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一个月天气预报

眉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最好玩的是哪里
1个回答2023-06-28 06:48
好山好水好风光
眉县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09 08:45

眉县古称“眉坞”,是“中国猕猴桃之乡”1,隶属于宝鸡市,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渭河,属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总体呈现“七河九原一面坡,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特征。眉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多次出土西周青铜器、战国编钟等国宝重器,2003年出土的27件西周青铜重器,被誉为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眉县也哺育了先秦大将白起、三国蜀汉名臣法正、唐代医学家王焘、宋代理学家张载(因其在关中创建,又称关学)、共和国上将李达等一代名流。眉县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一年三季有花,四季有果。截至2011年,全县已种植猕猴桃27万亩,是全国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认证。先后荣获 “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一县一业建设示范县”和“全省果业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截至2015年,全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 居全省第80位,其中农耕地3746****亩,全县辖8镇123个行政村。2014年8月9日,设立眉县省级经济开发区,隶属宝鸡市,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待遇。2眉县共建成国家A级景区6家3,其中,4A级景区2家,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红河谷森林公园,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已顺利通过5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审,3A级4家。同时,眉县还建成乡村旅游点10余处,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眉县河底村于2015年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

眉县的著名人物
1个回答2024-01-29 12:29

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率军征战出奇无穷,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法真,扶风郿(今陕西眉县金渠镇八练村人),东汉时期名士,儒学家。以清高而著称,有“玄德先生”的称号。
法雄(?一117),东汉右扶风郿县(今金渠镇八练村大法仪嘴原头)人,战国时齐襄王田法章之后裔。秦灭齐,子孙不敢姓田,遂以法为氏。
法正(176一220),字孝直,法真之孙。右扶风郿县(今眉县金渠镇八练村大法仪嘴原头)人。父法衍,字季谋,官至司徒椽、廷尉左监。
王珪(570—639),字叔玠,唐岐州郿县(今眉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唐初名臣。先祖在魏改姓为鸟丸氏。曾祖为鸟丸神念,投奔南梁后,复王姓。
王焘(约686—757),唐岐州郿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唐名医,著述《外台秘要》等为保存古医籍原貌和总结唐以前的医学成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载 (1020-1078) 又称张子。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程颐的表叔,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庙庭与周敦颐、邵雍、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字子厚,汉族,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
张戬(1030—1076),字天祺,北宋时关中郿县人。
李达,陕西省眉县人。1925年入平凉第二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任西北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7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杨文洲(1942—2000),眉县青化乡宣窝村人。原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党委副书记。宝鸡市、眉县劳动模范,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7月28日14时52分因患脑瘤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58岁。
林纪功(1934— ),发明家。祖籍山东即墨县,现定居陕西省眉县党西村,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协会会员。1972年起致力于砖瓦机械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先后获国家专利54项。他发明的JZK—300型单旋单柱单级真空挤砖机组,实现了对泥料的自动控制,达到了单旋、单轴、单级的目的;JZSK—350型挤砖机采用了他自己发明的自动控料、调速和压力监控专利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两种制砖机组成功的将单螺旋和双螺旋挤出技术同真空制砖机技术相结合,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为一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级“星火计划”。

四川眉山最小的县
1个回答2024-03-13 18:29

四川眉山最小的县:青神县。

四川省眉山市共有6个区县,其中面积最小的就是青神县了,只有约387平方公里。除了面积小,青神县人口也较少,户籍人口只有约20万人口,仅比丹棱县多几万人口,和邻近的仁寿县百万人口,不是一个量级。

青神县和乐山市接壤,县城地处眉山、乐山两个城市之间,直线距离都在30公里左右。青神县交通便捷,有成绵乐城际铁路过境,并设有青神站。

青神县历史悠久,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古色旅游景点有中岩寺、德云寺、汉墓群;平羌三峡、仙姑湖以“秀美”著称;神海以“幽”迷人;中国竹艺城以“特”叫绝。青神是第一代蜀王蚕丛的故里,有南方丝绸之路、岷江古航道小峨眉、苏轼第二故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罩袜族等美誉。

景点

1、平羌小三峡物弊,又称嘉州小三峡,是岷江流经青神县汉阳坝至乐山城东一段水路的古称,平羌小三峡由好高平羌江上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连贯而成,峡区河道迂回,风光旖旎,两岸山峦叠嶂,连绵起伏,崖壁遍布,一步一景,美景目不暇接。

