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的文言文意思解释

孟母三迁的意思 孟母三迁的解释
1个回答2022-08-04 19:57
1、孟母三迁,汉语成语,拼音是mèng mǔ sān qiān,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2、出自《孟子题辞》。

3、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褒义词;形容教子有方。褒义词。
孟母三迁注释
1个回答2024-02-05 01:25


                  《孟母三迁》

 

【注释】



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终,终于。


【译文】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原文注释翻译
1个回答2024-02-14 05:06

《孟母三迁》原文、注释、翻译如下:

1、原文: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2、注释:

1.舍:家。

2.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3.处子:安顿儿子。

4.乃:于是,就。

5.嬉:游戏,玩耍。

3、翻译: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过去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陪蠢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给我们的启示:

孟母三迁教育我们重视教育环境。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断地迁居,寻找更好的教育环境。这告诉我们,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孟母三迁也教育我们重视教育方式。孟母不仅注重孟子的学习,还注重孟子的品德修养。她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让芦帆陪孟子在玩耍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让孟子的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

这告诉我们,教育方式对于孩子的成长同样非常重要,家长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孟母三迁也教育我们要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孟母了解孟子的特点,鼓励他发挥个人优势,培养自己的特长。这告诉我们,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的优势,让孩轿举子在发展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孟母三迁的解释
2个回答2022-11-27 20:40
“复徙居学宫之旁”——又搬迁到学宫的旁边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词语解释: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孟母三迁什么意思解释
2个回答2023-12-01 00:45

孟母三迁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1、孟母三迁(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最早出自于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指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联合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2、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

3、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退进。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典故

1、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依靠纺织麻布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孟子非常聪明,看见什么就学什么,而且模仿本领特别强。起初孟子家在墓地附近,每隔几天,就会有送葬的队伍吹着喇叭经过他家门口。

2、好奇的孟子就跟着送葬的队伍学着吹喇叭,引得一群孩子跟在他后面跑着玩儿,大家一起玩儿送葬的游戏。孟母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问题,看到孟子整天吹喇叭玩儿送葬游戏,赶紧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住在屠宰场的旁边。

3、搬到城里后,孟子每天都到屠宰场去看杀猪,那些屠夫杀猪时手脚利落,十分熟练。孟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没过多久,他竟然能帮着杀猪了。孟母非常着急,又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

4、于是,每天早晨,孟子都跑到学堂外面,摇头晃脑地跟着学生们一起读书,并且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5、当时,孔子的孙子正在这里当老师,他见孟子学什么都很快,而且记忆力特别好,就非常喜欢他,还让他免费进学堂读书。后来,孟子果然没有辜负孟母的期望,成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孟母三迁的寓意

1、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竟不怕麻烦地搬了三次家。可见孟母深知环境对儿子成长的重要性。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在孟子的成长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内、外两重因素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2、少年儿童的成长也不例外,其天赋秉性与是否刻苦用功是起决定性的内因,而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影响,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成语告诉人们,环境是孩子成长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而恶劣的环境则可能使孩子也跟着学坏。

孟母三迁的意思解释
1个回答2022-11-09 15:38
孟母三迁释义: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
孟母三迁,汉语成语,拼音是mèng mǔ sān qiān,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出自《孟子题辞》。
“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多次、屡次”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 [2] 。本典故中孟子的母亲的确是搬迁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学宫之旁。不过作为引申义,“三”还是虚词,泛指多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韦编三绝”等。
类似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10:26
古时候,有孟母三迁,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马祖光院士,也有类似的经验。在他一次次搬迁办公室的经历中,让人体会到他一片淳淳之心。



马祖光为国防光电子技术发展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从不讲条件。最初争取来的实验室用房是在学校电机楼地下室的一个大仓库。地下室阴冷潮湿,因激光设备怕潮,每天要用3台吸湿器24小时不停地吸,每天能吸出好几桶水。有一次暖气冻裂了,屋子里全是水和汽,光学元件受损。马老师抚摸着受损的仪器,心疼得掉了泪……



起初,办公室也在电机楼,阴冷潮湿,别说有腰疼病的马老师不适合,就是一般人在那儿坐上一天也是浑身冰凉。1992年,地下室内部分实验室由“大仓库”搬到了平房。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把办公室也搬了过去。可刚暖和几天,实验室的用房紧张,马祖光就跟同事商量:咱们再回电机楼那个办公室吧。于是,马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又搬了回去。



1998年,哈工大的理学楼落成了,给激光教研室2500平方米。激光教研室集体搬入宽敞明亮的理学楼。大家希望把办公室放在阳面,马老师坚决不同意,非要把一间阳面房间当资料室,另一间阳面房间给客座人员。原校领导李家宝教授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记忆犹新。那时马祖光已经退居二线了,他生气地与李家宝说起这件事,李家宝劝了他几句,但倔强的马老师始终不同意。最终,大家还是搬进了阴面的办公室。



搬到理学楼后,安排马祖光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办公室,(马祖光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陈怀瑾在北京工作,不常来)并要装修。他急了:“要是装修,我就不进这个办公室。”



后来,实验用房又紧张,马祖光就把自己这间办公室做成了实验室,和六位同事挤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大家说太挤了,他说:“挤点好,热闹!”
孟母三迁故事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0 21:20
孟母三迁故事的意思是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具体内容是: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3:46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孟母三迁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6:15
孟母三迁讲的是一开始孟子与母亲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便学了一些祭拜之事。孟母觉得这里不适合孩子居住,便带着孟子搬家到了一处集市旁,但孟子又学着人家吆喝和做买卖。于是孟母又搬家到了一处学堂旁,最后定居下来,孟子便学着先生读书。孟子长大后,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的故事。

孟母三迁的典故
孟子小的时候与母亲住的地方与墓地离得很近,于是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这个现象之后,就说道:“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孟母便带着孟子搬家了。
孟子的妈妈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搬到集市居住之后,孟子又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吆喝、一会儿讨价还价的。孟子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又皱皱眉头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进行了搬家。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并且跟着先生一起学习。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孩子应该居住的地方呀!”
孟母三迁的寓意
“孟母三迁”是指孟母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多次搬家,煞费苦心,现在用来指父母的用心良苦,不遗余力的培养孩子。现在人们用“孟母三迁”来表示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