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朗读节奏

知之为知之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4-03-21 17:29
(1)患/不知人也(2)一言/以蔽之(3)知之/为知之(4)何/有于我哉
朗读《黔之驴》,画出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4-02-10 18:55
黔无驴,有 |好事者 |船载以入。至 |则无可用,放之 | 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 | 窥之。稍出 | 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用/牧童画出朗读的节奏?
1个回答2024-03-04 17:57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透过诗,后人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朗读节奏划分
1个回答2024-03-08 15:57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划分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4-03-16 17:52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请划分下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4-04-19 07:37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亲旧/知其如此
诗歌朗读节奏划分讲解
1个回答2024-01-31 02:53

诗歌朗读节奏划分讲解如下: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

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如: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如: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童趣的朗读节奏
1个回答2024-02-07 11:37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是不正确的
为学,朗读节奏划分。
1个回答2024-03-09 15:5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殆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拓展资料

《为学》 本文选自《白鹤堂集》,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到行动,坚持到立志 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奋发学习。

也就是说: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立志求学,勤奋努力。

理解:

文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富和尚是在困难面前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缺乏勇气的态度,从而证明了"不为则难"。

穷和尚是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从而证明"为之则易"。

朗读划分节奏
1个回答2024-03-11 08:39
假如/有一天/你想哭……

  打电话/给我……

  我/不能保证/会使你笑,

  但是/我能陪着你/一起哭。

  假如/有一天/你想逃跑——

  别怕/打电话给我,

  我/不能叫你/停留在这……

  但是/我能陪你/一起跑。

  假如/有一天/你不想再听到/任何人说话……

  打电话/给我,

  我保证/会在你身边,

  并且/保持沉默。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打电话给我……

  而我/却没有接听……

  请/快来见我,

  因为/我/可能/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