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幼儿平衡能力的游戏

幼儿园晨间锻炼;平衡车
1个回答2024-01-21 04:3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在园的生活从踏入园内参加晨间户外活动开始。晨间活动开展得好,能使幼儿精神饱满、情绪愉悦地开展一日活动。立冬将至,为加强幼儿的体格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走、跑、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和攀登等动作,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我园发动教师与家长自制活动器械投放于各班活动场地,在开展晨间锻炼时,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体能特征来选择合适的体育器材。丰富多样的晨间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格,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大胆、自信、文明乐群的个性品质。每天早晨,各级组按照本园的户外活动安排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锻炼。各班老师们按照幼儿体育活动的目标,设计不同的游戏以及玩法
怎样才能锻炼小孩的平衡能力
1个回答2024-03-13 05:24
平衡能力的培养是终身的事情,2~3岁是关键时期,下面的文章不但能让您对平衡感多做一些了解,而且还能教您如何帮助孩子锻炼平衡能力。



体验平衡

你和你的孩子当然知道耳朵是我们听声音的器官。可你知道吗,在耳朵内部,还藏着人体重要的平衡器官呢!在耳朵内部很多块小骨头组成的迷宫里,就藏着这个平衡器官。它是由三个互相成直角的拱道和两个在拱道前庭的小室(小囊和内耳迷路的球囊)组成的,其中充满着淋巴液。这些延伸到三个方向的拱道将对大脑的任何转动作出记录,而两个小室是负责对线性运动和重力变化做出反应的。

未出生的孩子在孕期第5个月的时候,平衡系统就已经发育成熟,一出生就能正常工作了。而平衡能力,并非只有孩子是否能够走稳路,它还包含了很多你平时不够了解和注意的内容,这些与平衡有关的内容,对孩子的一生都很重要。



身体的平衡

两岁的宝宝对于生活似乎只有一个目标:他们想站起来,到处走动。而这只有在宝宝的平衡感不断得到训练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其实,在宝宝出生几个月后,就可以看到平衡感被训练后的第一个成果了:宝宝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脑袋进行控制了。当他抬起头的时候,平衡感就会感受到姿势的变化,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大脑。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感官参与了进来:视觉、触觉和听觉。而事实上,也正是平衡感把其他五种感觉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没有平衡感,我们人类现在还不能直立行走呢。平衡感对于孩子运动能力的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训练

抬起头,这是宝宝的第一个平衡动作,它对培养孩子日后的平衡能力很重要。

宝宝越是经常抬起头来,平衡感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就越来越准确。同时,宝宝颈部的肌肉也变得更加强壮。宝宝可以感受到了重力的存在,并且发现自己是躺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的。最后,当宝宝的脑袋抬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且能稳当地抬着的时候,他就开始想让把整个身体都站立起来了。

这样的平衡行动构成了宝宝进行其他平衡训练的基础,在宝宝一两岁、两三岁的时候,在你训练他学会了翻身、坐起来、爬动,然后是学会行走、跳跃和跑动的时候,他的平衡感就已在其中被训练得越来越好了。



头脑的平衡

保持平衡不仅是身体的事情,也与大脑中所有的感觉有关。每次当宝宝把他的小脑袋抬起来的时候,大脑对会对这个刺激进行评估、作出反应,这个过程中神经的作用不可低估。

在人出生的时候,有超过1亿个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神经细胞要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起作用。孩子在幼年时期受到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过平衡器官获得的,他们刺激着神经细胞的连接,并且对大脑血液的流动有促进作用。神经之间的连接是非常复杂的,不断连接在一起的神经能够使信息更快、更准确地被传递到大脑。方位感、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对方向的确认都是孩子在从事其他脑力或体力劳动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在孩子看钟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他,长指针在什么地方,哪里是短指针,在左面?右面?还是上面?下面?再比如当孩子辨认字母的时候,他们能够区分出“M”和“W”。这就是说,当孩子对相似的字母或字分辨不清的时候,父母们要考虑的是,究竟这是认字的问题,还是需要对平衡感进行更多的培养的问题。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经常得到刺激,大脑就格外灵敏。相反,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视觉、听觉和平衡感比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发育也有滞后的现象。



活动中的平衡

基于以上关于平衡感的了解,我们就会希望知道如何让孩子的六种感觉保持配合密切并且灵敏,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活动。活动是培养孩子平衡感的养料。健康的孩子对活动有天然需求,而且他们会自发地刺激大脑中的前庭系统,比如他们会在旋转中,突然停下来,感受眩晕的感觉,也会喜欢荡秋千和跳跃。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长期坐着的社会”,他们对运动和旋转的渴望很早就被抑制了。孩子的笑声和喧闹声被大人看作是对安静的打扰。孩子的平衡感、对于重力的敏锐感觉,以及其他感觉都变得迟钝了。



