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谒漂母祠记文言文答案
1个回答2024-02-18 17:26
1. 谒漂母祠记

谒漂母祠记 (明)黄省曾 【题解】 漂音票,水中击絮也。

漂母祠在淮阴今江南淮安府。母与韩信同里,信少贫,乏食,见而怜之,进食数十日不倦。

后信拜将封王,持千金报,母辞不受,日:“吾哀王孙而进食耳,岂望报哉。”黄省曾过此,感而作记。

省曾,字勉之,吴县人,嘉靖辛卯举人。从李空同游,刻意为诗,遂成一家。

著有《吾岳山人集》。 【原文】 予自北归,般亭淮阴,乃登观散趾,谒漂母于城。

因叹韩信之在当时,三老无所举,县次不以择,胸涵冠代之略,才蕴帝师之算,不能博一餐于乡人。蓐炊绝往,川钓无获,绿草曷茹,清波难饱。

使无漂母之饭,则楚沟之莩,信恐不免矣。宜其一旦致侯王,声天下,而奉千金以为报也。

且夫常人之情,向辏于权显之门,虽万镒之输,不以为吝,昭华、夜光之珍,每百方求进,以一受为荣。至于茅素尘埃之士,神龙不云,黄鹄未羽,所须者斗釜之粟耳,孰肯误有毫毛之捐,以济其旦夕之命哉?此母之高义所以为难,而千金之报予犹以为薄也。

或曰:“庙貌之享,不为过欤?”予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投之穷辛抑郁之地,无所往而有适,以坚闳其所具。则是信之贫窭,乃天之所养以为英雄者也。

母于天之所养,哀而食之数十日,则天心宁有不悦,而使之俎豆于百世乎?信而饥死,则暴项不灭,而苍生糜烂无已,则是凡信之功皆母成之也。信既有祠,而母可少哉?” 当母之时,所谓黄金北斗者徒,皆卉蚁而死,惟母之声名,齐日月于穹壤。

施义之报,宜其然也。呜呼!今之淮阴,犹夫昔也,莽泽困悴,岂无英雄如信者乎?未闻有若漂母以饭之者,于是益知母之高义为难也。

因奠之椒醑(xǔ,美酒),再拜勒文于祠上。 【评解】 昔人云:作文便止那文,便非作文人。

看此藉谒漂母,将古今之富而不义者一并规讽,此谓文外有文也。至序中韩信千金之报,人以为多,此反以为少,是何等眼孔。

漂母之祠,人以为哀王孙,辞千金,此且说到灭楚是漂母之功,养信乃曰天意,是何等见识。即以题中论,文亦高于人数筹,况题外又有余韵乎?古人之可传者,此也;古文之宜读者,此也。

【书后】 漂母饭信一事,史册盛称。人咸谓信具将帅之才,而母能饭之以续其命,因而报以千金,庙食百世固也。

不知母之饭信,亦第怜其贫耳。向使信终饿莩,如子胥之吹箫而乞,冯谖之弹铗而歌,则母之饭直付诸尘埃流水矣。

而谓一饭之惠,即宜享祀如是,则凡世之解衣推食者,不皆得附祀漂母乎?所独异者,不望报耳,不望报而不受报耳。不望报,仁也;不受报,义也。

孟子曰:“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以须眉中不数觏者,而于巾帼中得之,此其所以俎豆百世而不愧也。

先生之文,感于富而不义者而作,似犹未足为此祠实录也。然行文正自不得不尔。

【译文】 我从北面归来,到淮阴时,我的船靠岸了,于是我便上了岸,游观了散落在那里的古代遗迹。在淮阴城中,我拜访了漂母祠。

在祠中,我就很是感叹,韩信在那个时候,朝廷中的元老没有人帮他推荐,地方的官府也不录用他,尽管他胸中有着超凡的谋略,才能足以辅佐君王制定政策,却不能在家乡的人那里讨到一口饭吃。没有了食物,他便到河川去钓鱼,然而却无所收获,只有青草,可是要如何吃呢?清清的河水,也很难填饱肚子哪!假如没有漂母给他饭吃,那么,荆草、沟渠中的那些被饿死的人的尸体,恐怕也少不了要有韩信的了。

