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传统故事

中国传统的月饼种类有哪些?
1个回答2022-09-14 16:14
不一定是哦!
传统文化中的吃月饼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4-01-27 08:17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 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传统姜饼做法
1个回答2024-06-12 05:52
姜饼,是圣诞节最应景,最常见的小饼干。这种带着姜味儿的,充满乐趣的小饼干,深受大家欢迎。姜饼的制作非常简单,收获的眼球效应却出奇的好,尤其是小朋友们,对它会爱不释手。在圣诞节,给自己的孩子,做一盒这样的小饼干,想想,他/她会有多开心?!
参考分量:视大小而定
烤焙:烤箱中层,上下火180度,12分钟左右
用料1
低筋面粉 250克
姜粉 1小勺(5ML)
黄油 50克
水 30克
红糖粉 25克
糖粉 50克
蜂蜜 35克
鸡蛋 25克
肉桂粉 1/4小勺(1.25ML)
用料2
蛋白 20克,装饰用糖霜
糖粉 150克,装饰用糖霜
鸡蛋 10克,表面刷夜(蛋水液)
水 20克,表面刷夜(蛋水液)
柠檬汁 1小勺(5ML),装饰用糖霜
各色食用色素 适量,装饰用糖霜
姜饼的做法
把制作姜饼的所有配料倒入碗里
用手混合揉匀,成为面团
刚开始揉成团的时候,面团表面会比较粗糙。继续耐心地揉一会儿,直到面团表面光滑就可以了。把揉好的面团放进冰箱冷藏松弛1个小时
松弛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擀成厚约0.3CM的薄面片。(如果案板不够大,可以将面团分成数小份,分次来擀)
用各种形状的模具,在擀好的面片上刻出饼干模型
把刻好的姜饼排放在烤盘上,鸡蛋打散和水混合均匀成为蛋水液。在姜饼上刷一层蛋水液,静置松弛20分钟左右,再刷一层蛋水液,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上下火180度,12分钟左右,烤到自己喜欢的上色程度即可取出
饼干烤好并冷却以后,就可以开始装饰啦。蛋白和糖粉混合打发,加入柠檬汁,继续打发就成为蛋白糖霜了。(这一步非常简单,不一定非要使用电动打蛋器,直接用手动打蛋器就可以了)
做好的糖霜,浓稠度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比如用来刷底色的糖霜,可以调得稀一点,那么就多加一点柠檬汁。用来画线条、画图案的糖霜,可以适当稠一点,那么少加一点柠檬汁就OK了
用来刷底色的糖霜,调整到如图所示的浓稠度比较合适(提起打蛋器,糖霜会呈粗线滴落)
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糖霜里调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做成不同颜色的糖霜。刷底色的糖霜可以直接放在碗里,用来画线条的糖霜,当然就装入裱花袋里啦
刷底色的方法:用毛刷蘸着糖霜,刷在饼干表面。等糖霜干透即可
画线条的方法:等底色的糖霜干透以后,在裱花袋前端剪一个小口,在饼干上挤出想要的图案即可。(当然,也可以不刷底色,直接在饼干上画线条哈,咱们随意发挥)
中秋吃月饼是中国人的传统,月饼可以多吃吗?
2个回答2022-10-21 14:32
月饼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具有阖家团圆美好,尽享天伦之乐的寓意。但月饼富含较多的油脂、蔗糖,属于高热量食品,不宜过量食用,如过量食用会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老人、儿童、肠胃功能不适者,更要注意适量为宜。
统筹规划之烙饼问题
1个回答2024-06-05 11:35
3分钟啊
假设三张饼分部是1、2、3,两面分别为A、B
第一分钟:烙1A、2A
第二分钟:烙1B、3A
第三分钟:烙2B、3B
就都烙好了
山东煎饼的来历传统
1个回答2023-12-05 03:24
山东人民普遍喜爱的煎饼卷大葱,是用面粉做成薄薄的煎饼,卷着山东特产的大葱,吃起来又香又脆,葱香满口。说起来,这个传统的山东小吃,还有着一个坚贞的爱情故事呢。

在沂蒙山下弥河岸边,聪明、漂亮姑娘黄妹子和梁马小伙子,情投意合,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黄妹子狡黠刁钻、见钱眼开的继母,嫌贫爱富,背地里接受了富家人的钱财,答应把黄妹子嫁过去。黄妹子死活不肯。黄母见状设下了毒计,让梁马来黄家温习功课,说等梁马考取了功名后,再和黄妹成亲。黄母说“书房和文房四宝,我都给你预备好了,你看还需要什么吗?”梁马说:“只要有书有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了。”黄母一听,急忙高声对家奴们说道:“你们听到没有,他只要纸和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真是个有志的好儿郎啊!”这样梁马就搬进了书房,埋头读起书来。读到中午,不见有人送饭来,到了黄昏,依然没人送饭来,梁马只好走出书房去看,但小院门口守着一个家奴,不许他出去,梁马只好再回书房等,直等到月亮西斜,仍不见送饭。梁马恍然大悟,上了黄母的恶当:黄母正是要饿得梁马挺不住,让他逃跑,再诬赖偷钱偷物,败坏名声,从而让黄妹子死了对梁马的心。

