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如何分析?
1个回答2024-02-26 07:37
大神回答: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
  在社会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是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鼓励为主,使这部分学生慢慢摆脱心理障碍,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大家庭中。
  二是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磨练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要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如何分析?
1个回答2024-02-29 02:45
大神回答: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
  在社会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笔者现结合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是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鼓励为主,使这部分学生慢慢摆脱心理障碍,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大家庭中。
  二是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磨练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要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写一则你工作、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与师生心理健康有关的教育故事,并加以分析。
1个回答2024-01-24 03:45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买。记住,无论别人给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的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里,男孩兴奋的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再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出10倍地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由于男孩怎么也不卖,石头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都告诉了院长,并问院长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地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高了它的价值,竟被传言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
1个回答2024-01-25 22:39

心理健康知识与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罗铭,小学二年级学生。性格内向,比较倔强;学习成绩良好,写得字很美观;自尊心很强。在学校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很优秀的学生。可是上个学期有几次在路上遇到他,他不仅不与老师打招呼,而且躲躲闪闪,避开老师的视线。一副心虚的样子,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后来,我注意到:其实,见到他的地方根本不是他放学回家的路。一问他,他就说:“我搬新家了。”后来的几次交往证实他压根就没搬家。我被他给骗了。直到有一次他妈妈的钱包里少了三十块钱打电话向我求助时,我才知道原来他经常不及时回家,总以各种谨野闭各样的理由欺骗家长。除此以外,还不下十次的偷了父母的钱又死不承认,屡教不改。在家里,就是个十足的“谎话精”。我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对该学生的细心观察,了解、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在学校老师眼中他是个听话的孩子,为了不让老师知道他的不良表现,所以一次次对老师撒谎。家中他是独子,爷爷奶奶特别娇惯他,犯了错,就找理由帮他在父母面前掩饰,逐渐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

  二、案例分析

  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判断这个学生的问题可以界定为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不良行为是指违反社会公众生活准则和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危害的行为。常见的青少年不良行为有说谎、偷窃、打人、骂人考试作弊、离家出走、逃学、网络成瘾等。在本案中,该学生同时存在两个问题说谎和偷窃。“说谎”是人类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说谎”包括两个基本要素:(1)具有向欺骗他人的目的;(2)说不真实的事情。“说谎”是有意志、有意识的行为,即具有欺骗他人的意志,而有意识地说不真实的话。青少年说谎行为的出现,其动机很多,因而形式也个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说谎行为动机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动机积极的说谎。(二)、动机消极的说谎。动机积极地说谎指的是出于善意的说谎,即我们品是所说的“善意的谎言”。很多时候,动机积极的说谎不仅不会伤害他人,还会成为沟通感情、消除误会、避免纠纷的有效手段。动机积极地说谎行为是人性心理的正常表现,还是人类智慧的充分发挥和展示。动机消极的说谎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非正常的目的或满足自己过多的欲望而有意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行为,消极的说谎动机包括逃避惩罚、满足虚荣、吸引他人注意、掩盖错误等等。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所以,它与品行有关,反映了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显然,罗铭的问题属于动机消极的说谎。因此,我对该同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制定方案对其加以教育和引导。

  三、个案处理

  青少年往往在说谎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说谎的水平经常是无懈可击的,但青少年说谎的时候会露出一些“破绽”如目光游离,避免与人对视,语速过慢,边说边想,表情不自然,做出很多小动作,过多地解释同一个内容等。就像治病必须清楚病症才能对症下药一样,我对罗铭的说谎动机和表现先做了充分的了解。然后针对性辅导。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启发罗铭同学认识到诚实的可贵。

  诚实是人的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言行脊耐一致,表里如一,对人真心诚意,办事光明磊落,诚实能使人赢得更多的朋友。我通过小学生喜欢的故事《放羊的孩子》、《长鼻子国王》及让学生玩跟谎言有关的游戏等使孩子认识到说谎者只能获得暂时的好处,最终一定会被识破,下场是可悲的。

