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纳兰性德

忆江南 纳兰性德
1个回答2024-03-27 01:32
纳兰性德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 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 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 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
其中有: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以昏鸦,来暗示黄昏的天色已完晚,黄昏时一人独自立在窗前,心中有无限的悲意,而“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则衬托出了一种严寒,孤寂的环境,更增加了词人心头的孤独和对往昔的怀恋之情,此外,面对“急雪”,“轻风”的来袭,词人表现出的只是客观的叙述,更显出了他心已成灰的失望和对从前的人和事无限怀恋和感伤,情景交融,将词人对故人的怀念和自身的孤苦境况表现的淋漓尽致。

纳兰容若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黄昏的鸦群飞远了。
为什么还站在那里呆望?
象急雪一样的柳絮飘落到香阁里。
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花瓶里的梅花。
心字香已经烧成了灰烬。
心字是过去的一种香“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索篆成心字也”此处暗指词人痛失爱偶后的心情。
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吗?
1个回答2023-03-04 03:30
是啊,容若是他的字
纳兰性德这个纳兰是啥意思?
2个回答2022-11-30 11:36
纳兰是金代女真“白号之姓”中皆封广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个姓氏之一(又称"纳喇"、"那拉")。满洲叶赫地区的纳兰氏,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来,灭了女真的纳兰部,占其领地,遂以纳兰为姓。
有关纳兰性德的电视剧
1个回答2022-09-10 02:42
康熙秘史 的纳兰不错
纳兰性德的生平
1个回答2022-09-08 23:22
纳兰性德吧上有
目前还有纳兰性德的后代吗?他们都在做什么?
1个回答2022-09-16 03:40
来看下,喜欢纳兰词
长白纳兰性德的长白指什么
1个回答2022-12-16 05:31
长年白衣服呗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11 07:30

 纳兰性德长相思读后感(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人曾这样评论过:词的上阕将千里行程中目睹的万事万物,凝缩为“山”“水”二字,“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词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空间感和思乡情构成了词人心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的背离中驻营夜宿,词人的思绪早就超越了他自己。“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山海关),而心却在关内,在故园。“夜深千帐灯”,这看起来开阔的意境,壮伟的景观,实际上则是词人情心深苦之写照。白日统千军万马行走天涯,跋山涉水,为何夜深时仍然灯火通明,难以入梦?——思乡失眠!  古人没有现在的安定生活,也没有如今的便利交通,但他们有着的是一颗炽热的心,他在不停息的跳动着,家乡和亲人便是他们永不停歇的动力  此人有着报国的大志,又有着想脱离黑暗的幻想,内心的挣扎让他,开始逃避那些权贵,情愿回到家中与亲人享受天伦之乐,而这种行为,到现今还会是一种选择吗?

有关纳兰性德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0 16:26
看过苏缨的《纳兰容若词传》词中,夹着一个个小故事,淡淡的叙述,觉得不错。(*^__^*) 嘻嘻……喜欢可以看看。
纳兰性德的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3-12 23:16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

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

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

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辞海》1989年版)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有着一段极富戏剧色彩的人生经历,许多在别人看来非常矛盾、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和谐地交融在他的生命中:



生为满族人却痴迷汉文化;身为权相明珠之子、康熙帝一等侍卫,身处喧红闹紫、高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热闹之外;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大他十几岁甚至几十岁的汉族落拓文人;走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



生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的他却过得并不快乐,翻开他的《饮水词》,满篇的“眼泪”、“伤心”、“惆怅”、“断肠”……刚刚而立之年、风华正茂之时,却因一场寒疾而匆匆离开了这个世界……



纳兰性德,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一个让人陌生的名字。很多人认识纳兰是因为他的词,他的悼亡词、塞外词、出世词,无一不情真意切,让人感叹。可是对词人本身的故事,大家了解的并不多。 



父亲仕途上的福星



1655年,纳兰性德出生时,其父明珠只是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名普通军官,母亲虽是皇族,却已家道中落。可是,在纳兰出生后,明珠开始不断升迁,从内务府郎中到总管,再到内院侍读学士,既而升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直至后来成为康熙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清国第二号人物。



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纳兰可以接受到较好的教育。在父亲的藏书楼里,他最爱读《左传》、《春秋》、《史记》一类的历史书,那些发生在许多年前的惊心动魄的往事,令他激动,惹他不安,他从先圣、先贤们的丰功伟绩中开始悄悄地营建自己的人生理想,“吾本忧时人,志欲吞鲸鲵”,他想长大后为社稷成就一番大业。 



大清国的一等侍卫



崇尚武功是满族人祖祖辈辈的思维定式。他们的天下就是从马背上得来的,勇武、强悍的巴图鲁才是他们崇尚的英雄标准。尽管他们已经住进了北京的四合院,生活上也一天天趋于汉化,可是明珠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虽然他公务繁忙,还是决定亲自训练儿子的武功。 

先是各种基本功:压腿、劈叉、弯腰、倒立、翻筋斗……反反复复地练,然后就是拳术、刀枪、剑棍,经冬历夏,风雨无阻。后来,明珠还请来专门的师傅对他进行严格训练,几年以后,纳兰的武功大有长进。十多岁的纳兰,已经是武功超群,骑射百发百中了。



十九岁中举,二十一岁通过殿试的纳兰性德已经是京城小有名气的才子诗人了,可是他没有任文职,而是成了皇帝侍卫队中的一员。清朝的侍卫制度使侍卫成为满清贵话子弟通往辉煌前程的必由之路。当侍卫这几年,玄烨的目光愈来愈多地停留在这个与自己同年的侍卫身上,很快就把他从三等侍卫提升到一等侍卫,并寻找各种机会向他表示自己的好意,赠送各种礼物给他,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把他放到更能显示出他光彩的位置。



但是正是因为侍卫可以每日出入宫廷,他目睹了朝廷内部为争权夺利而朝廷的党争,他开始对仕途感到失望。功名、荣誉、光宗耀祖……这些曾经诱惑过他,令他向往,为之奋斗过的东西现在变得不重要了,他已不再需要它们。



一生中的两位红粉知己



纳兰的婚姻在那个年代同样是由父母安排的。新婚之夜,当纳兰揭开新人的盖头时,在灼灼红烛的照耀和一身鲜红的软缎旗袍衬托下,他的新娘卢氏清丽妩媚地像一朵刚刚出水的芙蓉,简直就像是吹花嚼蕊的天仙降到了人间。卢氏望着身旁这个面色苍白、清瘦但却气质高雅的年轻公子,情不自禁地把温柔的身子向丈夫身边靠了靠,这对青年一见钟情。



渌水亭畔留下他们携手并肩漫步入徜徉的身影;花间草坪时常传来他们轻轻的笑声;书房里,妻子铺纸研墨,丈夫秉笔挥毫……年轻的夫妻沉浸在甜蜜的爱河里,纳兰有一种觅到知己的幸福感。这段日子,纳兰成德很少作诗填词,他在抓紧时间享受爱情。 



第二位红粉知己是他的朋友从南方带来的一位汉家才女——沈若。一位是倾慕汉家文化的忧郁词人,一位是长在世代书香的聪慧女子,两个志趣相同、气质相近、互相倾慕、心有灵犀的青年男女终于走到一起。一种重新觅到红颜知己的幸福感再一次回到纳兰性德的身上。那颗因为孤寂而变得疲惫衰老的心一下子又年轻起来。这次婚姻因为明珠的反对,使二人婚后的日子乐少苦多,最终沈若带着身孕返回家乡。一年之后,纳兰的寒疾发作,一位至情至性的贵族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