所以,当韩信有一天被封了侯,声名震及天下,便向漂母进献千金,作为报答,也是很合适的。 人们大都是这样吧,对于权贵显赫的人,便愿意亲近,即使是万镒金银,送给他们也毫不觉着可惜。

明亮、华美,甚至在夜里也能发光的珍宝,常常是千方百计地求购到手,然后把将它们送给那些显贵之人看作是荣耀的事。可是对于那些乡间尘野的无名小辈,即使他们是神龙,是黄鹄,可是因为他们无法表明自己的才能,于是尽管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些粮食,谁又肯犯下这种错误,竟然拿出那么一点点东西来接济他们一朝一夕的生命呢?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漂母的行为是多么地高尚、仁义而又那样地难能可贵。

这样的恩德,就算是千两黄金作为报答,我以为都还是太少了呢! 有人说:“给漂母建个祠堂,这也太夸张了吧?”我想说的是:“上天要把伟大的任务交给一个人,一定会先让那个人去穷苦困顿的境地,因为无路可走,所以他只能适应,由此来坚定、扩大他本来所具有的那些信念、品质。所以,那个时候,韩信所遭受的贫窭,是上天为了将他塑造成英雄而对他进行的考验。

对于上天所青睐的人,漂母十分怜惜,供给他的饭食数十日,对此上天怎么会不高兴她得到世代的人们的尊敬与祭拜?韩信如果当初被饿死了,那么残暴的项羽便不能被消灭,天下苍生都要因此而遭受苦难,由此,我们便可以想到,韩信的这些功绩,其实都是漂母所促成的呢!韩信有祠堂,那么漂母的又怎么能少呢?” 在漂母那个时代,那些所谓的家财万贯、权势显赫的人们,像成群的蚂蚁那样,都不复存在了,只有漂母的声名,在天地之间,与日月齐辉。她施行了仁义,接受回报,也是十分应该的。

啊呀!如今的淮阴城,还好像过去的一样。

2. 乞食漂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连续给了他十天饭。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期望你报答我吗?”

①选自《史记·淮海侯列传》。

②信:韩信

③漂:冲洗丝绵

④竟:连续

⑤报:报答

⑥王孙:对年轻人的尊称,此处指韩信。

⑦哀:可怜

(づ ̄ 3 ̄)づ

3. 求文言文“一饭千金”相关题目及答案

应是“一饭千金” 成语释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成语示例: 马周道:“壁上诗句犹在,~岂可忘也。”(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

4. 乞食漂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连续给了他十天饭。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期望你报答我吗?”

①选自《史记·淮海侯列传》。

②信:韩信

③漂:冲洗丝绵

④竟:连续

⑤报:报答

⑥王孙:对年轻人的尊称,此处指韩信。

⑦哀:可怜

(づ ̄ 3 ̄)づ

5. 文言文《白云亭》阅读答案

白云亭 《陆游:入蜀记》

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注释】

〔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华州下(guī,现在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曾任归州巴东县的知县。宋真宗时封莱国公。因寇准在巴东任过知县,所以此地有祠堂纪念他。

〔重阴〕天阴得很。

〔飂飃(liáolì)〕凄冷的样子。

〔复观亭名〕再看看秋风亭这个名字。秋风容易唤起凄凉惆怅的心情,所以这样说。

〔流落天涯〕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漂流。

〔槁死〕枯死。

〔南山重(chóng)复〕南山峰峦很多。

〔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

〔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森然〕繁密茂盛的样子。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泻,奔流。石涧,连底带岸都是石头的山涧。〔跳珠溅玉〕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形容瀑布水入涧的景象。

〔是为慈溪〕这就是慈溪。

〔会〕会合。

〔自吴入楚〕从江浙到湖北。

〔亭榭(xiè)〕都是点缀风景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胜〕(景物)优美。

〔止〕只,仅。

〔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了无一事〕(知县)一点事都没有。

〔为令者〕作知县的人。

〔寝饭〕睡觉吃饭度日。

〔无涯〕没有边际,无尽。

〔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可是每逢知县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阙,通“缺”。