   第二、强化小学生的诚实行为,及时纠正小学生的说谎行为。 当发现儿童的诚实行祥裂为时给以鼓励和表扬。尤其是当小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时,一定先表扬他诚实的做法,然后再批评他错误的行为。当发现他说谎时,一定严厉批评,使其认识到说谎是不能原谅的,尤其不能让儿童通过说谎得到好处。

  第三,了解小学生说谎的原因。

  爱说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不良环境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而形成的。罗铭是因为不良习惯的作用而说谎,第一次说谎获得成功,就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要纠正他的行为得在适当的情况下揭穿他的谎言。

  第四、结合最近的一次说谎,给予合理适当的惩罚。

  罗铭,最近的一次说谎是因为偷了妈妈钱包里的三十元钱,妈妈明知是他偷的,可他就是不承认,并把钱藏了起来。他妈妈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帮忙教育他,可能的话劝他把钱还给妈妈。为了不冤枉罗铭,我一再向其母亲取证确认钱就是罗铭偷的。我先试探着问他:你妈妈说他的三十块钱不见了,你知道是什么时候丢的吗?他说:“昨天晚上。”未等我开口,他已经等不及了,心虚地说:“不是我偷的?”我当时就明白了钱是他偷的。我没有揭穿他,希望他能承认。如果他能承认错误,我就表扬他的坦诚,并原谅他的过错,不在众人面前批评他。可是,罗铭拒不承认,我决定让他见识说谎的可笑,让他认识到说谎是错误的。我先将他叫出教室,然后,让同学将他的书包拿到我办公室来,其实,在半路上我已将罗铭偷的钱找到了。我故意告诉他,我没翻他书包。质问:“我再问你一次,到底有没有拿妈妈的钱。他答:“没有。”追问:“可你妈妈的钱丢了,没错吧!”答:“是” 续问:“除了你家里还有谁在场?”答:“三岁的弟弟”逼问:“那么事实证明就是你拿的。”他目光开始游离,边想边说,还不时注意着我的表情。他找退路了:“我只拿了五元钱”。我说:“没错,我是在你书包里找到了五元钱。”他以为我真没找到其他的钱,又开始说谎了:“我真没拿其他的钱。”此时,我将三十元钱一起放在桌上:“你既然没拿,那怎么三十元刚好都在呢?家里除了你再也找不出可能做这事的人了,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你在说谎。你在我找到证据后,还心存侥幸,一再欺骗我。你知道这有多好笑吗?你越是说谎,我就越生气,也对你越失望。你妈妈也一样,当你说谎的时候,其实他早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你根本就不该说谎,只要你承认错误,父母、老师都会原谅你的。”我用这件事要让他明白诚实的重要,说谎是不受欢迎的。“这次,你说谎了,你得向我陈述最近你还撒过什么谎,为什么撒谎?”然后,我逐一帮他分析,跟他一起探讨,遇到此类情况怎么做才最好,以便为说谎找到替代性行为。并约定他每周向我汇报有无说谎的事发生,一旦发现,就在班上公开批评。以长期的强化,纠正错误。

   第五,教育学生会使用善意的谎言。 在生活中,有的太诚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而有时说谎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礼节性的谎言,别人出于好心帮自己的忙,却帮了倒忙,有人送你礼物,但你并不喜欢,这时就不能实话实说,相反却要客气地向人表示感谢。当你碰到了坏人时,出于自我保护,也不能把什么都告诉他。在这些情况下,虽然没说实话,但这不是说谎,而是机智的表现。

