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十年,才发现是武侠

寒窗苦读的寒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5 09:35
寒窗苦读:名词作状语,寒窗: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整句:在寒冷的窗下用功读书。别名:十年窗下,十载寒窗
寒窗苦读的寒窗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9-24 19:11
寒窗苦读:名词作状语,
  寒窗:在寒冷的窗下
  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
  整句:在寒冷的窗下用功读书
  别名:十年窗下,十载寒窗
  拼音:hán chuāng kǔ dú
  英文:work hard at study
  古典:
  1.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2.刘祁《归潜志》卷七:“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俗语:
  寒窗苦读十二载 素琴轻弹三两声
十年寒窗有啥故事(古代的)?
1个回答2024-02-17 17:22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刘祁《归潜志》卷七:“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辨析]也作“十年窗下”“十载寒窗”寒:指生活过的辛苦

十年寒窗的相关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16:07

十年窗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九不遇 十年寒窗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十年一磨剑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十年读书
十年生聚 十载寒窗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胜读十年书

十年寒窗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9:10

十年寒窗造就了一支名曲<祝梁>。

什么年寒窗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12:04
十年寒窗 [shí nián hán chuāng]
[解释]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十什么寒窗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7 15:48
十年寒窗 [shí nián hán chuāng]
基本释义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 处
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十年窗下 十年读书 十载寒窗
“同窗”“十年寒窗”这“窗”是啥意思?为啥要用“窗”?
1个回答2022-12-27 06:57
同窗是古代的一种叫法。其实就是指在一起学习的人,说明白一点也就是指同学。同窗一般指关系比较好的在一起学习的朋友,一般同窗是指在一起学习三年以上的朋友。其实你和你的同学就是同窗.
窗,在这里是指在一个房间内学习、工作。
至于为啥要用窗,你觉得呆在一间房子内不动能被别人最多范围看见或者能最大范围看见外面是通过门还是通过窗呢?
寒窗指的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2-28 22:16
寒窗:字面意思是指冬日寒冷的窗前,它用作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1)附:
寒窗苦读 :寒窗:在寒冷的窗下苦读:形容读书的艰辛。
(2)相关诗歌
寒窗苦读(回文诗) 楚翎翼
松杈桡木枯枝横,池满泪流浚浅溪。
空室寒窗客寄字,诗评词译语谜识。
红绫绕绮缀绒缛,箫筱簪竹簌簌笛。
炯炯火烛熠熠灯,暝暝暧暧映暇时。
有关寒窗苦读故事名字
1个回答2024-01-31 05:38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 挑灯夜读 囊萤照读 然荻读书 映雪读书 (yìng xuě dú shū)
囊萤照读 (náng yíng zhào shū)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然荻读书 (rán dí dú shū)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映雪读书 (yìng xuě dú shū)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据鞍读书 (jù ān dú shū)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寒窗苦读:名词作状语,

古典:

1.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

2.刘祁《归潜志》卷七:“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俗语:

寒窗苦读十二载 素琴轻弹三两声
孔子学堂·古代科举制度之寒窗苦读

吕蒙正和母亲无依无靠,只能在一个破窑洞中住了下来。破窑无门无窗,一遇到刮风下雨,是寒冷刺骨。母子俩的生活也全靠母亲给村里人纺棉织布,勉强糊口度日。年幼的吕蒙正不仅没叫过一声苦,还经常挖野菜、拾柴禾,为母亲分忧。他每天外出时,总要路过村子里的学堂。听到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吕蒙正也非常想上学。可家中连吃穿都顾不上,哪来的钱供他上学呢?

吕蒙正的母亲于是决定自己来教孩子读书。她找了一些残缺不全的旧书,晚上一边纺棉,一边教儿子念书。吕蒙正有了读书的机会,高兴极了,拾柴挖菜时,嘴里也在背诵。遇到难解的词儿,母亲也解答不了,吕蒙正就到村中学堂向先生请教。先生见他好学,就收他为“特别学生”,吕蒙正的学业因此大有长进。

吕蒙正十九岁那年,母亲由于劳累过度,病逝了。吕蒙正从此孤身一人。他白天在街头谋生,晚上则继续在寒窑中苦读。宋太宗年间,吕蒙中进京赶考,被宋太宗钦点为状元。他曾经先后三次担任宰相,更以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而闻名。

苦读为功名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就有勤学苦读的传统。晋代的时候,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坚持不懈地苦读,最终成为饱学之士,入朝为官。同是晋朝的孙康借着冬天大雪映出的光亮如饥似渴读书,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但如果我们去探讨这些文人学子苦读的原因,很容易让人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的名言,其实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朱熹解释说:“优,有余力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政者如果尚有余力,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读书人如果有余暇时间,应该去做官,检验平时所学。子夏在这里提出了政府官员要终身学习的主张,强调学习和时间要结合。
 但实际上,在科举制度形成以前,读书做官的影响并不大。随着科举取仕的到来,读书做官的观念才开始一步步深入人心。科举时代,读书、及第、做官成为广大读书人的追求,这个时候的启蒙教育也都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规劝学童读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