吴:今浙江,江苏一带 楚:今湖北一带

6. 掩鼻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甚悦之。

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而为之。

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

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之也。”

王强问之,对曰:“顷常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夫人先戒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从命。”

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译文编辑魏惠王赠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怀王很喜欢。

怀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怀王宠爱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爱护这个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饰都挑她喜欢的送去;房间和家具也都选她喜欢的让她使用。

似乎比楚王更喜欢她。楚王说:“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

现在郑袖明知寡人喜欢魏女,可是她爱魏女比寡人还要厉害,这简直是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主。”郑袖知道楚王认定她不是嫉妒以后,就去对魏女说:“君王爱你的美貌。

虽然这样说,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则大王会长久宠幸你。”

从此魏女见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对郑袖说:“魏女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不知道这件事。”

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

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 王,郑袖,美女三人坐一起,郑袖于是先行告诫御者说:王如果说了什么,一定要快速执行。王叫美女到他前头,靠近他,几次掩口,王十分生气,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绝不宽赦。

7. 象祠记(文言文)

象祠记 (明)王守仁

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编辑本段注释

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编辑本段译文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谒漂母祠记文言文答案
1个回答2023-12-21 10:04

1. 谒漂母祠记

谒漂母祠记 (明)黄省曾 【题解】 漂音票,水中击絮也。

漂母祠在淮阴今江南淮安府。母与韩信同里,信少贫,乏食,见而怜之,进食数十日不倦。

后信拜将封王,持千金报,母辞不受,日:“吾哀王孙而进食耳,岂望报哉。”黄省曾过此,感而作记。

省曾,字勉之,吴县人,嘉靖辛卯举人。从李空同游,刻意为诗,遂成一家。

著有《吾岳山人集》。 【原文】 予自北归,般亭淮阴,乃登观散趾,谒漂母于城。

因叹韩信之在当时,三老无所举,县次不以择,胸涵冠代之略,才蕴帝师之算,不能博一餐于乡人。蓐炊绝往,川钓无获,绿草曷茹,清波难饱。

使无漂母之饭,则楚沟之莩,信恐不免矣。宜其一旦致侯王,声天下,而奉千金以为报也。

且夫常人之情,向辏于权显之门,虽万镒之输,不以为吝,昭华、夜光之珍,每百方求进,以一受为荣。至于茅素尘埃之士,神龙不云,黄鹄未羽,所须者斗釜之粟耳,孰肯误有毫毛之捐,以济其旦夕之命哉?此母之高义所以为难,而千金之报予犹以为薄也。

或曰:“庙貌之享,不为过欤?”予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投之穷辛抑郁之地,无所往而有适,以坚闳其所具。则是信之贫窭,乃天之所养以为英雄者也。

母于天之所养,哀而食之数十日,则天心宁有不悦,而使之俎豆于百世乎?信而饥死,则暴项不灭,而苍生糜烂无已,则是凡信之功皆母成之也。信既有祠,而母可少哉?” 当母之时,所谓黄金北斗者徒,皆卉蚁而死,惟母之声名,齐日月于穹壤。

施义之报,宜其然也。呜呼!今之淮阴,犹夫昔也,莽泽困悴,岂无英雄如信者乎?未闻有若漂母以饭之者,于是益知母之高义为难也。

因奠之椒醑(xǔ,美酒),再拜勒文于祠上。 【评解】 昔人云:作文便止那文,便非作文人。

看此藉谒漂母,将古今之富而不义者一并规讽,此谓文外有文也。至序中韩信千金之报,人以为多,此反以为少,是何等眼孔。

漂母之祠,人以为哀王孙,辞千金,此且说到灭楚是漂母之功,养信乃曰天意,是何等见识。即以题中论,文亦高于人数筹,况题外又有余韵乎?古人之可传者,此也;古文之宜读者,此也。

