万钟也是个石迷。他家中藏石无数,公务之余,常于“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藏有15枚绝巧奇石,分别题为“庐山瀑布”、“藻荇交横”、“万斛珠玑”、“苍松白石”等美称佳号。就连清乾隆皇帝也喜欢搜罗奇石。如今横卧在北京颐和园寿堂庭院内的“青芝岫”,就是他当年收集的,其形似灵芝,夏秋时节,全身苔藓斑驳,翠绿欲滴。清代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以丑石自喻,他爱画石,所画之石无一块不是丑石,他在画题中说:“板桥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以石喻自己的风骨和美好。他在丑石中发现了特有的深含之美。





  现代名人爱石者也有不少。著名爱国人士沈均儒爱石如命。他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与石居”。在这里,书架、书桌、窗台上都摆满了各种奇特的石头。沈老之所以爱石,这正如他诗中写的那样:“吾生尤好石,谓是取其坚”。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42年在广西良丰得一小砾石,爱不释手,特制一小木盒存放起来,直到逝世时仍留在身边。他看到这一不同寻常的砾石弯曲、形变显示了岩石的弹塑性能,具有重大科学意义,所以认为“比宝石要宝贵得多”。可知,李四光爱石是与本行相结合的。





  当代著名画家叶浅予集石成癖,有时竟到如痴的地步。一次他在香港办画展,在香港画家张玲麟家看到一块芝麻石,他握在手中,把玩许久,不忍放回。张玲麟见他爱石如痴,便将那块在明妃故乡香溪急流中冒险寻得的爱物送给了他。在叶老的画室里,广西红水河的带叶纹卵石、长江三峡丰彩石与芝麻石,古巴海岸的珊瑚石、南极的石子应有尽有,简直成了奇石博物馆。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是个“石痴”,他说“这天下姓贾的人都与石头有缘,贾宝玉不是青埂峰上一顽石吗?”玩石头就玩石头偏要找出个理由来,这正是贾平凹特有的执拗和幽默所在。爱石成癖的贾平凹有篇文章叫《丑石》,平凡而朴素,淡雅而深沉,那是他最早写石头的文章。谁知几年来,他写石头的劲头越来越大,竟陆续写了百十篇。贾平凹笑笑说,“我快成地质学家了。”




答案补充
不是急用吗,看到我的回答了没??
为什么有华北石油会战?
1个回答2024-01-20 11:21
1961年4月16日,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山东东营地区钻探的华8井获得工业油流。当年10月,石油工业部党组决定,在抓紧大庆外围勘探的同时,将华东石油勘探局与华北石油勘探处合并,集中力量加强渤海湾沿岸地区的勘探工作。1962年9月23日,又在东营凹陷上的营2井获得高产油流。经过两年多地球物理普查和钻探,到1963年下半年已有10多口探井出油。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队在黄骅凹陷羊三木构造钻探的黄3井,也于1963年12月喷出工业油流。
基于开展华北石油会战的条件已经成熟,1964年1月22日,石油工业部党组向中央书记处呈报《关于组织华北石油会战的简要报告》。1月25日,中共中央批转这个报告,同意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出“这是继松辽石油会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的会战”。石油工业部抽调大庆、青海、新疆、玉门等油田的2万多名职工,在南部的济阳坳陷和北部的黄骅坳陷两个主战场,同时展开石油勘探会战,并开始组建队伍在渤海海域开展海上物探和钻探。
华北石油会战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在南部济阳坳陷迅速探明和开发了胜利油田。到1965年5月,仅用了11个月时间就拿下了胜坨油田。到1966年,共发现了9个油田,原油产量达134万吨。此后,胜利油田进一步加强勘探,把勘探范围从东营凹陷扩大到整个济阳坳陷,相继开发建设了东辛、孤岛、临盘、义和庄等20个油田,发现了利津、梁家楼、大王庄等18个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946万吨。
华北石油会战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在北部黄骅坳陷探明和开发了大港油田。1964年12月和1965年2月,首先在港东的港5井、港7井获得工业油流,只用1年多时间初步探明了港东油田。1965年7月,港西地区相继有11口探井发现良好油气显示。1966年大港油田原油产量达到11.5万吨。1967年渤海海上第一口油井出油。大港油田后经进一步勘探开发,1971年原油产量达到169.23万吨,1978年达到300万吨。
华东石油学院的知名校友
1个回答2024-05-06 21:14