2、青神中岩寺,始创于东晋,彰显于唐、宋,是川南佛刹丛林之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东南9公里的瑞峰镇中岩村,分上、中、下三寺,统称中岩。

小动物如何预报天气预报?
1个回答2024-02-23 16:12

有些原因比较简单,比如蜜蜂的翅膀很薄,阴雨天时大气含水量增多,气压低,翅膀沾水会变软变重,所以蜜蜂不太愿意出巢。不过动物预报天气的原因,科学界仍在争议和探索。比如说在印度洋海啸前,很多动物事先“逃难”,并且在灾难中死亡极少,让人不得不怀疑它们有第六感。但是,能否依据动物的举动来预警灾难,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才可定论。总之,大自然的神秘超乎人类想象,我们该学的还有很多呢。

有没有更多的小动物如何预报天气预报?
1个回答2024-03-01 19:38
水生动物靠水中的氧气来预报,一般水中氧气在雨前会减少,鱼会蹦出水面呼吸氧气,泥鳅则在雨前会游出水底的泥里,原因与上一样,雨前泥中氧气也会减少。
有没有更多的小动物如何预报天气预报?
1个回答2024-03-11 07:28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燕子低飞也是大雨。
动植物有哪些可以预报天气他们是怎么预报的
1个回答2024-01-25 04:02

1、蜘蛛

俗话说“蜘蛛结网,久雨必晴。”阴雨天,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食昆虫,预示天气将转晴。反之,蜘蛛收网,预示将要下雨。

2、青蛙

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自然就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青蛙就会跳出水面。

3、蚂蚁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4、蜜蜂

下雨前,蜜蜂翅膀容易沾上细细的水珠,体重增加,飞行困难,所以只好呆在蜂巢里不出来。

5、西双版纳风雨花

在暴风雨之前,外界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产生大量促进开花的激素,会开出大量花朵。