【书后】 漂母饭信一事,史册盛称。人咸谓信具将帅之才,而母能饭之以续其命,因而报以千金,庙食百世固也。

不知母之饭信,亦第怜其贫耳。向使信终饿莩,如子胥之吹箫而乞,冯谖之弹铗而歌,则母之饭直付诸尘埃流水矣。

而谓一饭之惠,即宜享祀如是,则凡世之解衣推食者,不皆得附祀漂母乎?所独异者,不望报耳,不望报而不受报耳。不望报,仁也;不受报,义也。

孟子曰:“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以须眉中不数觏者,而于巾帼中得之,此其所以俎豆百世而不愧也。

先生之文,感于富而不义者而作,似犹未足为此祠实录也。然行文正自不得不尔。

【译文】 我从北面归来,到淮阴时,我的船靠岸了,于是我便上了岸,游观了散落在那里的古代遗迹。在淮阴城中,我拜访了漂母祠。

在祠中,我就很是感叹,韩信在那个时候,朝廷中的元老没有人帮他推荐,地方的官府也不录用他,尽管他胸中有着超凡的谋略,才能足以辅佐君王制定政策,却不能在家乡的人那里讨到一口饭吃。没有了食物,他便到河川去钓鱼,然而却无所收获,只有青草,可是要如何吃呢?清清的河水,也很难填饱肚子哪!假如没有漂母给他饭吃,那么,荆草、沟渠中的那些被饿死的人的尸体,恐怕也少不了要有韩信的了。

所以,当韩信有一天被封了侯,声名震及天下,便向漂母进献千金,作为报答,也是很合适的。 人们大都是这样吧,对于权贵显赫的人,便愿意亲近,即使是万镒金银,送给他们也毫不觉着可惜。

明亮、华美,甚至在夜里也能发光的珍宝,常常是千方百计地求购到手,然后把将它们送给那些显贵之人看作是荣耀的事。可是对于那些乡间尘野的无名小辈,即使他们是神龙,是黄鹄,可是因为他们无法表明自己的才能,于是尽管他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些粮食,谁又肯犯下这种错误,竟然拿出那么一点点东西来接济他们一朝一夕的生命呢?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漂母的行为是多么地高尚、仁义而又那样地难能可贵。

这样的恩德,就算是千两黄金作为报答,我以为都还是太少了呢! 有人说:“给漂母建个祠堂,这也太夸张了吧?”我想说的是:“上天要把伟大的任务交给一个人,一定会先让那个人去穷苦困顿的境地,因为无路可走,所以他只能适应,由此来坚定、扩大他本来所具有的那些信念、品质。所以,那个时候,韩信所遭受的贫窭,是上天为了将他塑造成英雄而对他进行的考验。

对于上天所青睐的人,漂母十分怜惜,供给他的饭食数十日,对此上天怎么会不高兴她得到世代的人们的尊敬与祭拜?韩信如果当初被饿死了,那么残暴的项羽便不能被消灭,天下苍生都要因此而遭受苦难,由此,我们便可以想到,韩信的这些功绩,其实都是漂母所促成的呢!韩信有祠堂,那么漂母的又怎么能少呢?” 在漂母那个时代,那些所谓的家财万贯、权势显赫的人们,像成群的蚂蚁那样,都不复存在了,只有漂母的声名,在天地之间,与日月齐辉。她施行了仁义,接受回报,也是十分应该的。

啊呀!如今的淮阴城,还好像过去的一样。

2. 乞食漂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连续给了他十天饭。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期望你报答我吗?”

①选自《史记·淮海侯列传》。

②信:韩信

③漂:冲洗丝绵

④竟:连续

⑤报:报答

⑥王孙:对年轻人的尊称,此处指韩信。

⑦哀:可怜

(づ ̄ 3 ̄)づ

3. 求文言文“一饭千金”相关题目及答案

应是“一饭千金” 成语释疑: 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

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成语示例: 马周道:“壁上诗句犹在,~岂可忘也。”(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

4. 乞食漂母文言文阅读答案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位(在水边漂洗丝绵)的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连续给了他十天饭。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期望你报答我吗?”