李阳,1958年出生,油气田开发地质、油田开发专家。山东东平人。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技术副总师,国家“973”项目“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研究”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研究陨石有什么意义?
1个回答2022-12-16 12:04

陨石历来是研究天体的重要标本,现在已从陨石中得知空间含有很多种有机分子,给生命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资料。古代陨石由于落地时间长,已受到地球上有机物的浸染,这一方面的研究价值已失去,但对历史上的陨石记录做一些统计分析还是有意义的。

齐白石研究画虾的经历
1个回答2024-02-04 23:13
一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所画的虾是非常有名的。他笔下的虾,活泼生动,就像正在水中游动着一样,一节节的虾身透明而富有弹性,长长的虾须和两只虾螯也好像在不停地摆动着。而且,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水墨虾,在齐白石的笔下不到一分钟便能画一只。后来有不少人学齐白石画虾,但这份功力都是望尘莫及。与齐白石有过交往的吕宜园所撰写的《看齐白石作画》一文就详细地写到了齐白石画虾的情景。
吕宜园自幼喜爱书画。上大学时,他对齐白石就非常仰慕。上世纪40年代中期,吕宜园住在北京石驸马大街,距离齐白石所住的跨车胡同很近。有一天,吕宜园随齐白石的同乡应邀到齐宅小酌,受到了主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到达之后不久,院子北面的屋子里就准备好了酒席。屋中的地上还摆满了画,墨色淋漓,并没有干透,正在那里晾着。这是吕宜园第一次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而且一下子就能看见这么多,真是大饱眼福。
吃完饭,吕宜园开口向齐白石讨要一张画,老人很爽快地答应了。随后,齐白石凝神定气,濡染大笔,饱蘸西洋红,先画了两个大桃子,再换笔蘸墨,很快画好了桃枝。吕宜园仔细观瞧,只见桃大如斗,鲜艳圆润,非常饱满地悬挂于枝头,顿时大喜过望,连连感谢齐白石慷慨赠画,还略带遗憾地说道:“久闻齐先生画虾精妙,可惜我没见过,殊为遗憾,只是今天先生太累了,我不敢再麻烦了。”听吕宜园说完,齐白石也不答话,又拿出一张纸,抄起大笔,先在调色盘中把墨调匀,再从小水盂中舀出一勺清水滴入笔头和根部――他要演示虾的画法。齐白石让笔尖向左,笔头与桌面大概呈40度角,用力一按,因根部被那一滴水给冲淡,所以纸上便现出了一个极淡的圆点,他又随手在圆点的右下角补了一笔,一半压住前一笔,一半露在外面,斜入虾的头部,并在两侧各点了一下;画完这些,他握着笔,一节套一节,以向上隆起的形状画了六节作为虾的身子,再趁势向前一拉,又侧着笔上下两抹,就画好了虾尾,接着添上足和螯,然后用更浓的墨画上虾眼,又在背部点了一下。至此,虾的主体就画完了。齐白石换成小笔,开始画虾须。眼见他只是简简单单地从虾头的前部向后撇了几条长须,一个大虾就画好了,前后所耗费的时间真的还不到一分钟。
后来有一次,吕宜园又去跨车胡同拜访齐白石,把自己从那个弟子那里听到的话告诉了老人,正在画虾的齐白石当即把纸一翻,在纸的另一面画了一只头朝左的虾,再翻过来,虾头就朝右了。两人相视而笑,而齐白石的敏捷思维和幽默也给吕宜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国外对余华小说的研究现状
1个回答2024-02-18 16:20
有一定的影响力。2022年余华小说海外传播地域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并且在这两大洲的传播都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其海外传播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由代表作《活着》牵头,在欧美市场取得一定的影响力。
石油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为何地球上那么多石油?
3个回答2022-12-08 02:30
石油的形成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生物成油另一种是石化成油。生物成油是通过植物还有动物死亡之后经过土壤的有机分解与泥沙混合组成的沉积层导致压力上升最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聚集成的油田;第二种方法石化成油是碳元素还有氢元素经过冲刷形成的油。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油是因为在远古时期不断积累形成的,但同时这些时候也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珍惜。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考试
3个回答2023-12-28 03:22
一般应用化学考物理化学,比较简单。考化工专业研一般考化工原理。过程专业一般没人考研,环工专业不好,还是不要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