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节的感悟

关于端午节的感悟或感想
1个回答2024-02-23 00:36
端午节随想

端午临近,看到沿街叫卖的香囊、艾叶、粽子,不由得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记得上小学时,那时的日子还苦,每当端午时节,平日里指望母鸡下蛋卖钱过日子的母亲,总是照例狠狠心,攒上十个八个鸡蛋,让我们姐弟几个饱口福。我们呢,拿着舍不得吃的鸡蛋,拣个大皮厚的,到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们玩碰鸡蛋游戏,不管谁的鸡蛋先烂,也不计较输赢,因为都有鸡蛋吃呀!那一年一度的简单游戏,总是让我乐此不彼,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那样的留恋。

现在看来,端午节在儿时的印象中只不过是可以吃鸡蛋解谗的日子,而不是记念屈原大夫的节日。但似乎也有点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个爱国的大臣,因为报国无门而投了汩罗江,却一直对人们纪念他的方式有点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鸡蛋投进河里,那有多可惜呀!而庆幸的是,我们那里每家每户都是将鸡蛋投进了“五脏庙”里,而没有白白地扔掉。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有什么思想教育收获的话,那就是觉得屈大夫是个好人,起码是因为他,我们才有机会吃上鸡蛋。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儿时那温饱不济的日子也渐渐地淡出了记忆,儿时的我现已为人父,而我试图让孩子也像我一样过端午节的想法,却得不到女儿的赞同,望着女儿眼瞅鸡蛋嘟着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节到底该怎么过?难道仅仅是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过节的形式?物质只不过是节日的载体,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饱肚子,而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作为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表现了人们对他不为个人谋私利而心系国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的载体。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忆苦思甜或者创新过节的形式,而是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对孩子们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在物质贫乏时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缺憾,应当从孩子们这一代重新找回来。

在当下洋节泛滥的时代,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失去了兴趣,而对西方的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却极力推崇,过得津津有味。就连不少从传统里走过来的人也都在叹息:年味淡了,节味变了。难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过时了吗?那流传了几千年、承载了中华历史文明与优良传统的节日难道还不如没有传统文化基础的洋节吗?

一位学者说过:“许许多多的习惯,凝结成一个传统,许许多多的传统沉淀为一段历史。”中国节日作为一种民族习俗,一种历史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流转变迁和先民们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如春节追求普天同庆、社会和谐,七月七歌颂人间美好爱情,“仲秋”祈祷团圆丰收……千百年来,无论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开元盛世,还是“万户萧凋鬼唱歌”的艰苦时代,不管是白馍换成了窝头,还是窝头换成了菜团,中国人仍然用无限的虔诚演绎着曾经被祖先演绎过的节日,把祖先的印记一路带到今天。

