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当仁不让

论语中关于仁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22:51
《论语》关于仁爱的故事不在那些关于“仁”的言论中,而是一则没有出现“仁”和“爱”的孔子事迹。《乡党》篇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短短十几个字中,虽然没有“仁爱”的字眼,却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和仁爱精神。
马在当时是贵族的重要工具和财产,但贵族一般只是使用,不会整天呆在马厩里。负责饲养和管理马匹,整天在马厩工作的人多数是地位低下甚至没有地位的人员。马厩发生火灾,首先会受到伤害的就是这些人,这句话中的人也更多的是指这些人,而不是马的拥有人。
直到人文主义被提到相当高度的今天,人们对于财产的关心程度往往还是远远高于对人的关心程度,一些人甚至在需要对财产和亲人之间作出选择是,选择的是财产。而孔子在那个社会身份等级分明的时代,对于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而社会地位又很低,不被社会所关注的人员表现出这样的关怀,不能不说是十分可贵的。
《论语》中关于仁爱的名句
1个回答2024-05-14 23:30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仁者爱人
1个回答2024-05-28 19:27
出自:孟子《仁者爱人》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展开全部
论语中关于仁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8:01
《论语》关于仁爱的故事不在那些关于“仁”的言论中,而是一则没有出现“仁”和“爱”的孔子事迹。《乡党》篇中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短短十几个字中,虽然没有“仁爱”的字眼,却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和仁爱精神。
马在当时是贵族的重要工具和财产,但贵族一般只是使用,不会整天呆在马厩里。负责饲养和管理马匹,整天在马厩工作的人多数是地位低下甚至没有地位的人员。马厩发生火灾,首先会受到伤害的就是这些人,这句话中的人也更多的是指这些人,而不是马的拥有人。
直到人文主义被提到相当高度的今天,人们对于财产的关心程度往往还是远远高于对人的关心程度,一些人甚至在需要对财产和亲人之间作出选择是,选择的是财产。而孔子在那个社会身份等级分明的时代,对于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而社会地位又很低,不被社会所关注的人员表现出这样的关怀,不能不说是十分可贵的。
关于论语仁爱的感想
1个回答2024-03-04 18:27

仁爱是论语的核心之一

论语里仁篇拼音版
1个回答2024-02-14 20:34

论语里仁篇拼音版:

《论lún语yǔ·里lǐ仁rén篇piān》

子zǐ曰yuē:“里lǐ仁rén为wéi美měi。择zé不bù处chù仁rén,焉yān得dé知zhī?”

子zǐ曰yuē:“不bù仁rén者zhě不bù可kě以yǐ久jiǔ处chǔ约yuē,不bù可kě以yǐ长cháng处chǔ乐lè。仁rén者zhě安ān仁rén,知zhī者zhě利lì仁rén。”

子zǐ曰yuē:“唯wéi仁rén者zhě能néng好hǎo人rén,能néng恶wù人rén。”

子zǐ曰yuē:“苟gǒu志zhì於yú仁rén矣yǐ,无wú恶è也yě。”

子zǐ曰yuē:“富fù与yǔ贵guì,是shì人rén之zhī所suǒ欲yù也yě;不bù以yǐ其qí道dào得dé之zhī,不bù处chù也yě。

贫pín与yǔ贱jiàn,是shì人rén之zhī所suǒ恶è也yě;不bù以yǐ其qí道dào得dé之zhī,不bù去qù也yě。君jūn子zǐ去qù仁rén,恶è乎hū成chéng名míng?君jūn子zǐ无wú终zhōng食shí之zhī间jiān违wéi仁rén,造zào次cì必bì于yú是shì,颠diān沛pèi必bì于yú是shì。”

子zǐ曰yuē:“我wǒ未wèi见jiàn好hǎo仁rén者zhě,恶è不bù仁rén者zhě。好hǎo仁rén者zhě,无wú以yǐ尚shàng之zhī;恶è不bù仁rén者zhě,其qí为wéi仁rén矣yǐ,不bù使shǐ不bù仁rén者zhě加jiā乎hū其qí身shēn。

有yǒu能néng一yī日rì用yòng其qí力lì于yú仁rén矣yǐ乎hū?我wǒ未wèi见jiàn力lì不bù足zú者zhě。盖gài有yǒu之zhī矣yǐ,我wǒ未wèi见jiàn也yě。”

子zǐ曰yuē:“人rén之zhī过guò也yě,各gè于yú其qí党dǎng。观guān过guò,斯sī知zhī仁rén矣yǐ。”

子zǐ曰yuē:“朝zhāo闻wén道dào,夕xī死sǐ可kě矣yǐ。”

子zǐ曰yuē:“士shì志zhì于yú道dào,而ér耻chǐ恶è衣yī恶è食shí者zhě,未wèi足zú与yǔ议yì也yě。”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之zhī于yú天tiān下xià也yě,无wú适shì也yě,无wú莫mò也yě,义yì之zhī与yǔ比bǐ。”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怀huái德dé,小xiǎo人rén怀huái土tǔ;君jūn子zǐ怀huái刑xíng,小xiǎo人rén怀huái惠huì。”

子zǐ曰yuē:“放fàng于yú利lì而ér行xíng,多duō怨yuàn。”

子zǐ曰yuē:“能néng以yǐ礼lǐ让ràng为wèi国guó乎hū?何hé有yǒu?不bù能néng以yǐ礼lǐ让ràng为wèi国guó,如rú礼lǐ何hé?”