精神上的平衡平衡感

不仅是身体上的感觉,也是心理上的感觉。只有当人内心感到平衡的时候,才会真正感觉舒适。脑科学家新近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六种感觉是与心理感觉密切联系的。他们指出,神经管道将小脑与脑边缘的感觉中心连接起来,这能使信息传递过来,进行感性分析。因此,例如当平衡器官对身体成功地跃过了障碍这一信息“消化”之后,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是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人就会觉得得意和满足。

当然,脑边缘系统也不仅仅是对平衡感做出反映的。平衡练习对于锻炼勇气和训练对危险的估计能力很有帮助,这样孩子就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判断。孩子如果经常获得积极的经验--判断正确,就会使他信任自己的感觉,而且对自己也更加自信,这样就会减少不当的行为,并且自我感觉良好。



如何训练孩子

出现发育迟缓、说话或行动方面有问题的时候,应该多给予孩子身体上的刺激。大量的抚摩:抚摩可以充分刺激孩子身体表皮的神经末梢,让其变得敏感而判断准确。荡秋千:当孩子荡秋千的时候,随着速度的加快,大脑不仅需要能对腿、身体的一起一伏、位置变化进行调整之外,还会有方向感,知道自己在哪里、地面在哪里,哪里是高处。走平衡木:这是一个关于平衡感的综合训练。它在训练大脑控制身体的平衡方面很有效。

如何训练孩子两三岁已经能跑能跳时,要多带着孩子去公园,到适合幼儿的游乐场,滑滑梯、荡秋千、爬攀登架、跳蹦床、骑三轮车……这些都能使大脑以及五官和平衡感得到训练和发展。在孩子自己跃过一个水坑或一个障碍后,他也会感到无比自豪。同样,如果他跌了一跤,这也是他平衡训练必要的课程。

二重唱:让孩子站在你的脚上,你抓住他的手,然后你们慢慢地开始跳舞,并且旋转。孩子可以感觉到你的身体和舞动的节奏,并且努力保持平衡、并踏准节拍。(适合年龄:2岁以上)

动物园的奇遇:爸爸、妈妈扮演成动物园的管理员,他们可以在不同时间看到不同的动物。于是,动物园管理员说:“现在所有的小朋友都变成狗狗 了。”于是,孩子们就扮演成小狗的样子爬来爬去,并且发出狗叫的声音。之后,是青蛙、马、猴子......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适合年龄:3岁以上)

绳子上舞蹈:准备跳绳或晾衣绳和伞。把绳子放在地板上,让孩子拿着撑开的伞从绳子上走过,看看他们是不是能保持平衡,不“掉”下来。(适合年龄:3岁以上)

“不倒翁”:妈妈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两脚相对,双手握住双脚的脚腕;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中间,胳膊自然放在妈妈腿的两侧。妈妈边唱儿歌:“不倒翁,翁不倒,怀里抱着小宝宝,左歪歪,右倒倒,摇来摇去摇不倒。”一边配合儿歌做动作:第一、二句的时候,妈妈边说儿歌边随节奏左右摇摆;说第三句儿歌时,妈妈随儿歌先左摇,再右摇;说第四句时,把宝宝身体翻转90度后坐起。妈妈要用两手握住脚腕,双臂将宝宝固定在怀里,左右摇摆时尽量增加摇摆的幅度,在最后翻转时要尽可能向右侧倒,再用惯性立刻调整方向,完成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要保护好宝宝的安全。(适合年龄:3岁以上)
怎样才能锻炼小孩的平衡能力
1个回答2024-03-15 08:08

平衡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平衡能力的训练可以由初级到高级,根据个人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平衡能力练习主要体验平衡的感受,通过身体重心的转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A.坐姿平衡坐在椅子上,抬头挺胸,后背倚靠椅背。双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体保持平衡。放松肩膀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过度紧张。这样可以训练身体在静态下的平衡,矫正坐姿,初步培养平衡感。

B.单脚站立双手侧平举,身体正直,目视前方站稳。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上身保持不动,尽量不要东摇西晃,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初步训练在重心偏离常态时的身体平衡感。开始时可以手扶桌子或墙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护。然后可以放手不扶,并将手交叉放于胸前,逐渐增加难度。睁眼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闭目练习。两脚交替练习。

C.脚尖站立双脚尖站立,并从1数到10。双脚尖站立平稳后,改为单脚尖练习。训练在小支撑点上的平衡。

(2)中级阶段中级阶段在身体的连续移动中掌握平衡。这是比较困难的阶段,因为身体两侧所进行的动作不相同,这样对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顶物走:地面上画一直线,头项一本书或一个枕头站在起点。沿直线走,同时头上的东西不能掉下来。在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直线改为圈线。初步锻炼在动态中平衡能力。

(3)高级阶段

蒙眼走开始时两眼睁开站立,并注意地面所画直线的走向。然后闭上眼睛站立,并向正前方行走。发展不依靠视觉的空间平衡知觉能力。

倒走地面上画一直线,沿直线倒着走。上下楼梯时练习倒着上、下台阶。发展平衡知觉能力;从二维平衡感发展到立体平衡感。

平衡感练习需要坚持,尽量每天练一次。最初练习时,可以手扶桌子或墙壁以保持平衡,然后改用指尖接触以渐渐脱离这些物体的帮助。如果自己确实站不稳,也可以找周围的人帮忙。