①选自《史记·淮海侯列传》。

②信:韩信

③漂:冲洗丝绵

④竟:连续

⑤报:报答

⑥王孙:对年轻人的尊称,此处指韩信。

⑦哀:可怜

(づ ̄ 3 ̄)づ

5. 文言文《白云亭》阅读答案

白云亭 《陆游:入蜀记》

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注释】

〔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华州下(guī,现在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曾任归州巴东县的知县。宋真宗时封莱国公。因寇准在巴东任过知县,所以此地有祠堂纪念他。

〔重阴〕天阴得很。

〔飂飃(liáolì)〕凄冷的样子。

〔复观亭名〕再看看秋风亭这个名字。秋风容易唤起凄凉惆怅的心情,所以这样说。

〔流落天涯〕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漂流。

〔槁死〕枯死。

〔南山重(chóng)复〕南山峰峦很多。

〔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

〔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森然〕繁密茂盛的样子。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泻,奔流。石涧,连底带岸都是石头的山涧。〔跳珠溅玉〕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形容瀑布水入涧的景象。

〔是为慈溪〕这就是慈溪。

〔会〕会合。

〔自吴入楚〕从江浙到湖北。

〔亭榭(xiè)〕都是点缀风景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胜〕(景物)优美。

〔止〕只,仅。

〔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了无一事〕(知县)一点事都没有。

〔为令者〕作知县的人。

〔寝饭〕睡觉吃饭度日。

〔无涯〕没有边际,无尽。

〔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可是每逢知县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阙,通“缺”。

吴:今浙江,江苏一带 楚:今湖北一带

6. 掩鼻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甚悦之。

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而为之。

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

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之也。”

王强问之,对曰:“顷常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夫人先戒御者曰:“王适有言,必亟从命。”

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译文编辑魏惠王赠给楚怀王一个美女,怀王很喜欢。

怀王的夫人郑袖,知道怀王宠爱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爱护这个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饰都挑她喜欢的送去;房间和家具也都选她喜欢的让她使用。

似乎比楚王更喜欢她。楚王说:“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

现在郑袖明知寡人喜欢魏女,可是她爱魏女比寡人还要厉害,这简直是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主。”郑袖知道楚王认定她不是嫉妒以后,就去对魏女说:“君王爱你的美貌。

虽然这样说,但是他讨厌你的鼻子。所以你见了君王,一定要捂住鼻子,则大王会长久宠幸你。”

从此魏女见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对郑袖说:“魏女看见寡人时,就捂住自己的鼻子,这是为什么?”郑袖回答说:“我不知道这件事。”

楚王说:“即使再难听的话,你也要说出来。”郑袖说:“她像是讨厌君王身上的气味。”

楚王说:“真是个泼辣的悍妇!” 王,郑袖,美女三人坐一起,郑袖于是先行告诫御者说:王如果说了什么,一定要快速执行。王叫美女到他前头,靠近他,几次掩口,王十分生气,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绝不宽赦。

7. 象祠记(文言文)

象祠记 (明)王守仁

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慰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盖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瞽瞍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抵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侯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编辑本段注释

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人名,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有鼻:古地名,在今湖南道县境内。相传舜封象于此。象死后,当地人为他建了祠庙。③瞽瞍(gǔ sǒu):舜父名。④底:通“抵”,到。