子zǐ曰yuē:“不bù患huàn无wú位wèi,患huàn所suǒ以yǐ立lì。不bù患huàn莫mò己jǐ知zhī,求qiú为wéi可kě知zhī也yě。”

子zǐ曰yuē:“参cān乎hū!吾wú道dào一yī以yǐ贯guàn之zhī。”曾zēng子zǐ曰yuē:“唯wéi。”子zǐ出chū,门mén人rén问wèn曰yuē:“何hé谓wèi也yě?”曾zēng子zǐ曰yuē:“夫fū子zǐ之zhī道dào,忠zhōng恕shù而ér已yǐ矣yǐ。”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喻yù于yú义yì,小xiǎo人rén喻yù于yú利lì。”

子zǐ曰yuē:“见jiàn贤xián思sī齐qí焉yān,见jiàn不bù贤xián而ér内nèi自zì省xǐng也yě。”

子zǐ曰yuē:“事shì父fù母mǔ几jǐ谏jiàn,见jiàn志zhì不bù从cóng,又yòu敬jìng不bù违wéi,劳láo而ér不bù怨yuàn。”

子zǐ曰yuē:“父fù母mǔ在zài,不bù远yuǎn游yóu,游yóu必bì有yǒu方fāng。”

子zǐ曰yuē:“三sān年nián无wú改gǎi于yú父fù之zhī道dào,可kě谓wèi孝xiào矣yǐ。

子zǐ曰yuē:“父fù母mǔ之zhī年nián,不bù可kě不bù知zhī也yě。一yī则zé以yǐ喜xǐ,一yī则zé以yǐ惧jù。

子zǐ曰yuē.“古gǔ者zhě言yán之zhī不bù出chū,耻chǐ躬gōng之zhī不bù逮dǎi也yě。

子zǐ曰yuē:“以yǐ约yuē失shī之zhī者zhě鲜xiān矣yǐ。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欲yù讷nè于yú言yán而ér敏mǐn于yú行xíng。

子zǐ曰yuē:“德dé不bù孤gū,必bì有yǒu邻lín。”

子zǐ游yóu曰yuē:“事shì君jūn数shù,斯sī辱rǔ矣yǐ;朋péng友yǒu数shù,斯sī疏shū矣yǐ。

成语“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是
1个回答2024-03-05 17:16

原句是:“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当仁不让”意思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扩展资料:

当仁不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人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强烈的正义感。“仁”,在孔子的言论里是经常出现的,可说它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有一次孔子在回答学生子张时说:“做到恭、宽、信、敏、惠等五点,就是做到了仁。”

孔子认为:没有放肆的心叫恭,心地不狭窄叫宽,没有欺诈的心叫信,没有怠惰之心叫敏,没有苛刻之心叫惠。孔子还指出,没有仁德,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如若一个人承当了“仁”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去做,不可有一点谦让的心。即使老师在自己的面前,也不必同他谦让。

在《论语》里,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呢?
3个回答2023-01-30 14:12
就是孔子说的仁爱之心,他讲究的就是要拥有一颗宽以待人的心,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别人,这才是他的思想的根本。
《论语》仁者爱人
1个回答2023-01-09 22:07
仁者爱人,用一个短句表达,即:仁者,爱人也。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多次谈及仁,据知名学者杨伯峻先生统计,此书中“仁”字出现了109次,远远高于其他道德范畴。“仁,亲也,从人二。”(《说文·人部》)从字义上说,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最高道德规范。 “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颜渊篇)” 孔子对“仁”的论述贯穿在《论语》中,概括一下“仁”的内涵,基本要点是“爱人”,但其“爱人”的论述则体现在方方面面,诸如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等,在《论语》里有许多的论述。  
论语中认为‘为仁之本’的是什么
4个回答2022-10-03 17:35
在《论语》中却也同时被毫不含糊地称为“仁之本”,而此“仁之本”中的“仁”甚至也可以或者应该被读为“人”,于是“仁之本”也是“人之本”。注:从宋代陈善的《扪虱新语》以来,很多评论者认为“仁之本”之“仁”应该读为“人”。参见程树德撰:《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一册,第13-16页。但是执此论者主要是欲明确区别“仁”与“人”,以为说孝悌为人之本是可以接受的,而说其为仁之本则不可接受。相反,基于《孟子》和《中庸》的那个经典表述:“仁者,人也”,我们的阅读则欲保存“仁”在这里的双关涵义。当然,“仁者,人也”这一表述本身需要详尽的分析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