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基本要求

朗诵的基本要求
1个回答2022-09-21 22:34
朗诵是对作品更深遂表现,使作品具有生命的特性。使听者难以思叙万千,难以忘怀!
朗诵的基本要求是
1个回答2024-01-30 17:51

朗诵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清楚的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的技巧:

1、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

2、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

3、语调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一般地说,表颂扬的、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

4、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一般说,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的句子,含有庄重或悲哀的句子读缓慢些,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的对话,慷慨陈词。含有快活、愤怒、恐怖、惊愕的句子读得急促些。

朗诵诗歌的感情基调
1个回答2024-02-16 21:34
朗诵其实不要去挖掘内在的细化的具体的情感,主要是需要你在进行朗诵过程中,酝酿着内心澎湃的感情,一股浓浓的,蓄势待发的情感,然后通过一点一点像挤牙膏那样,释放出来~~弱弱强的节奏~就hold住了~!你去试试~
朗诵十大手势基本动作
1个回答2024-01-29 17:49

朗诵十大手势基本动作如下:

伸手(手心向上,前臂略直,手掌向前平伸):

表示请求、交流、许诺、谦逊、承认、赞美、希望、欢迎、诚实等意思。

拾手(手心向上,手臂微曲,手掌与肩齐高):

表示号召、唤起、祈求、激动、愤怒、强调等。

举手(五指朝天,前臂垂直,手掌举至头部):

表示行动、肯定、激昂、动情、歌颂等。

挥肆没手(手臂向前,手掌向上挥动):

表示激励、鼓动、号召、呼吁、前进、致意等

推手(手心向前,前臂直伸):

表示坚决、制止,果断、拒绝、排斥、势不可挡等意思。

压手(手心向下,前臂下压余扒至下区):

表示要安静、停止、反对、压抑、悲观或气愤等。

摆手(手心对外,前臂上举至中区上部):

表示反感、蔑视、否认、失望、不屑一顾等。

心手(五指并拢、弯曲,自然放在胸前):

表示自己、祝愿、愿望、希望、心情、心态等。

侧手(手掌放在身体一侧,手心朝前):

表示憎恨、鄙视、神秘、气愤,指示人物和事等。

合手(两手在胸前由分而合,双手合一):

表示亲密、团结裂毁纳、联合、欢迎、好感、接洽、积极、同意等。

练习朗诵有什么基本要求呀?
1个回答2024-03-17 09:42
额,有感情一点,大声的朗读,最好是对着镜子。
朗诵的基本技巧
1个回答2023-11-24 14:03

朗诵的基本技巧如下:

一、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

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 短语 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三、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 故事 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 记叙文 。记叙文有记事、记言。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四、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调。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4.曲折调。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诗歌朗诵基本条件
1个回答2024-01-26 17:08
选定作品

量身创作

确定形式

调整心态



理解感受

用声自如

气脉一贯

行动性强

展现形象

富于乐感

控制节奏



交流互动

善用体态

站位合理

配乐巧妙

舞美和谐

勇于创新

循环训练



确定基调

划分音频

押住韵脚

突出平仄

语势呼应

讲究节奏

诵出韵味
高尔基<海燕>朗诵视频
1个回答2022-09-21 07:23
看赵本山的吧
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秀美巴中的朗诵
1个回答2024-02-14 20:55
红色基因,就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它和其他的信仰不同,它不是少数人的信仰,不是个别国家或者民族的信仰。一般的信仰,更多的是教人为自己谋利,讲究的是个人的生前死后、因果宿命。只有红色,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干飘渺的虚无。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地因为“红色”而典藏了历史。
什么是朗诵?朗诵与朗读的区别
1个回答2024-03-16 13:42

朗诵是指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朗诵与朗读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朗诵:高声吟诵;大声诵读。

2、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二、出处不同

1、朗诵:韩北屏 《非洲夜会·举杯痛饮》:“晚会上还有朗诵和话剧,这些节目全不长。”

2、朗读:唐·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出其书,乃复有置之而不暇读者,又有默而视之不暇朗读者,又有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义者。”

白话释义:唐·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从他的书,于是又有置的而没有时间读的,又有默默地看着不顾朗读者,又有开始朗读而中有失字坏句不见本意义的。”

三、侧重点不同

1、朗诵: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2、朗读: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都有着重要的位置。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