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毅

连下齐国七十城的乐毅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1个回答2024-04-24 14:00

我觉得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战国四大名将每一个人,他们的战功与所创下的著名战役都非常的多,因此乐毅才榜上无名,这四个人分别是白起、王翦、廉颇与李牧。先说声明很高的被称为“杀神,屠神”的武安军白起,在当时秦昭襄王一十四年,白起攻打魏国、韩国,共杀敌二十四万,拿下了五座城池并俘虏了敌方将领公孙喜。

而在其后白起在攻打魏国的时候,一共占领了大小城池六十一座,后来又进攻华阳、芒卯,杀敌十三万并俘虏了魏国的大将。在秦昭襄王四十三年的时候,白起又发兵攻打韩国,拿下五座城池杀敌五万多。而在四年之后,白起的长平之战更是成为了传说,在当时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作为赵军主将出战,当时他面对白起选择了坚守阵地,构筑了三道防线就是不出兵与秦军作战,但是在后来赵王换下了廉颇让赵括对战白起,但是赵括太善于纸上谈兵对于作战方面几乎是一团糟,而作为战神的白起面对那烂泥一般的赵军不费吹灰之力将其剿灭,俘虏战士四十五万人之多,而赵括也被白起斩首。

而另外三名战国名将,廉颇曾经四处征战,攻打齐国的时候大胜齐国部队,而在长平之战也用优秀的作战技巧成功的牵制住了白起,而廉颇也是以“负荆请罪”而名扬天下。而王翦则是统一六国的秦国功臣,在当时王翦与他的儿子王莽用时一年多就攻下赵国,而在荆轲刺秦之后王翦作为主帅带兵攻下燕国,后来他与他的儿子更是大破楚国与魏国做到一统六国。

而李牧作为战国名将仅凭一己之力阻挡王翦大军使其十万大军毫无办法,后来也是王翦通过反间计让赵王杀掉他才获得的胜利,因此虽然乐毅的实力与战功也很大,但是对比于这四个人来讲还是不够传奇性,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点才没有被记录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是在历史中,乐毅的实力谁也无法否定。

管仲和乐毅为什么齐名?
1个回答2024-05-02 17:13

原因是:管仲成就了齐国,乐毅险些灭掉了齐国,所以管仲和乐毅齐名。

如果说管仲成就了齐国,那么乐毅就是那个毁掉齐国的人。管仲是文臣中的翘楚,而乐毅则是武将中的魁首。乐毅最是擅长的是以弱胜强,这个能力在同时期恐怕也只有白起能与他相比了。

因为乐毅曾以战国七雄中军力最弱的燕国军队,把当时与秦国战力相当的齐国军队打得体无完肤,当时除了两个城邑外,齐国所有的城邑都被乐毅攻了下来。如果给乐毅足够的时间,齐国必然会提前退出战国争雄的舞台。

当时的情况是,齐尽王仗着齐国强盛,把每个诸侯都垂涎的宋国灭了。而宋国是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因为宋人善于经商,所以宋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齐国灭了宋国,独吞了宋国的所有国土和财富,其他诸侯没有分到好处自然是不愿意的。

乐毅正是利用这点,先是找到与宋国接壤并且早就垂涎宋国国土和财富的楚国、魏国和赵国,打着为宋国报仇的名头游说他们联合进攻齐国。然后又通过赵国的关系游说秦国的穰侯,许给秦国好处,请秦国出兵。各路诸侯一拍即合,纷纷同意一起合纵进攻齐国。

管仲的轶事典故: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他们俩一起经商。在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

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深知这不符合管仲的实际情况,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

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管仲同鲍叔牙的友谊档举清非常诚挚,他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个很有本领的人。事情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在长期交往中,他答厅们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行前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管仲和乐毅为什么齐名?
1个回答2024-03-18 05:29

因为管仲成就了齐国,乐毅险些灭掉了齐国,所以管仲和乐毅齐名。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曾自比管仲乐毅,将这两人抬到了相当高的位置。管仲自不必说,他曾帮助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主之位,其推出的政策让齐国持续强大了上百年。而乐毅他究竟有哪些成就可比管仲。

如果说管仲成就了齐国,那么乐毅就是那个毁掉齐国的人。管仲是文臣中的翘楚,而乐毅则是武将中的魁首。乐毅最是擅长的是以弱胜强,这个能力在同时期恐怕也只有白起能与他相比了。

毅擅长以弱胜强;乐毅曾以战国七雄中军力最弱的燕国军队,把当时与秦国战力相当的齐国军队打得体无完肤,当时除了两个城邑外,齐国所有的城邑都被乐毅攻了下来。如果给乐毅足够的时间,齐国必然会提前退出战国争雄的舞台。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人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四十一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乐毅伐齐告诉我们什么?
1个回答2024-03-09 22:07

乐毅伐齐 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战争开始后楚也加入联军)。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当时齐国仅剩莒、即墨仍在坚守,乐毅围城,三年不下。昭王死后,刚刚即位的燕惠王中了齐将田单的反间计,撤掉乐毅,由骑劫掌军攻城。久攻不下,却中田单的火牛阵,身死军败。齐国趁势收复所有失地。乐毅伐齐之功尽失。乐毅解职后,燕惠王企图将他召回都城,而乐毅担心被杀,遂投奔了赵国。

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1个回答2024-02-20 15:47
但只剩下莒、即墨二城未破,后齐将田单由此二城反攻,收复了全部失地。
乐毅伐齐为什么最后没有攻下来莒和即墨两城?
1个回答2022-11-13 17:45
即墨人最坏。
乐毅伐齐后,燕昭王要封其为齐王,为何乐毅不愿意接受?
4个回答2022-08-04 10:59
乐毅伐齐后不接受封王,一是不能接受,二是不敢接受,通过他的精神,我们能学到做人要知足,要清楚自己的能力。
乐毅为燕伐齐为何功败垂成请简要说明?
1个回答2024-02-22 13:23
我觉得最主要的应该也就是他所带领的是联军,这就意味着他们内部肯定也是有问题的,是不团结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会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另外,当时乐毅事实上由于功劳太大,也会被燕王忌惮,因为我觉得这个应该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也可以看得到。
乐毅为燕伐齐为何功败垂成?
1个回答2024-03-14 08:41

王去世,继位的燕惠王缺乏耐心,也不信任乐毅,中了田单的离间计,最终使得乐毅功败垂成,流亡...

乐毅伐齐,为什么攻不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
1个回答2022-11-08 07:10
因为燕国实力不够,乐毅连年征战损兵折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