6、瑞典“气温草”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天气预报员有哪些动物是怎么预报
1个回答2024-03-15 18:19
海鸥,蚂蚁,牛,鱼,龟
很多啦,要你注意观察都能发现的,动物比人可灵敏多了
动物对天气的变化反应十分敏感。根据观察,全世界共有600种动物够得上“天气预报员”。当你在夜间清晰听到蟋蟀高唱“唧唧”声时,预告明天是个好天气,你大可放心准备上路出远门。蜻蜒在空中上下飞窜时,预示一二小时后将有大雨出现。蚂蚁关闭蚁穴洞口,表明雷雨即将来临。
泥鳅在雷雨到来前,常常显示得焦躁不安。红占鲑躺在水底不动,预示天气晴朗;把身体卷成“带子”时,预告天气将要变化;在水里翻腾时,预报风雨将要降临。风暴到来前的20小时,水母的感觉器官能够感觉到狂风吹打海面时发出的次声,于是,便迅速潜到海底,以防不测。
在夏秋季节,天气闷热,空气潮湿,麻雀感到身痒,便飞到浅水里洗澡散热,预示一二天内将有雨天出现;如果是大群麻雀洗澡,则预示未来将有大雨出现,因而有“群雀洗凉,雨下大又强”的谚语。
民间有句“燕子低飞要下雨”的说法。这是因为燕子要吃虫子。碰到天气要下雨的时候,空气里水汽很多,把一些虫子的翅膀弄湿了,就像是飞机荷重过大,飞不动了,但是它们还要飞,那就只能接近地面飞。其次,天气将转阴雨的时候,气压变低,空气里水汽增多,土壤中的一些小虫子也爬出土外,燕了就要低飞去捕虫吃。
当天气即将转阴雨的时候,黄鹂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声音;夏秋季节,日出或黄昏时,猫头鹰两三声连叫,并在树枝东跳西跳,很不安宁,叫声低沉象哭泣,这是天将下雨的象征。
蜜蜂最适宜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另外,天气愈好,植物花蕊分泌的甜汁愈多,诱惑蜜蜂的能力也愈大。早晨蜜蜂都出窝采蜜,天气晴,傍晚迟迟不回窝,明天继续晴朗,反之,则预示阴雨将来临。
蝉的叫声是由它的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据一般观察,夏天由雨转晴前2小时左右,蝉就叫,而晴天转阴雨时,蝉不叫。这是因为下雨前,它的发音薄膜潮湿,振动不灵。相反,天气转好,空气干燥,薄膜振动有力。
天气转坏时,蚂蚁显得非常忙碌,有的忙于往高处搬家,有些则来回运土垒窝。一般说,垒窝越高,降水也就越大。还有一种大黑蚂蚁垒的窝,往往在次日风的来向部分垒得高些。
猪。“猪衔草,寒潮到”。“猪筑窝,下大雪”。这是因为猪的鼻、嘴部无毛,直接接触空气,对寒冷特别敏感,在寒潮到来之前它有先觉,急忙衔草作窝。天气稍冷便把嘴巴伸入草中,再冷些就会全身钻进草里御寒,母猪的反映更为敏感。所以,见到猪街草,就是寒潮即将来临的预兆。
狗。“狗泡水,要下雨”。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炎夏时不能靠毛孔散热,只有靠张嘴、搭拉舌头散热来保持恒温。当嘴和舌均无济于事时,便跳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以帮助散热。因此,发现“狗泡水”,预示天将下雨了。天冷时,狗缩成一团卧在草堆上,用嘴巴当“升温器”,将呼出的热气用来加温肚脐,这预告寒潮将至。
蛤蟆。癞蛤蟆也是预报“专家”。它的生理构造特殊,肺像个足球,呼吸功率不大,单靠这样的肺呼吸是不能吸到足够氧气的。所以,癫蛤蟆除了靠肺呼吸外,还得靠皮肤来帮助呼吸。用皮肤呼吸得有个条件,那就是要经常保持皮肤的湿润,使空气中的氧首先溶解在皮肤的粘液中,再由皮肤进入血液。如果皮肤干燥,皮肤的呼吸作用就不可能进行了,这就给它的生活造成了困难。因此,它很怕强光照射和干燥天气,白天就躲在阴暗处,晚上出来觅食。大雨来临前(约1天左右),空气湿度大,它白天也出来活动。这反常的表现正应了“白天蛤蟆出洞,下雨一定”的民谚。
鱼。鱼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活。天晴时大气压力高,水里溶解的氧气多,它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阴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鱼纷纷浮上水面呼吸,所以有“鱼跳水,要下雨”之说。
蛇。大部分蛇都是白天藏在洞内,晚上外出觅食、喝水、沐浴、蜕皮等活动。但天气特别潮湿闷热时也会逼迫出洞。因此,白天蛇出洞是有雨的征兆,特别是秋末冬初、天已冷,大蛇出洞,过一两天会下雨。正是“大蛇出洞,大雨咚咚”,“蛇过道、雨来到”的验证。
鸡。“鸡宿迟、兆阴雨”。鸡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由于缺乏散热本领,十分怕热。成鸡以20℃为宜,超过30℃常张口、伸翅以助散热。在炎夏的傍晚,鸡窝内更加闷热,因此发现鸡迟迟不想进窝,这就是雷雨即将到来的预兆。
在动物界,青蛙被称为“活晴雨表”,这是由于青蛙皮肤的特点造成的。空气干燥时,皮肤水分蒸发加快,青蛙须呆在水中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皮肤水分不易挥发,它就跳出水面。因此,蛙成为非洲土著居民观察天气变化的“活晴雨表”。
动植物有哪些可以预报天气他们是怎么预报的
1个回答2024-01-23 00:33

1、蜘蛛

俗话说“蜘蛛结网,久雨必晴。”阴雨天,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食昆虫,预示天气将转晴。反之,蜘蛛收网,预示将要下雨。

2、青蛙

当空气干燥时,青蛙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它自然就会呆在水中,以保持皮肤湿润;而在阴湿多雨的季节,包括下雨前夕空气水分较多时,青蛙就会跳出水面。

3、蚂蚁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

4、蜜蜂

下雨前,蜜蜂翅膀容易沾上细细的水珠,体重增加,飞行困难,所以只好呆在蜂巢里不出来。

5、西双版纳风雨花

在暴风雨之前,外界大气压降低,天气闷热,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大,风雨花贮藏养料的鳞茎产生大量促进开花的激素,会开出大量花朵。

6、瑞典“气温草”

下雨前,如果蚁窝太湿了,蚂蚁就无法再在这里呆下去,只好搬去高处干燥的地方,因此就会出现蚂蚁在下雨前搬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