   第六、与家长联系,发挥合力作用。 有的家长给孩子规定,考试90分以上就给以奖励,90分以下,就挨一顿打。孩子怕挨打,就把72改成了92分,不但没挨打,反而得了奖,就容易养成用说谎掩盖缺点的毛病,在学校里,小学生也会碰到说实话挨批评,说假话讨老师喜欢的情况,使小学生遇到把责任推给别人。因此,我和家长特别注意当儿童有缺点时,应耐心询问,循循善诱,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另外,我和家长给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信守诺言,答应孩子的事情予以兑现,言行一致,做孩子的表率。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先做到,做不到的事,绝不在学生面前说。尤其是对家长,我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做个诚信的父母。

  2、注意教育方法多尊重孩子,少用一些压制或体罚的方法教育孩子。耐心跟孩子讲道理。

  3、不放纵说谎的行为。对于孩子消极说谎必须给予处罚,让他感到说谎之后会很倒霉。将说谎习惯扼杀在摇篮中。

  四、案例反思:

  爱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爱也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在教育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时刻关爱,用真心的爱来温暖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战胜困难,让孩子在关爱中体会到快乐,在信任中寻找到帮助。教师也正是在付出关爱与收获信任中,享受教育的最大快乐!对爱说谎的孩子进行辅导时要满怀爱心,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原谅辅导对象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辅导对象会更优秀。不能伤害儿童的自尊。切记将说谎行为与其品质相联系。应让他与其他同学一样学习、生活。肯定其优点,使他有主动修正自己行为的愿望。要认真对待任何一次说谎,不要因为说谎行为而批评他这个人,应就事论事。还有就是千万不要让辅导对象因说谎而获益,当然更不能让辅导对象感到你不再信任他。应给他期待,对他在日后改正错误充满信任。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个回答2024-01-30 19:5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中学生王鹏是住校生,脑瓜比较聪明,学习还算可以,反应比较聪敏,劳动也比较积极。但最近他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直线下降,尤其是最近几次月考特别明显。观察他最近的表现,上课有时趴在课桌上睡觉,经常不完成作业。即使交上了作业,也是马马虎虎,潦草应付,或是投机取巧,少做少写,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他的抽屉里经常有什么武侠小说、情爱小说等,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被上课的老师发现没收了,没过几天又被别的老师发现上课又在偷看小说,不能专心听讲。晚上宿舍里已经熄灯了,被值班老师发现他还在用手机给女生发短信。最最可气的是,欺骗老师,谎称病假偷着去校外的网吧里上网玩游戏。王鹏可以说是集大成者,集贪玩、看小说、谈恋爱、玩游戏于一身,具有中学生典型的代表性。

一、学生不良习惯产生的根源。

1.心理因素。

因为处于青春期,对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精力充沛,喜欢尝试,酷爱标新立异。所以他想谈恋爱、玩电子游戏等。

2.个性因素。

胆子大,任性,对于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事从不考虑后果,听不进规劝,喜欢我行我素。

3.家庭因素。

由于王鹏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北京打工,对其疏于管教。由于家庭比较富裕,家长总是有求必应,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过多的零用钱使他养成了花钱无度的个性,所以他有钱买小说上网等。1.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案例分析
1个回答2024-01-27 03:20
小时候的寄宿生活 导致了缺乏亲情 时常被欺负 自信心 交际能力都受影响 会有轻微孤僻情况 试着多参与社交活动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大班健康我的心情重难点怎么分析
1个回答2024-01-18 12:32
大班健康我的心情,重难点怎样费心。幼儿大班健康我的心情。首先要考虑到健康教育,我的心情的。难点是我健康当中的我的心情怎样处理?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个回答2024-01-26 03:28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俞某,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

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个回答2024-02-10 19:5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 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 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 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吵悔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拿碰尺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消高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
下一步的打算:
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2-20 15:4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充分反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丛书》的特色和作者的教育灵活性,我们既注意整套书内在联系和内容要求,在形式与体例上又注意保留作者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做到百花齐放。
本书主要反映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咨询与辅导情况。全书共分六大块内容:性格辅导、学习辅导、心理问题辅导、情绪适应问题辅导、特殊家庭学生的辅导和心理辅导方法。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