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计算能力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2-07 20:43
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其它计算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口算的扎实发展,直接牵动学生着其它方面的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还促进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口算这块奠基石,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也无从谈起,没有口算准确性
的保证,提高数学成绩也是无法保证的。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重前期知识的铺垫。
在学习口算之前,有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分与合,主要是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成,这部分知识是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学习“分与合”这部分知识时,要
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二、 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3-04-15 18:45
多和老师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2-17 13:40
1、重视对口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雹举口算能力。
2、重视对估算能力的培养: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比如:124*42,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学生把125看作120,把42看作40,125*40=5000,所以124*42大约在5000左右。然后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估算,两个数的个位上分别是4和2,所以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8,与计算出来的结果对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错,起到检验的效果。
3、注重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102*24,从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乘两位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的把102*24计算出来,并且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悄肆陆习惯性的把102写在上面,把24写在102的下面,从表面看来,学生好像都会了,但如果老师对计算过程不多加解释,而突然把24写在上面,把102写在24的下面让学生们列竖式计算,学生就开始出错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所以,一节计算课决不仅仅只停留于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不但会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4、简便方法的灵活应用: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如:植树节,四(1)班种了38棵树,四(2)班种了75棵树,四(4)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启顷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3-02 02:3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方法如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的练习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他们了解解题的思路以及来龙去脉,知道了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会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就会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等差错。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歼岁拿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明确计算方法,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看是否能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计算。

三、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雀基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在我看来,课前3分钟口算的效果就非常不错。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正确率也就提高了。

四、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单独对学生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先教一部分基本定氏搭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在例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

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注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动手能力,应用题教学
1个回答2024-01-18 11:36
计算与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现实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思维是数学的心脏,那么计算就是数学的主动脉。因此,计算教学的教学效率的高低将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潜力。
计算对教师本身来说是简单的事,但计算教学则是很深奥的艺术。所以,我们不能以自己的计算标准来对待计算教学。每一节计算课都要在学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预设,包括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驱动性课堂提问、课堂情境、教学环节等都以学生的学这一维度进行。如此才能说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学才会运用自如,才能创造轻松有效地课堂。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源于学生的学,更要顺势而导,以学定教,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针对小学生注意稳定性不高,分配广度小,转移能力差三方面的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作业,在学生做作业时,为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并保持在作业上,教师要尽可能让教室保持安静,教师不宜进行全班指导,个别指导声音也不能太大,应最大限度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不利影响。对于比较抽象,步骤较多的计算,教师应让学生反复知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以改变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出示方式,如:口算题的出示,将以往看一题算一题的方式改为先看一下题卡,然后马上收回卡片,再让学生报出答案,从而增强训练强度,强化有意注意。同时,在计算中,学生应从审题,计算到书写全过程,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将注意力尽力保持在作业上。
二、提高计算中的记忆能力
计算过程离不开记忆能力。首先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计算所需要的计算事实,把它们放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也需要记忆的参与,才能将计算正确地进行。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有关记忆的游戏活动来提高记忆力。还要让学生坚持口算,熟练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口算题综合而成。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记忆,口算是学生短时记忆的最好形式。教师设计口算练习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的运算题。持之以恒的训练不仅培养记忆能力,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加强学生对计算的认真态度
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目的时,他们所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随意的,他们对计算的正确与否并不关心,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完成任务。教师可以举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如:某工程师在设计一座大桥时,由于计算时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了,结果完工后的大桥成了一座危桥,既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又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安全。从而加强它们认真完成计算的意志。
同时,在计算中,小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的。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因此,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多加指责,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应与学生展开讨论,明确为什么做错,错在哪一步上,帮助学生找出计算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
四、加强针对性的练习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计算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可将集中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知,加以辨别,区别,让他们在辨析中明确本质特征,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积极预防思维定势。
如: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练习:
96-3×32÷4 96-4×32÷4
(96-3)×32÷4 96-4×(32÷4)
使学生区分同级,异级及有小括号运算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握各自的本质特征。
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有助于小学生掌握算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克服引起计算错误的心理方面的因素,更是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对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分三个步骤来逐渐培养小学生的计算习惯,如下:
1.正确的审题
正确的审题是小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条件,它的四个步骤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的阅读题目,“看”是看清题目中的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应该运用的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如如,四则运算式题“36+4×(10-7.5)”的计算过程,先读题,看有哪些运算(+、×、-),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语言描述:先算“10-7.5”的差,再算“4乘差”的积,最后算“36加积”的和),再落笔按思考的顺序进行计算,让计算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减少了计算错误。
2.认真的书写
认真书写是小学生计算正确地必要条件。因此,小学生在计算中,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3.仔细的验算
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示范,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养成题后验算的自觉行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估算法、换位法、代入法等,使学生不仅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和学生共同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小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 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3)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1-23 16:10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 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 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 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 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 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 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 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 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 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 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 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 (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以上三种情况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口算方法同样适用。