编辑本段译文

灵鹫山和博南山有象的祠庙。那山下住着的许多苗民,都把他当作神祭祀。宣尉使安君,顺应苗民的请求,把祠庙的房屋重新修整,同时请我做一篇记。我说:“是拆毁它呢,还是重新修整它呢?”宣慰使说:“是重新修整它。”我说:“重新修整它,是什么道理呢?”宣尉使说:“这座祠庙的创建,大概没有人知道它的起源了。然而我们居住在这里的苗民,从我的父亲、祖父,一直追溯到曾祖父、高祖父以前,都是尊敬信奉,并诚心祭祀,不敢荒废呢。” 我说:“为什么这样呢?有鼻那地方的象祠,唐朝人曾经把它毁掉了。象的为人,作为儿子就不孝,作为弟弟就傲慢。对象的祭祀,在唐朝就受斥责,可是还存留到现在;他的祠庙在有鼻被拆毁,可是在这里却还兴旺。为什么这样呢?”我懂得了!君子爱这个人,便推广到爱他屋上的乌鸦,更何况是对于圣人的弟弟呢!既然这样,那么兴建祠庙是为了舜,不是为了象啊!我猜想象的死去,大概是在舜用干舞羽舞感化了苗族之后么?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古代凶暴乖戾的人难道还少吗?可是象的祠庙却独独能传到今世。我从这里能够看到舜的品德的高尚,进入人心的深度,和德泽流传的辽远长久。象的凶暴,在开始是这样的,又怎见得他后来不被舜感化呢?瞽瞍也能听从,那么他已经被舜感化成为慈祥的父亲了;如果象还不尊敬兄长,就不能够说是全家和睦了。他上进向善,就不至于仍是恶;不走上邪路,就说明一定会向善。象已经被舜感化了,确实是这样啊!孟子说:“天子派官吏治理他的国家,象不能有所作为呢!”这大概是舜爱象爱得深,并且考虑得仔细,所以用来扶持辅导他的办法就很周到呢。从这里能够看到象被舜感化了,所以能够任用贤人,安稳地保有他的位子,把恩泽施给百姓,因此死了以后,人们怀念他啊。诸侯的卿,由天子任命,是周代的制度;这也许是仿效舜封象的办法吧!我因此有理由相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天下没有不能够感化的人。既然这样,那么唐朝人拆毁象的祠庙,是根据象开始的行为;现在苗民祭祀他,是信奉象后来的表现。 这个意义,我将把它向世上讲明。使人们知道:人的不善良,即使跟象一样,还能够改正;君子修养自己的品德,到了极点,即使别人跟象一样凶暴,也还能够感化他呢。

母亲的老年漂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7 20:57
整篇读下来,对梁晓声的母亲有一种坚韧顽强隐忍的印象。他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不仅要照顾他们六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早出晚归工作(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回去有时间还要缝补衣服,借着昏暗的灯光,眼睛仔细瞅着才能看清。
晋祠简介 晋祠有什么来历
1个回答2024-02-23 19:48

1、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2、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

中国古代名祠有哪些?中国古代著名宗祠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4 00:44
(1)、安徽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

(2)、广州“陈家祠堂”。 官方的就这两个

或者再加上 山西晋城皇城村陈氏宗祠 福建南靖塔下村德远堂张氏宗祠
漂母墓是谁修的
1个回答2024-02-29 00:40

韩信年少落魄时,垂钓腹饥,漂母曾无代价地供给他饮食,一连数十天,韩信非常感激,发誓说将来一定要报答她,漂母不高兴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所以给你饭吃,哪里指望你报答呢?”韩信功成名就以后被封为楚王,他来到自己的封国,召见当年给他吃饭的漂母,赐给她千金,一饭千金的典故由此而来。传说漂母去世时,韩信非常哀痛,令十万大军每人兜一兜土,为漂母的坟墓添土。漂母墓是淮阴最著名的文物古迹之一,是淮阴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

武候祠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3-06 07:38
汉昭烈庙,汉是刘备的政权号,历史上称为蜀汉,因为刘备是汉室后代,后来又建都在蜀地成都。所以政权得名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谥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纪事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那么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从内容上看在武侯祠当中刘备庙,刘备墓占的比重比诸葛亮殿大,似乎应该把这里叫做刘备庙,而从布局上来看,中国的传统的祭祀庙宇都是主殿在后。而武侯祠中则是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里似乎又应该叫做武侯祠,但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民国初年有一位叫邹鲁的诗人写了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原因: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刘备,所以人们就不顾封建时代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而把汉昭烈庙叫做武候祠了。
五公祠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0 06:44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为一组古建筑群的统称,它由观稼堂、学圃堂、东斋组成,并和苏公祠 、两伏波祠及其拜亭、洞酌亭、粟泉亭、洗心轩、游仙洞先进连成一片,形成一组文物古迹群,人们习惯上统称为五公祠。各个古迹既有自己的独特风貌,又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蔚为“瀛海人文”之壮观。这里,树木蓊郁,流水潺潺,环境清雅,饶有幽趣,好一派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建筑面积2800余平方米,连同园林、井泉、池塘约占地100亩。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后又多次修缮,现仍是熠熠生辉。

