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九章原文

《论语》第九章 子罕篇
2个回答2022-05-12 07:37
原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系与其死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译文:孔子病重,子路便让同学们成立治丧组织。后来孔子病势好转,说:“太久了啊,仲由这样弄虚作假!没有家臣却冒充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嘛!我与其在家臣料理下死去,还不如在你们学生料理下死去!我即使得不到隆重厚葬,却会死在道路旁吗?”
论语十二章的论语简介
1个回答2024-02-01 23:59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论语十二章的第十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5-03 08:28

主要讲时间

论语其中九则得翻译
1个回答2024-02-10 19:56
1 孔子说: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不要接受。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除它,不要接受



2 子贡问关于君子的问题。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3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是相反的。



4 孔子说:如果富贵是可以追求到的,哪怕是当个赶车的,我也做;如果是不能追求到的,随我喜欢做的。



5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快乐竟然能使人达到这种境界.



6 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7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8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却不知疲倦,教育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9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哪里有《论语》第九章到第十一章的全部成语及解释
2个回答2022-12-28 21:54
无与伦比
wú yǔ lún bǐ
[释义] 伦:类;同类。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语出] 唐·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正音] 与;不能读作“yù”或“yú”。
[辨形] 伦;不能写作“论”。
[近义] 无可比拟 前所未有
[反义] 不相上下 同日而语
[用法] 用作褒义。用来形容正面事物。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复杂式。
九九文章网里的美文有出版的吗
1个回答2022-09-11 13:43
貌似没有出版的
童年第九章第十章人物介绍
1个回答2024-02-13 10:29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1 14:39

鲁庄公娶了齐国哀姜为妻,第一次来到鲁国的时候,鲁庄公让鲁国贵族的夫人们带着玉帛去拜见哀姜,这种做法是违礼的,按照立法女人见面携带的礼物应该是枣、栗子等物品,玉帛是男人会见旅辩时才能携带的礼物,而且按照品级的不同有不同的规格要求。

有的大臣就据此出来反对,说了三个字:非故也。鲁庄公听了之后,也说了一句话,也只有三个字:君作故。

非故也,就是说制度中没有这样的搭蚂规定,过去也没有这样的成例,你这是属于创新。

君不是单纯地指自己,而是指国君,故在此代指制度,因为制度本身就是由前人留下的好的法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用它代指制度。

鲁庄公的意思就是我这样做了,后来的人跟着效仿,就有拆枝缺故了,它就会变成制度。

对方一听,毫不客气地给予了反击:国君的创新如果合乎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后人立为制度(君作而顺则故之),如果违背了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当成违礼事件记录下来,变成反面教材(逆则亦书其逆也)。

鲁庄公不听,结果真的成了反面教材(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个故事领悟前面“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含义)。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3 16:49

鲁庄公娶了齐国哀姜为妻,第一次来到鲁国的时候,鲁庄公让鲁国贵族的夫人们带着玉帛去拜见哀姜,这种做法是违礼的,按照立法女人见面携带的礼物应该是枣、栗子等物品,玉帛是男人会见时才能携带的礼物,而且按照品级的不同有不同的规格要求。

有的大臣就据此出来反对,说了三个字:非故也。鲁庄公听了之后,也说了一句话,也只有三个字:君作故。

非故也,就是说制度中没有这样的规定,过去也没有这样的成例,你这是属于创新。

君不是单纯地指自己,而是指国君,故在此代指制度,因为制度本身就是由前人留下的好的法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用它代指制度。

鲁庄公的意思就是我这样做了,后来的人跟着效仿,就有故了,它就会变成滚如制度。

对方一听绝配,毫不客气地给予了反击:国君的创新如果合乎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后人立为制度(君作而顺则故之),如果违背了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当成违礼事件记录下来,变成反面教材(逆则亦书其逆也)。

鲁庄公不听,结果真的成了反面教材(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个故事领悟前大宏启面“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含义)。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01:27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故事】长平之战,廉颇坚守不出,秦王派人去离间赵王和廉颇,赵王中计,派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大败。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