由此看来,过传统节日,重要的不在于过节的形式,而在于节日的内涵,年糕、月饼、粽子、鸡蛋等只不过是节日的道具,倘若忽视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那么节日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暴殄天物的借口,或是刺激消费的机会,那么过传统节日的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端午节话题,感悟亲情
1个回答2024-03-11 07:50
1.有些事,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深深记住,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淡淡看开,未必不是历练。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生活,就是体谅和理解,把快乐装在心中,静静融化,慢慢扩散!
2.人生就是这样,想要拥有却不能够拥有,或许会使人们自暴自弃。确实失去,就要越坚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无法挽回过去。就让我们坚强起来,失去了一个人,至少还有其他人,不会让我们觉得寂寞的!
3.总想努力工作认真生活,总想待人真诚保持微笑。总想永怀希望从不绝望,总想善待家人友爱朋友,总想心怀感恩乐观向上。却发现生活中总有一些路,一直难行。总有太多期待一直失望,总有太多梦想一直落空,总有太多言语无人可诉。总想逃离纷争,被现实牵绊,总有很多不平,一直无奈。
4.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杂了。不经意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拥有是一颗不老的童心,一个生生不息的信念,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永远牵手的爱人。一个自由的心态,一份喜欢的工作,一份安稳的睡眠,一份享受生活的美好心情。一点点语录网
5.生活这场表演,更需要百遍练习,才可能换来一次美丽。 生活给你一些痛苦,只为了告诉你它想要教给你的事。一遍学不会,你就痛苦一次,总是学不会,你就在同样的地方反复摔跤。
6.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成为你的眼睛里的色彩,因为岁月会淡化你的颜色。当你的人生路走得不平顺的时候,不要忘记了,你只是走过这条路而已,走过以后一切只能任时光处置。
7.人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
8.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并且应该让自己做到的,不是感到安全,而是能够接纳不安全的现实。
9.在这条路上,我们并没有选择。无路可退,也无法逃避,只能让肃杀的风凌冽地扑面而来,冻得鼻青脸肿却不屈地缓慢前行。 不是风雨之后总能见彩虹。 但是咬着嘴唇温柔又倔强勤奋总会胜利。
10.一段友情离开了就淡了,一段爱情分离了就散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也许下一秒就不再属于你。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
1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白云。
1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做人,只有保留一份单纯,才会多些人生的快乐!
13.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戏中我们爱犯一个错误,就是总把希望寄予明天,却常常错过了今天。过去不会重来,未来无法预知,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不要让今天成为明天的遗憾。人生没有预演,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应是弥足珍贵。
14.我们已于昨天过去了,只要过好今天,明天自然美丽。放弃可以说是件痛苦的事,因为对生活寄予太多的渴望,对未来秉持长久的梦想,许多东西不能割舍。但是,生活有时是低谷,深渊,过多的负重,可能加速坠落,带来精神的不堪。
15.人的一生需要知己,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情人,如果在那里能得到心灵的慰籍同时又可以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苦闷欢笑他/她都陪伴着你,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知己,有了这样的知己会使自己的生活不再寂寞空虚。
16.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17.得意时要看淡,失意时要看开。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本文来自一点点语录网 尽量简化你的生活,你会发现那些被挡住的风景,才是最适宜的人生。千万不要过于执着,而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18.人生,少年,中年,老年,就如喝茶的三个阶段。头遍苦涩,正如初入社会磕绊坎坷。二遍舌底生津,在拼搏后收获财富,稳重和信心。第三遍茶已逐渐淡去,犹如年纪渐大,耳顺易平心静,经过时光的洗练,心中一片清澈,诚如茶之味淡,茶水愈加透明。
19.人一生的成就有些靠天分,有些靠运气,有些靠努力,而人所能掌握的仅仅只是自己的那一分深情与用心。但是,这一分深情与用心才是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至于成就,我们只能尽心而知命,毋须过分在意。
关于端午节的感悟或感想
1个回答2024-04-01 21:46
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1个个美丽的故事,所以我们要重视节日,不要让他们在我们的脑海中淡化了,
端午节感悟
1个回答2024-05-31 19:20
小时候,我外婆会每年包粽子,现在外婆不在了.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淡了.只是端午节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端午节的风俗和感悟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20 19:28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食俗之一,因为它寓意着人们希望自己能够平安健康地度过一年。赛龙舟则是源于中国古代祭祀活动,如今已成为一项全民性运动和体育比赛项目。而挂艾叶则是为了驱邪避疫,保佑家庭平安。

除了这些风俗外,端午节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据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后,在江汉流域百姓纷纷投江捞尸以示哀悼之举。后来,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传统活动。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端午道德讲堂感悟和体会
1个回答2024-04-30 01:47
当今社会,充满了艰辛与苦涩,而更多的,则是充满了幸福和感动。