三、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 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 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 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 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 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 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 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 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 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1-30 17:49
所谓运算是指在运算律的指导下对具体的数、式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中学数学中的运算包括数的运算,式的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量的测量与计算,求数列和函数的极限,集合的运算,求导数、微积分等分析运算,行列式、矩阵、向量的有关运算,初等超越运算及统计量的计算等。 
运算能力指学生在有目的的数学运算活动中,能合理、灵活、正确的完成数学运算影响运算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与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算,并能进行近似计算。
运算能力的四个要素:准确程度 合理程度 简捷程度 快慢程度.
运算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一些常用数据;对于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的理解深刻的程度直接影响方法的选择与运算速度的快慢。概念模糊,公式、法则含混,必定影响运算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运算的速度,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仍是必要的。如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特殊三角函数值, 、 、 、lg2、lg3、 、e精确到0.001的近似值等。
二、掌握运算的通法、通则,灵活运用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进行运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编制和收集一些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算的灵活性,并引导学生收集、归纳、积累经验,形成熟练技巧,以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和迅速性。
三、学习中注意教师及例题的典型示范,明确解题的目标、计算的步骤及其依据。通过典型示范比较顺利的由理解知识,过渡到应用知识,从而形成运算能力。
四、提高运算中的推理能力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及性质,从已知数据及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推理的过程。运算的正确性与否取决于推理是否正确,如果推理不正确,则运算就出错。在运算推理中要特别注意等价变换。
怎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2-24 21:47

由于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学教材对计算能力要求也有所调低了。但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要使学生会算就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和算理的掌握。《课标》指:“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基本目标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逐步优化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时让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式子26×21。两位数的乘法已经学过,本题只是多了进位,为此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

二、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

1、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轮流出12题口算题,出得好的评为“口算明星”。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出题的类型也各式各样,又因为题目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用开火车进行反馈。

2、利用“口算游戏”加强口算训练。三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出题、一个学生说出得数、还有一个学生当裁判并用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比赛的胜负情况。这样的游戏不仅使学生乐学、,还把游戏带到课外与同学一起做,带到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做。

三、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包》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体育场》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观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觉得十分困难,“老师,密密麻麻的人我们怎么估计呀?”学生显得无从下手。为此,我在教学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发挥有升的带动作用,让他们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再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生2: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20排,大约共4000个座位。

生3: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为大约坐4000人。……

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学适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估算方法的学习探究众位学生检验三位数乘两位数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提供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判断、推理等多向性思维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看清数字,弄清运算顺序。如:12看成21、2看成5、3看成8等。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3、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预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个回答2024-02-18 10:41
  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你为什么不检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为了算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 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凡分母里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由于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的分数比较常见,即应特别指出,凡是3的倍数作分母的最简分数是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的途径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都进行10——20道口算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竞赛,听算,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总之,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
1个回答2024-02-08 22:46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为了算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
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
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 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
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凡分母里只
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总之,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