钱王祠简介
1个回答2024-04-19 17:05
  钱王祠是吴越国(公元907?978)武肃王钱镠的祠宇。钱镠(852--932)杭州临安人,任吴越国国王时,治理杭州的方方面面非常出色,尤其是兴修水利,疏浚西湖,修筑钱塘江海塘等方面,更是功绩卓著。北宋熙宁十年(1077),杭州郡守赵抃,特地为钱镠建立“表忠观”,以此表彰他的功绩。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也称赞他有保卫两浙之功,并立《钱氏表忠观碑》于钱王祠侧,文共八幅,后经明代嘉靖年间杭州知府陈柯重刻。祠前表以石楔,上题“功德坊”三个大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御书“保障江山”一额。清雍正五年(1727),清世宗敕封钱鏐为“诚应武肃王”。乾隆十六年(1751),皇上御书“忠顺遗庥”扁额。

  钱王祠重建的甬道上竖立着五道牌坊,寓意吴越国五王对江浙地区的贡献。甬道尽头,有一座钱王塑像。山门矗立在西湖边,前有“公德崇坊”四字,以纪念吴越国君王的功绩。钱王祠建筑前后三进,巍峨壮观。

  在西湖众多流传的人物中,其中有一位不得不让杭州人经常想起提起,他就是五代十国时的吴越国国王钱镠。公元923年吴越国建立。钱镠的保境安民国策,为江浙地区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座反映钱氏三世五王历史功绩的钱王祠,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建设,如今又重新矗立在西子湖畔,敞怀喜迎八方游客。
  沿着青石板甬道前行,穿过五座牌坊,眼前蓦然竖立着一座钱王塑像。他气宇轩昂,一身正气,身披盔甲,怒目前方,使人不得不敬畏三分。钱王塑像不远处是正对山门的两个荷塘,水光粼粼,绿意盎然,给这肃穆之地平添了几分诗意与柔情。荷塘后面是垂柳掩映的“功德坊”,轩昂的牌坊与钱王祠的山门遥遥相对。红色的 “八字墙”围起的山门显得大气、庄重。山门上的“钱王祠”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推开山门,仿佛感到了历史的凝重,庄严肃穆,雄伟轩昂。钱王祠占地11300 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走进钱王祠,首先看到的是献殿,它全铜铸造,建造大气又不失精巧。在它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碑亭,右边碑文是乾隆帝为该观题写的“忠顺贻麻”四个大字;左边是重建碑记。献殿两侧还有功臣堂,左侧表武功,右侧表文治。堂内的碑文虽已模湖不清,但从那斑驳的碑迹中也依然可以感到这位历史上吴越国王的雄才大略及造福百姓的贤明之举。功臣堂内以壁画的形式,线描石刻的手法,展现了西陵大战、擒董昌、大战狼山江、疏浚西湖、筑捍海塘、纳土归宋、陌上花开、兴筑罗城这8个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钱氏三世五王的文治武功。
  复建的钱王祠中最恢弘、最有气势的当数正殿——五王殿。殿内陈列三世五王塑像。步入殿堂,位于正中的钱镠像高约5米,在他周围是钱元瓘、钱弘佐,钱弘琮、钱弘俶的塑像,栩栩如生。置身其中,肃穆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穿过大殿,揽远堂、怀镇堂一左一右,遥遥相对。堂内墙上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这庄严殿堂相映成趣的是祠内的一座古戏台,它位于阅礼堂内,每天有越剧、昆剧、评弹等演出。让游客在享受高雅艺术的同时,了解杭州历史,品味吴越文化。
  依光堂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历史画面:修筑海塘、射潮等。画面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令人遐想万千。堂外院子里有一口“婆留井”。相传,钱镠出生时面相怪异,十分不祥,他的父亲欲将他投入井中,一位好心的婆婆相劝才挽留了这个小生命,故钱镠小名婆留,后来这口井也就保留到了今天。
  钱王古祠,西湖新景。今日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新亮点。
生祠的名人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18 09:18

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最早是为战国时期的齐相石庆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