锻炼孩子平衡力的玩具
1个回答2024-03-10 12:58
1
坐摇摇椅(6个月~2岁)

妈妈坐在垫子上,屈膝,让宝宝坐孙岩跨在你的腹部,后背依靠在妈妈大腿上,同时用手握住宝宝腋下。妈妈向后翻滚,再坐起。帮宝宝增强空间意识(深度认知)及身体平衡性。对于小年龄的宝宝,妈妈在前后摇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托住小朋友腋下的同时,用手给宝宝后颈部以支撑。

听声音
2
膝上平衡(0~1岁)

妈妈双腿并拢坐好,宝宝坐在妈妈双膝上,面向妈妈。妈妈帮助小朋友伸开双臂,帮助其保持平衡。妈妈进行双膝屈伸动作,重复上述动作多次,过程中始终与宝宝保持对视。锻炼小朋友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妈妈屈膝的幅度可适当减小,以宝宝能接受的程度为准;尽量让宝宝双手伸平,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

听声音
3
滑翔机(0~1岁)

妈妈以跪立或站立姿势,用惯用手臂从两腿中间穿过小朋友胯下,手掌向上托住小朋友胸腹部,另一只手拖住小朋友颈部帮助其抬头。前后、左右摇晃小朋友。增强宝宝空间意识(深度认知)及内耳平衡系统。

听声音
4
瑜伽球(0~2岁)

让宝宝趴在瑜伽球上,妈妈双手扶住宝宝胯部或大腿外侧,前后、左右摇摆瑜伽球。如果宝宝较快适应橡凯纯,可加大摇摆幅度或尝试让宝宝躺在瑜伽球上,重复上述动作。当宝宝害怕或不适应摇摆时,梁咐可在前方放上他喜欢的玩具或同爸爸保持对视,建立安全感。
用草墩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可以怎样导入
1个回答2024-03-10 06:21
开始时扶着墙单脚做下蹲,慢慢就不扶墙,又能练力量,还能练平衡。
幼儿园锻炼平衡力的游戏
1个回答2023-12-08 18:40

走平衡木。


幼儿园锻炼平衡力的游戏有很多种,其中最经典的一种就是走平衡木。平衡木是一根横放在地上的长木,幼儿需要保持身体平衡,从平衡木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如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身体伸展运动,以提高他们的身体柔韧度和预防运动伤害。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走平衡木,同时在一旁给予指导和鼓励。


除了走平衡木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游戏来锻炼幼儿的平衡力。例如,可以让幼儿踩着小石头或者踩着地上的线条行走,这些游戏也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平衡能力。


总之,平衡力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通过走平衡木等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同时,这些游戏也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锻炼平衡力的游戏
1个回答2023-12-11 14:42

1.踏平衡球

一只脚踏在半圆的平衡球上,另一只脚也抓住时机踏上去。半圆球会摇晃,为了不从球上掉下来,两脚要配合其摇动,学会用膝盖来缓冲的诀窍,以保持重心的稳定。

2.抱球晃动

让孩子趴在瑜伽球上面,像在水中游泳一样,用双脚在地上支撑身体,脚一用力,或上半身往前倾,或身体左右倾斜,为了不让自己跌下来尽量保持平衡。

3.在轮胎走、跑

把几个轮胎并排放置,让孩子在上边自由走动且要求不用摔倒,轮胎的弹性会让孩子的脚站不稳,等到适应可轮胎的起伏后,可以加大难度,在上边做来回跑。

4.在轮胎上玩推拉游戏

两个人拉着手面对面站在轮胎上,听到口令后,两人用手或拉或推,以破坏对方的平衡。

5.稻草人游戏

几个孩子在一起把手向两侧伸展,单脚站立,看谁站的久。

6.在平衡木上练习平衡能力

可以让孩子在平衡木上匍匐前进、爬行、行走,为了提高难度可以在平衡木上放置障碍。也可以在平衡上做互相投球、接球的运动。

平衡训练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不光是要重视孩子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素质,更需要重视孩子的平衡能力。没有平衡能力,孩子就会出现重心就会保持不稳,跑步倾斜、跳跃姿势错误等问题。同时在进行趣味的平衡能力的游戏时,一定要注意保证孩子的安全。

怎么锻炼平衡感?
1个回答2023-10-27 08:25
一、多用左手做事
二、站直,左腔搜铅手由前向后漏升甩,右手由后向前甩伍好,注意是划圈甩。
三、多做颈部运动
如何锻炼孩子协调和平衡能力
1个回答2024-03-01 20:20
小孩子不用专门锻炼这些,只要保证他们正常的游戏,让他们自由的玩耍,无形中就会锻炼协调和平衡能力。
幼儿园手推车能锻炼幼儿哪些能力?
1个回答2024-03-11 10:55

锻炼幼儿上肢和下肢协调动作,提高幼儿手脚协调慢走、快走的能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