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让王篇

写一篇关于庄子的故事,并说明这个故事体现了庄子哪些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4-01-22 08:42
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的故事是在骂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关于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个故事可从正面给本文的故事以补充。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刘凤苞说:“一赫(即 “吓”)字,且护且拒。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结句径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绝高。孰为腐鼠?孰为?可想见其胸中寄托。惠子非真有此事,特庄子寓言以醒世耳。”(《南华雪心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庄子 故事两则体现了庄子什么 思想
1个回答2024-01-20 23:30
第一则《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貌似没有主题,这篇短文讲的是一场惠子与庄子之间的辩论赛
庄子故事两则庄子是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1-25 10:25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写一篇关于庄子的故事,并说明这个故事体现了庄子哪些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4-02-11 02:22
惠子相梁



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常常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做了大官,好朋友来看望自己,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惠子对庄子来梁国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气氛骤然紧张。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他没有躲,没有逃,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庄子是不是要破口大骂呢?不是。他远远地从奇鸟“”讲起,直到最后勾连一句,才让惠子意识到原来“”的故事是在骂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惠子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的心思,以为庄子像他-样,贪图高官厚位,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关于庄子对爵禄的态度,《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个故事可从正面给本文的故事以补充。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以比喻志向高洁之士,以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尖锐深刻。尤其是写鸱卫护“腐鼠”的丑态,更是传神。刘凤苞说:“一赫(即 “吓”)字,且护且拒。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真传神之极笔。结句径以赫字坐梁相,看得自己身份绝高。孰为腐鼠?孰为?可想见其胸中寄托。惠子非真有此事,特庄子寓言以醒世耳。”(《南华雪心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三)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以上是从逻辑角度对二人的辩论进行分析,其实,就这段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而言,我们不必斤斤计较于逻辑,而可以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惠子是名家,好辩,对于事物更多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对于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庄子自然也就缺乏理解与认同了。



另外,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也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庄子的英语翻译 庄子用英语怎么说
1个回答2024-02-07 13:44
您有几个选择,因为有拼音和其它英文字母翻译法。 (1) Zhuangzi (2) Chuang Tzu (3) Chuang Tse 在下以为,目前拼音也开始普遍出现在国外,所以用拼音应该是可行的。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体现了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下列成语或典故与《庄子》有关的是(  )。
1个回答2024-01-18 19:51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愚公移山”是《列子·汤问》记载的一篇寓言故事,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B项错误,“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篇》所记述的一则寓言,现用来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

C项正确,“贻笑大方”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指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笑话。

D项错误,“画蛇添足”语出《战国·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现常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故正确答案为C。

庄氏庄园的庄氏家族
1个回答2024-03-23 17:56

庄氏庄园庄氏家族遵循儒家思想,提出了“种德收福、乐善永年”的理念。二是提出了家族格言,“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三是有管好家族、保障家族兴盛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家训族规。庄瑶为此提出了家训十二则,主要包括不准玩古董、不准结交官府、不准争打官司、不准贿买科名、不准赌博、不准吃鸦片、不准建造华屋、不准损人利己、不准游手好闲、不准虐待佣工、不准不敬师友、不准交易准折等。庄氏家族400年的兴盛史,其文化定位就是儒家思想。庄氏家族所以持续发展,能够与社会和谐相处,就是靠管理、靠规范、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奏出了和谐的乐章,保障了家族久盛不衰。

《庄子》故事两则中,有人说庄子最后一句话答非所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1个回答2024-01-18 11:52
最后一句话是:我是在濠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言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难题的机敏。
(庄子,山木)的(庄子行于山中)的翻译
1个回答2022-06-20 18:00
庄子行于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