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我的母亲》赏析

《老舍散文集》好句及赏析
1个回答2022-11-09 15:46
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句句都是经典
儿童散文及赏析 儿童散文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2 00:21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文学体裁,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儿童散文及赏析,看看小朋友们的写的散文有什么不同。

  儿童散文及赏析

  一、夜晚的家庭舞会

  夜幕降临之后,当疲惫的人们熟睡,每一幢房子就成了另一个天堂。房子里另外的主人:家私,餐具,电器,玩具,等等,它们结束了一整天的沉睡,开始快乐的狂欢!

  钟声响过12点,最先醒来的是高脚杯,在餐台上列队整齐的高脚杯兄弟们,用彼此碰头的清脆声响,叫醒身边的朋友。“哈罗,各位,该醒来了!朋友们,舞会马上要开始了!“高脚杯旁边的漂亮碗碟跟着醒来,她们叮叮咚咚地笑着,唱起了歌。嘈杂的声音终于唤醒了其他伙伴,刀叉兄弟一起床就跳到桌子上,准备开始比武,四脚椅也笨拙得踩着节奏,跳起了踢踏。所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都加入了伴奏,水壶吹着口哨,锅铲跟锅盖配合,敲击出小锣的声音,筷子们顺序的落下象木琴在弹奏,收音机自动播放起悠扬的乐曲。

  这边书本们纷纷从书架上跳下来,在地板上弹来弹去;工具箱里的锤子、剪刀、钳子、锯子也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来,寻找舞伴。众人中舞姿最美的就是芭比娃娃了,她今天穿着小主人新做的跳舞裙,在桌子的正中央翩翩起舞,其他的朋友们,都围在她身边,跟着她的动作一起跳。连沙发这样的大家伙都忍不住跟着节奏上下晃动,BABY玩具们就在沙发软和的垫子上尖叫着跳起了蹦床。多么欢乐的聚会啊!

  凌晨时,这家的小主人欢欢起来撒尿,他好像听到客厅有响声,他悄悄地拉开一条门缝张望,这可不得了!他看到了跳舞的工具,玩偶,看到了奏乐的锅碗瓢盆,看到了美丽的芭比,他惊呆了!又不敢声张,就一直津津有味地欣赏着这场热闹非凡的舞会。

  天亮之前,伙伴们跳累了,他们停下来休息,互相拥抱,亲切的聊天,互道晚安,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进入了梦乡。很快,屋子恢复了平静,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小欢欢也早早倚着门边睡着了。

  早上,妈妈起来看到靠在客厅门口睡着的欢欢,吃了一惊,连忙问他怎么了,欢欢揉揉睡眼,正想告诉妈妈他的奇遇,可是抬眼一看,所有物品都乖乖的呆在原地,他的小脑袋里画满了问号,难道昨晚他只是做了一个美丽的梦?

老舍《我的母亲》小说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6-02 20:55

老舍《我的母亲》小说赏析:《我的母亲》是老舍回忆他母亲所写的一篇记叙文。全文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了母亲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爱,以及母亲的人格力量对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响。

而文章的最后一句:“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简朴的语句,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与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教诲之恩。

写作手法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

本文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

哪些散文书是带有赏析的
1个回答2022-10-10 14:59
《狂人日记》
散文赏析
1个回答2022-09-17 18:35
你要说题目啊
我的母亲 老舍 句子赏析
1个回答2022-11-11 07:58

好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老舍,我的母亲】赏析这个句子

这是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爱.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求散文以及赏析
1个回答2023-12-14 19:40
夜,好寂静。

沿着月光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仰望天空里的那一片宁谧。

缓缓的,静静的,月光再小溪里洒下一片似乎是银光铺成的路。水面上,一点一点的,微风吹起的水波,把那一片银白碎成点点星辉。

它跳跃着,与天上的繁星相映。

星光一闪一闪的,也映着水面上的波纹。好美丽,其中隐约的有几缕温馨在浮动。

水好清澈,可以看到它缓缓的流到天际。

直到远了,看不清了,只剩下一种无法说清的快乐,在心中荡漾。

望着天上微倾下的几缕月光,小心的,拿出早已折好的纸船。

天空里,月光把小船染成了银白的颜色。缓缓的托着它,放在平静的水面上。

晚风静静的吹起,小船在水上一点点飘远了。

坐在小溪边,望着它归去的景象,洁白的小船,缓缓融入无尽的夜色之中。

小船渐行渐远,反射的银光也渐渐的看不清了。朦胧中,看到好多好多银火虫在飞舞,在天空里,在点点繁星之间,有更迷离的光彩,环绕。

水面如纱一样平滑,尽管微风吹起缕缕波纹。

远处灯塔上的灯亮了,照亮了小船要去的路,也照亮了生命的路。

它,好远好远,似乎耸立在天际,小船向着灯塔上的光芒缓缓漂去,带着那曾经许过的愿望漂远了。

等待回音,在浩淼烟波里,也许是另一种情趣,在夜色里闪现。

默默的站起来,望着那水天连成一色的墨蓝,心里还在期盼梦想的实现。

终于,小船再也看不到了。才缓缓转过头,在月光里微笑。回忆之中,这似乎是很完美的终结。

珍惜它,也许可以等到所希望的故事。夜色里,银火虫还在飞舞,浮云缭绕,映衬出一条天上银光的路。

如雪般透明的,不仅是心灵,也还有对于希望的执著。

纸船远走了,回忆也渐渐拉长了,让它在夜色里,在那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划出它明亮的曲线。

我走了,不想带走什么,仅仅希望远在天际的地方,可以有理解我的心的思念。

尽管它好稚嫩,有再多的伤感,也许只化作飞雨,陪伴月光。

时间缓缓而去,回忆也终不再清晰。

纸船上只有一行淡淡描过的字迹,“我是陪伴彩虹的鸟儿,希望能与你一起飞翔。”

<<纸船>>是一首外国散文诗,诗的作者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泰戈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纸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诗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的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为了突出想象的事物,突出富有儿童特点的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诗人注意运用限制、修饰性词语。比如,纸船是“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花是“黎明开的”,篮子是“满载着梦的”,夜里,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这些词或短语不仅使我的奇思妙想明确突出,而且形象、具体,使童趣更浓。
三毛散文及赏析
1个回答2022-12-28 06:26
三毛散文全部
散文《听雨》的赏析
1个回答2024-03-04 00:40
季羡林

《听 雨》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