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背景音乐伴奏

村居的背景故事?
1个回答2024-03-10 13:27

村居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村居描绘了什么的活动背景
1个回答2024-04-08 19:52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儿童处在人生早春,东风带来融融的暖意,纸鸢是放飞的乐趣,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希望
故乡的原风景伴奏
1个回答2022-07-07 04:14
5sing_com
以卡农为音乐背景伴奏的歌
2个回答2023-09-03 19:15
...两个世界
山居即事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3-13 11:39

《山居即事》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言咏怀诗。此诗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写照,写出了生活的惬意,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欣赏,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传神地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张居正的出生背景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5-21 22:11

张居正出身于寒门。但他自幼聪颖绝伦,早年得志,16岁中举,23岁就以二甲进士及第的身份,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此,他跻身政坛,开始了坎坷而又辉煌的政治生涯。

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张居正一向注意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难题,悉心探究历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他曾于1568年向明穆宗上了一封《陈六事疏》,试图革除嘉靖以来的各种弊端。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1个回答2023-04-16 09:40

这些作品的创作顺序并没有历史文献可以考证,如果单纯以推论方式来说,似乎无伴奏小提琴在先,这是因为无伴奏小提琴写作在这之前已有许多先例,而整套无伴奏大提琴作品则以巴哈开先河. 就乐曲组成来看,小提琴组曲型式非常不统一,大提琴组曲型式十分一致,似乎是他先在小提琴上熟悉无伴奏弦乐曲写作后再应用于大提琴.

老舍故居的故居背景
1个回答2024-03-12 14:34

1938 年 7 月中旬,在九江沦陷武汉无险可守情况下,老舍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迁往重庆。据老舍先生自述:“ 8 月 14 ,我们到了重庆。”暂时住在公园路青年会里。青年会是“文协”在重庆的第一个会址,老舍与何容住在二楼窗口向阳的一间,中间一个九屉桌,两张单人床分放两旁,坐在桌旁可就桌工作。至 1940 年 8 月房屋被炸毁才离开,现仅存当年楼上的“青年会”三个大字残迹。这期间写作了他的第一部抗战话剧《残雾》,第四部短篇小说集《火车集》,长诗《剑北篇》,话剧《国家至上》、《张自忠》、《面子问题》、《归去来兮》、《谁先到了重庆》等作品。
1943年11月17日,夫人胡絜青携子女来到北碚与刚割治完盲肠的老舍团聚,一家定居在蔡锷路 24 号(现为天生新村 63号副16号)。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老舍在北碚安家后,许多朋友前去看望。胡絜青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了北平沦陷后,1945年 2月4日,小女舒立出生。1945年完成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饥荒》于 1948 年在美国写完。抗战胜利后,老舍写了长篇回忆文章《八方风雨》,记叙了他在八年抗战中的生活,在北平《新民报》上连载。他说:“把八年的生活有话即长,无话即短的写下来。我希望它既能给我自己留下一点生命旅程中的印迹,同时也使别离八载的亲友得到我一些消息,省得逐一的在口头或书面上报告。”
老舍先生在重庆北碚的故居(现天生新村63号)于2010年更名为“四世同堂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

清平乐村居写作背景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2 09:44
辛弃疾晚安不得志时,在农村生活中用手中之笔描绘出在小溪周围展现出一幅生动有趣,其乐融融的田园风光。
游山西村的背景
1个回答2024-05-14 09:21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