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成语中的修辞教学设计?
1个回答2024-01-08 16:05

一 成语的修辞

a明喻 虚怀若谷
b比拟 土崩瓦解
c夸张 随心所欲
d互文 诚惶诚恐

二 成语复习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考成语复习教案

新知识是copy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三 写出下列成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千钧一发
夸张
何乐不为
反问
怒发冲冠
夸张
方寸已知
夸张
虎视眈眈
比喻
口是心非
对比

四 许多成语中包含着修辞格,如 怒发冲冠 (夸张)!指出下列成语的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比喻

五 许多成语中含有着修辞格,如“怒发冲冠”(夸张)。你能指出下列成语的修辞手法吗

胸有成竹(比喻 ) 目不识丁(夸张 ) 垂衍三尺(夸张 ) 与虎谋皮(比喻 )

六 成语中的修辞方式。(个写一个)

含“夸张”复手法的成语制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一步登天 一日千里 一毛不拔 一尘不染 一手遮天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寸步难行 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人山人海 刀山火海车水马龙 狼吞虎咽 顶天立地 一日三秋 一目十行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七 成语中的修辞(举例)

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借喻 :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夸张 :胆大包天 浑身是胆 一步登天 顶天立地 怒发冲冠

度日如年 一丝不苟 寸步难行 不寒而栗 挥金如土

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对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满招损,谦受益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比拟 :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反复 :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懒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反问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双关 :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顶针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有的成语同时兼用多种修辞方法。如“挥汗如雨”是暗喻,也是夸张:“雷声大,雨点小”,用了借喻、对比、对偶:“披荆斩棘”,既运用了对偶,又运用了反复,还有借代。

八 下列成语中,哪项的修辞

答案:A解析:全用了对比。

九 成语中的修辞手法

寸步难行(夸张)
与虎谋皮(比喻)

十 初中字词语法:成语中的修辞

旁敲侧击

成语发音:

páng qiāo cè jī

成语解释:

侧:旁边;击:敲打。在旁边敲专打。比喻说属话作文隐晦曲折;不直接把意思表达出来。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0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成语繁体:

旁敲侧撃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 *** 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从侧面含蓄表达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正音:

侧,不能读作“zé”。

设问的修辞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1-13 21:45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设问句起什么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设问句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就叫做设问句

  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设问句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二、设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三、例子

  这是什么东西?这是玩具赛车。

  爱是什么?爱是酷暑里的清泉,滋润干涸了的灵魂;爱是蓝天上的彩虹,装点了苍白的青春。

  爱是什么?爱是黑暗里的一束光,它照亮了我们的前程,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声。

  爱是什么?爱是小雨淅淅沥沥,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禾苗。

  爱是什么?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爱是什么?爱是一个无言的指路人,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出口。

  爱是什么?它是一段暖流流进人们的心田;它是冬日里一道明媚的阳光;

  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北京故宫。

  这是什么颜色?是棕色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我把课本借给他了。

  为什么小鸟会飞呢?因为它有翅膀。

  爱是什么?爱是秋风咆
修辞手法与修辞学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修辞学就是学修
1个回答2024-04-27 06:04

修辞学是关于修辞的一门学问。修辞手法是修辞学里的主要内容。

与世长辞,辞职,不辞而别,辞退辞字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有
1个回答2022-10-08 05:09
与世长辞和不辞而别
修辞手法中的"设问"用英语怎么说?
1个回答2023-11-15 03:58
Rhetorical question
义不容辞的辞
1个回答2024-02-15 03:51

义不容辞的辞是推托的意思。

义不容辞(拼音:yì bù róng c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用力拒曹……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近义词:

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谊不容辞、理所当然。

例句:

1.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2.既然是关系到儿童福利,我自然义不容辞,愿意挺身而出。

3.每次同学有困难请求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义不容辞。

4.兴国安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毕竟大家朋友一场,这样的小忙我肯定也是义不容辞的。

6.保卫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7.维护班级荣誉是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8.支援灾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9.他一向热心公益,对于募款表演,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了。

与世长辞的辞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9 21:50
辞:告别,逝去
请问有谁知道”不辞而别”中的"辞"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21 14:56
是告别的意思
《归去来兮辞》的”辞”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06 07:00
文体的一种:~赋。,如汉武帝的《秋风辞》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