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嗟

不食嗟来之食的嗟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4-01-09 11:56

嗟:不客气的招呼声,相当于“喂”。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出处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粮食奇缺,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这时,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想发点“善心”。每天一早,他便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便可施舍给他们,以显示他的“仁慈”。
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走了过来。他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眯着眼睛,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身体十分虚弱。黔敖看到后,认为显示自己“仁慈”的时候到了,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老远地、傲慢地吆喝道: “喂!来吃吧!”

他一心以为那个饿汉会对他感恩不尽,感谢他的好意和慷慨。可出乎意料的是,那个饿汉抬起头抖了抖衣袖,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 “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你以为一个人为了食物,就会抛弃自己的尊严,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吗?你还是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 黔敖听了这番话,惭愧至极,跟在后面向他道歉,可他就是不吃,最终饿死了。

嗟来之食怎么解释 嗟来之食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20 14:09
1、嗟来之食的意思: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寓言寓意: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寓示人都是有骨气的,不能因为一点食物就对别人低声下气慧并的。
2、启示:人格尊帆尺严比生命还重要,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态碧高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8-24 05:44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喂”。
出处:《礼记·檀弓下》:“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於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嗟来之食是啥意思
1个回答2023-12-05 04:02

嗟来之食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意思是带有轻蔑性的施舍,即不敬重的施舍。它通常用来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以及那些没有骨气、没有尊严、只是为了活命而接受施舍的人。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在路上乞讨的故事。当时,一个富人施舍给他食物,但态度非常傲慢,带着轻蔑和侮辱。这个穷人觉得这种施舍是对他的人格尊严的侮辱,因此拒绝接受。

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使是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也不能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人们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骨气,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仅仅为了活命而接受任何形式的施舍。

在现代社会,“嗟来之食”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困难时期,人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帮助和支援。然而,接受施舍时要注意选择施舍者的动机和态度。如果施舍者态度傲慢、带有侮辱性,那么接受这种施舍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骨气。

嗟来之食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骨气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人们都应该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骨气。只有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骨气,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尊重。

总之,“嗟来之食”这个成语表达了保持尊严和骨气的重要性。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应该选择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接受帮助和支持,同时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骨气。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尊重。

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6 16:20

1、 嗟来之食的意思: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2、寓言寓意: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寓示人都是有骨气的,不能因为一点食物就对别人低声下气的。

3、启示: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要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重于后者。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而非行尸走肉,区别大概正在这里。

出处:西汉戴圣的《礼记·檀弓下》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

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嗟来之食
1个回答2024-01-18 18:15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
寓言寓意:这个故事写了一个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有骨气的穷人,后世以“嗟来之食”表示侮辱性的施舍。吴晗在《谈骨气》中引用这一故事为论据,说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有骨气的。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
读了嗟来之食,你有什么感想
1个回答2024-01-24 13:10

《嗟来之食》告诉我们一件令人深思的事:在齐国,有一年,发生大饥荒,一个路人饿得少气无力,昏昏沉沉,但就是不吃富人黔敖“吆喝”给的食物,虽然黔敖道歉还是不吃而饿死。
    我对此事有两种看法。一是像曾子说的,路人应该吃黔敖的食物。想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关在大牢里,每天睡在柴草上,舔动物的苦胆,每舔一次,就会想起国家被打败的情景,后来,回到越国,一鼓作气消灭了吴国。秦末汉初,韩信为成大事,受一个痞子小人的胯下之辱,在众目睽睽的嘲笑之下,从痞子的大腿下爬过去。越王勾践和韩信他们都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最终成就了大事,勾践灭了吴国,韩信成了威震敌军的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们不吃苦中苦,那能成为人上人呢?二是不该吃。你看叶挺当时被关在牢里,只要当了叛徒就可活命出去,而叶挺坚决不从,因为,他知道一旦当叛徒,就会出卖同志,有损革命事业,违背自己的信仰,也会失去尊严。所以,不能低头。
    我认为这事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忍受的屈辱值不值得。要看事情带来的后果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比较,是大还是小,值不值得。尊严是人的可贵品质,但有时也要分场合,牺牲小利而服从大义。不然就会犯因小失大的错误。

嗟来之食是讲谁?
1个回答2024-02-15 07:32
嗟来之食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这个成语来源于《礼记·檀弓》: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解释

"嗟来之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
嗟来之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2 18:49

嗟来之食原意指的是别人施舍的食物,形容侮辱性的施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jiē lái zhī shí,一般以不食嗟来之食来表示做人的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饿死。表现的是做人应有的骨气、志气,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一种精神。

嗟来之食出自《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大饥,许多穷人因无粮而饿死,活着的人也都奄奄一息。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想发点“善心”。每天一早,他都把一些食物摆到大路旁,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便可施舍给他们,以显示他的“仁慈”。

一天,黔敖又坐在路旁的车子上,等着施舍。正在这时,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走了过来。他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眯着眼睛,身体摇摇晃晃非常虚弱。黔敖看到后,认为显示自己“仁慈”的时候到了,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老远地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他一心以为那个饿汉会对他感恩不尽,感谢他的好意。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那个饿汉抬起头抖了抖衣袖,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得如此。你以为一个人为了食物,就会抛弃自己的尊严,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吗?你还是收起你那假仁假义的一套吧!”说完,那饿汉扭头就走。最后,饿死在了路旁。

嗟来之食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2-24 13:10
齐国发生严重灾荒。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过了很久,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盯着看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于是(黔敖)跟在后面道歉,最后因为没有吃的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不要这样啊!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