黄妹子知道后,又急又气。急中生智,烙了一叠很薄很薄的白饼,将饼切得方方正正,看起来就如同白纸一样,让丫环给梁马送去。在小院门口守门的家奴喝住:“老夫人有令,只许送进纸笔。”丫环答道:“正是送纸。”家奴一看,果然是一扎白纸,就放丫环进了院。梁马接过这些白纸,只闻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定神仔细观察,原来是饼啊!梁马当即,吃了个饱,十分佩服黄妹子的机智。靠着“白纸”,梁马潜心读书。三天过去了,黄母看梁马依然心平气和地读书写文章,更是恼火,恶狠狠地吩咐家奴再饿梁马三天。

黄妹子在“笔”字上打起了主意,大葱剥净剪叶去根就像笔,丫环给梁马送一捆笔去。家奴见是笔,只好放行。梁马吃着“纸”和“笔”,温习着功课,身体没有瘦弱下去,精神日见健旺。三天过去了,黄母听家奴说:梁马不但未跑,而且精力充沛,每天不停地看书。黄母根本不相信:“难道他喝风吗?”而家奴说道:“不是喝风,而是把纸和笔都吃了!”黄母十分疑惑,忙叫家奴带她去看。她们偷偷摸摸地来到书房窗外,戳破窗纸只见梁马用纸卷着笔,大口大口地吃得正香呢。黄母真不相信世上还有这种奇事,忙将梁马唤到正房,详加询问,梁马吃了一回亏当然不把真情相告,反而装得煞有介事似地说道:“在下九岁的时候,曾有一位仙师教我点石成金法,我只要把纸、笔轻轻一点,就马上变得香喷喷,成为可口的食品。不过仙师也嘱咐我,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只能试点一次,等到中榜之后,方才可以随心所欲。”黄母一听。梁马即有仙人相助,日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就换了一副面孔,笑嘻嘻地对梁马恳求道:“贤婿啊,到了那时,可千万不能忘记你岳母啊!”梁马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无嘲讽地对黄母说道:“当然,当然,到了那时,我还要尽力报答您的恩情呢!”黄母听了,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忙叫人退了富人家的亲事,从此对梁马敬如上宾。

梁马果然中了状元,把黄妹子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还不断重温着吃“纸”吃“笔”的那段生活呢。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很快就传扬了开来,从此,煎饼卷大葱的吃法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也就越做越有名。那一带的妇女都有一手好手艺,那一带的人也都个个喜欢吃,但也有一点例外,那就是丈母娘怎么也不肯做煎饼卷大葱给新女婿吃。可见小小一种食品,也充分流露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呢!
烙饼是汉族的传统面食之一,烙饼怎么做又软又好吃?
3个回答2022-10-30 13:22
你可以选择往里面加一些酵母粉或者是一些高筋粉。另外一定要等到面发酵了之后再去烙。
闻喜煮饼(探寻中国传统煎饼文化)
1个回答2023-12-14 18:51

闻喜煮饼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它是一种煎饼,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口感酥脆,香气四溢。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煎饼的存在,但是闻喜煮饼却因其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感而备受瞩目。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寻中国传统煎饼文化,并详细介绍闻喜煮饼的制作过程。

闻喜煮饼的历史渊源

闻喜煮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的闻喜县已经开始制作煎饼。据传说,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在途中路过闻喜县,尝到了当地的煎饼,对其赞不绝口。从此以后,闻喜煮饼开始在中国各地流传开来。

制作闻喜煮饼的步骤

制作闻喜煮饼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面粉

2.水

3.盐

4.葱花

5.鸡蛋

6.菜籽油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制作闻喜煮饼的步骤:

步骤一:准备面粉和水

将面粉和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直到面团变得柔软且有弹性。如果面团太干,可以适量加水,如果太湿,可以加入适量的面粉。

步骤二:加入盐和葱花

在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盐和葱花,搅拌均匀。这些调料会使煎饼更加美味。

步骤三:加入鸡蛋

将鸡蛋打入面团中,搅拌均匀。这样可以增加煎饼的营养价值,并且使煎饼更加鲜美。

步骤四:煎饼

将菜籽油倒入平底锅中,烧热后将面团倒入锅中,用铲子将面团压扁,使其均匀分布在锅底上。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结尾

闻喜煮饼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通过制作闻喜煮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煎饼文化,体验其中的乐趣。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制作闻喜煮饼,并分享给更多的人。

传统的月饼油糖太多,那怎样自制健康月饼?
3个回答2023-06-19 05:52
第1点自己制作的时候里面不要放太多的油和糖,这山塌州样就可以了,第衫纳2点就是放那个油和糖应该减半,这逗蔽样做出来的玉米更好吃,第3点就是里面的面一定要放那种油酥的,面条是非常好吃的,这样就不会特别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