最近,我观看了《道德讲堂》,可谓百感交集。

有一位父亲,他的儿子患有自闭症,使家人困扰不已。为了儿子,他四处求医,却始终没有成效。猜察最后,他将儿子送进了一个专治自闭症的学校,自己也当起了老师。他把爱倾注给了每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他的行动感动了每一个人。看了这个故事,我个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无私的,当然,这也是很普遍的。然而,这位父亲在我眼中更为伟大,因为,他不仅将爱给了儿子,并且还将爱倾注给了每个自闭症的儿童,一个人背负的责任之重,堪比泰山。当时同学们看得都很认真,从他们严肃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他们被感动了。是啊,人世间最可贵的,不就是无私的大爱吗?爱着亲人,更时刻关心着他人。据这位父亲说,他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他父母的苦楚。因为他也体会到了酸楚。对于“残酷”的现状,他没有放弃,而是为了儿子义无反顾地付出艰辛,四处奔波。看着这父亲的事迹,又看看自己与身边的人,我陷入了沉思:面对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感受最明显的,便是来自父母亲人的爱,但,我们对他们的爱重视了么?回报了么?亲人们无私地爱着我们,但我们有时却不以为然,甚至与他们发生抵触,这其实是很不应该的,我们也看过了许多这类的文章,也总结了许多道理,但,我相信能将其融入自己思想的人少穗败茄之又少,而我就没做到,我们要懂得回报他人,千万不要让时光悄悄溜走,到最后后悔莫及。对这位父亲,我敬佩之余,也希望更希望世界上少一些悲痛,多一份幸福,这,就要靠我们的点点滴滴了啊!

还有一位丈夫,他的妻子因为车祸而变成了植物人,但他相信奇迹、希望,1400个日日夜夜,2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着妻子,最终,使妻子的病情逐渐好转……看到这,我对他心生敬佩,1400个、2年,他都坚持下来了,坚持守候着一个几乎不可能恢复的植物人,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多么深厚的爱啊!有的同学的眼神中,也流露出钦佩、感动的目光。我相信,如果换做我,我肯定做不到。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多的悲剧呢?这本来是不应该有的意外啊!为什么?正因为这个社会上没有责任心的人实在不少,我们在感动之余,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啊,人世间本都是美好的,我认为社会美好的境界就是除了生老病,不应该再有其他的意外导致早一步阔别世界。只要有光明,就一定会有黑暗,这是推不翻的真理。但,虽说如此,我们尽可以敞开胸怀,做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君子,做光明的一份子。

这就要靠我们的责任心,我们的高贵品质了。只要人人都能懂得约束自己,时刻为他人着想,那么,我相信,悲剧枯高会越来越少!

观看《道德讲堂》使我受益匪浅,因为它让我思考了很多,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许多,我会将这些明白的道理融入我的思想,让我时刻做一个好人!

只要你面朝光明,你就一定不是黑暗……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5:19
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后来楚国亡了,屈原便于五月初五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2、伍子胥尸体投河。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4、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31 00:01

导读:时至端午,大家对端午的认识也就多了起来,从节日时间到节日习俗,从节日饮食到节日故事,如今更是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意义。那么,你知道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我带来的内容吧。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别称端杨节,午日节,五月节,郑杨节等,使中国法定的节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等文学作品传世。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5月5日。5月初五。端午节最初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挂艾草,挂菖蒲,喝雄黄酒,为了避邪。等传统习惯,由于寄语广大名字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至今流传在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优秀活动。后来有赛龙舟等得到新的发展,成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早在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广泛深入人心。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

1、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2、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认为端午节是由来于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1个回答2024-01-23 06:11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没到端午时节我们都会放假,通常假期是三天的时间,但是法定的放假时间是一天。在过节放假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吃粽子,划龙舟、驱除五毒。闲暇之余,下面我们就听听端午节传说故事,这些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让你认识更丰富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一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纤锋,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伤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传说故事二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三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端午习俗

其实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起源大都与季节、农时和农作需要等因素有关。一旦被认同为全民性节日,又必定附着了许多习俗作为基本构成内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的不同会加入许多因地而生的习俗,虽然不变的一直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但是正是有这些新的习俗使传统的节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估计是现在人们喜欢端午节的重要原因。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区名字不同,样式也毁绝晌是千奇百怪,但是吃粽子的时间千百年来一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都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不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关于粽子的记载,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赛龙舟

龙舟通俗的说就是把船装扮成龙的模样,然后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的水上体育项目。至于龙舟的起源其实很可能不是源于纪念屈原,因为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宏者的节目,慢慢的时间给赛龙舟付予了不同的寓意。如今龙舟比赛逐渐被大众所接受,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2010年成为了广州亚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3、雄黄酒

端午时节及节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古人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特别是会在额头上画个王,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端午节要表演什么 端午节要表演哪些节目
1个回答2024-02-05 07:58
1、表演当然有划龙舟、包粽子、吃粽子。

2、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3、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4、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