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慎独自律的作文

慎独和自律有什么区别 还是慎独就是自律 自律就是一种慎独
1个回答2023-03-18 02:05
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事的一种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 自律,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是一种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规范自身的手段。
自律与慎独
1个回答2023-12-07 12:46
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目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

自律的最高要求是慎独。慎独历来是先圣先贤所推崇的内修要诀。那么什么叫真正的慎独呢?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用白话说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能慎重行事,能保持内心的那份清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自律,自重自爱,把握自己。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虚空,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要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独”,就要做到 “三个如一”,即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言行如一是为人准则,是做到慎独的第一要求。《论语•为政》中记载: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要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夸夸其谈,鲜少施于实践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心口如一是诚实人的灵魂。不诚实的人往往表现为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有句古语叫:君子一言,四马难追。就是说的既然说了,就要做到。《后汉书•杨震传》中有个故事: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对此,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而杨震由此也获得了“四知太守”的雅号。

始终如一就是做人做事要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坚定不移。《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

几千年来,慎独一直被奉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则,无论是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还是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以上种种,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对于慎独,他们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慎独自律修己安人什么意思 慎独自律修己安人的出处
1个回答2023-12-05 20:28

1、慎独自律,修己安人意思是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出自《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修身”属于古代培育人才的第一要务,这既是选拔贤良的基础,也是造福社会的重要途径。饱学是内功,自律则需内外兼修。

2、几千年来,有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常挂在中国人嘴边,那就是修身的最高境界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自律,修己安人
1个回答2023-12-10 02:16
慎独,即使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我们静坐时就是谨独时。在王阳明这里,谨独其实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却包含了诸多要素。

慎独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慎独,之于他人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慎独是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慎独,是一场自我与全世界的对话,更是自我与灵魂的对话。慎独,本质上就是《大学》中所说的“诚其心,正其意”,是对自我内心崇高道德律的敬畏。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能在绚烂中归于平淡,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慎独,是中国人的千年修行,是一种静美,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曾国藩说,人如果能做到慎独,心里自然会平静、安定、富足。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养心最难做到的,就是慎独。一个以慎独为修行的人,必然有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在芸芸众生中会显然的耀眼起来,这样的人,内外道德品行兼修,才能获得尊重。

慎独,是通向人生的成功之路。它让你面对广阔天地而内心坦荡,能让你的心灵快乐、满足、平和。对于个人而言,“自觉”是实现慎独的必要手段,也就是不断地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尚有完善自我的人生理想,现代人则更应见贤思齐,力争达到这种修身的境界。

只要你是不断进步着的,人生考验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慎独”恰如那盏灯塔,虽然这场反人性的修行永无止境,虽然这个彼岸遥不可及,但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它为你照亮了前路,指明了方向。
如何自觉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情严以律己
1个回答2022-12-17 03:23
我觉得想要做到嗯自己做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晴,严以律己。我觉得做到这些首先来说自己应该制定一个目标,自己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详细的规划和目标,而且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特别认真的态度,不要马马虎虎,不要听信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一定要有事实来证明。我觉得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件小事儿上也应该严于律己,做什么事情不要竞知识别人,而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然后要移动严格的态度的要求,自己只要自己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一点儿一点儿的。你锻炼自己,我觉得就慢慢的能培养成自己的一种独到的性格。我觉得这些事情并不是说以下的就形成了,而是说习惯成为自然,让自己一呃慢慢的养成一些比较良好的习惯,而且在这些习惯当中慢慢的吸取各种教训,不断的强大自己,不断地改善自己,慢慢的自己就会变成一个严于律己的人。
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是什么意思(慎独慎微慎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1-30 00:04
1、慎独慎微慎初是什么意思。

2、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出自。

3、慎独 慎初 慎微 慎友。

4、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染。

1.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2.其中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3.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4. 慎微:谨慎及于细微之处。

5.意为认真重视和正确处置细小的事情。

6.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道自微而生,祸是微而成”。

7.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慎微的重要性、必要性。

8. 慎初: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

9.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

10.一失足成千古恨。

1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12.初之不慎,是走下坡路的起点。

13.而往往是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第三自己毁掉了自己。

14. 慎交,交友更是要谨慎,要想对一个人全面的了解看看他的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很多人误入歧途和朋友有脱不了的关系。

15.近墨者黑,近君子远小人,近仁人远不义之人。

16.要交志趣相投之人这样会才会长久。

1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

18.君子之交淡以亲,小人之交甘以绝。
慎独慎微的意思
3个回答2023-11-30 22:30

“慎微,慎独”的意思是:谨慎于细微之处,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一、慎微

读音:shèn wēi。

意思:谨慎及于细微之处。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译文:圣明的人对细微的事也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二、慎独

读音:shèn dú。

意思:在独处中谨慎不苟。

出自:西汉戴圣 《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这就是内心真诚,会流露于言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自一人时也会慎重。

慎独例句

1、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2、知耻知畏知止,慎言慎独慎行。

3、慎初以防吃喝,慎独远离玩乐,慎交以保身正,慎微永保清廉。

4、薄礼面前慎微,盛情面前慎软,喜好面前慎谗,“隐贿”面前慎独,“五九”面前慎终。

5、恣欲纵行,得意失终生,慎始慎独,律己得康宁。

"慎独,慎微,慎初"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20 04:13
这是古人为人处世的主张:
慎独:独处时要谨慎。
慎微:小节处要谨慎。
慎初:事情开头时要谨慎。
童年里印象深刻的情节
1个回答2024-06-09 02:05
烙印在我记忆深处的一件事发生在我五、六岁的时候:
隆冬时节,作为水暖工的老爸领了工资就到集贸市场买了二斤雪鱼(这是我最爱吃的一种鱼),做好之后老妈细心地把鱼刺都挑拣干净,然后让我自己吃,可还是有一根刺死死地卡在喉咙里疼得我哇哇大哭,老妈让我大口咽馒头、又连喝了几大口醋都没引出来;冰天雪地的北方天黑得特别早,老爸、老妈毫不犹豫抱起我便直奔市医院,寒冷的冬天老爸楞跑得一头大汗;挂急诊后医生很快就用镊子把鱼刺取了出来,老爸、老妈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再折腾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多了......
这件事就象复制的文件一样清晰地粘贴在我的脑海中,深沉的父爱、涓涓的母爱、幸福的我......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