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儿歌早教音乐

早悟兰因什么意思早悟兰因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4 21:35
1、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姻初时美好,最终离异。亦作絮果兰因。
2、早悟兰因表面含义是:早些领悟姻缘无常,即使男女婚姻初时美好,最终也容易离散的结局。引申义则为:早些领悟人世无常。
兰花草有故事么。?
1个回答2024-01-18 10:43
兰草是一种很美丽,带有奇异香味的花,一般只长在深山野林里。关于兰花草,这里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阿兰的女子嫁给了李姓夫君。在阿兰过门的第三天,夫君就上京赶考去了。从此家中只剩阿兰与婆婆相依为命。 前半年,婆婆对阿兰还算知冷知热,然而半年之后婆婆突然变得恶毒无比,每天虐待阿兰。刻度到了什么程度呢?阿兰每天清晨跪在河边的石头上给婆婆洗衣服,搓重了,婆婆一棍子上来,说:“你搓那么重是想把我衣服洗破了没得穿是吧?”;搓轻了,婆婆又是一脚踹过去,说:“你十年没吃牢饭了?洗那么轻能洗干净吗?” 好不容易阿兰洗完了衣服,想把衣服晒在绳子上,婆婆一巴掌扇过来,骂道:“绳子上面有灰,衣服又脏了那还洗干嘛?” 恶毒的婆婆让阿兰跪在烈日下,迎风举着衣服,直到把衣服晾干为止。如此等等例子举不胜数,连街坊邻里都看不下去了。而阿兰只是一味忍让,没有丝毫埋怨。 到了来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一大早,婆婆对阿兰说:“今天我要去庙里拜菩萨,傍晚才回来,锅里有两个馒头,你看着点别让狗吃了,留着我晚上回来吃。” 阿兰送走婆婆,实在忍不住馒头的香味,偷偷揭开锅盖闻了一下。她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实在太饿了。 馒头就在眼前,只要吃一口,一口就好了……这么想着,阿兰情不自禁伸手拿起馒头吃了一口,赶紧把馒头放进锅里,盖上锅盖……回味着馒头的香味,阿兰忍不住又揭开锅盖吃了第二口,一口,一口……直到阿兰把两个馒头都吃了。 婆婆晌午就回来了,一开锅盖,脸色都变绿了。 阿兰是个老实的人,不会撒谎,立即跪下来,坦称自己吃掉了馒头。 “我让你吃,让你吃……你这个好吃懒做的毒妇……你是想饿死我呀……”婆婆不由得发出哀嚎一般的声音,边说边找出缝衣服的针,掰开阿兰的嘴,拉出阿兰的舌头,将针眼不断地戳在阿兰舌头上,直到戳穿了滴出血,再换一个位置戳……一针又一针扎下去,婆婆看到阿兰鲜红的血,渐渐露出笑容。 就这样,婆婆一直戳呀戳,阿兰痛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等到婆婆终于解气走了,阿兰也昏死了过去。 傍晚,阿兰找了一瓶老鼠药,抹脖子自尽了。 恶毒的婆婆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开心地笑了。 原来,只因为阿兰的相公考取了状元,公主看上了他,让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嫁给他。 岂料这李公子却对阿兰一往情深,拒绝了公主的好意。待公主知道李状元只因为家有糟糠才拒绝自己,不禁又恼又怒,难道自己堂堂一国之公主,竟比不上一个村野姑妇? 公主让李状元写休书,李状元以阿兰未犯七出之条为由拒绝。 公主何等人也,当即心生一计。一面让父皇扣留状元,一面派人快马加鞭赶到状元家乡,对阿兰的婆婆如此这般一番交待。 婆婆想,只要阿兰你犯了七出之条,我的儿子就能写休书,在京城娶公主,住大房子,有佣人伺候呀。于是婆婆一直虐待阿兰,不料无论她怎样毒打喝骂,阿兰始终打不还口骂不还手,还对她孝顺有加。无奈,她只好饿着阿兰,再借口自己拜菩萨之名出门,让她偷吃,这样一来,阿兰就犯了大不敬之罪。 果然不出婆婆所料,阿兰不仅吃了馒头,还对罪行供认不讳。喜出望外的婆婆立刻将消息告诉一直等待回音的公主幕僚。 公主以为,这回,李状元总没有再拒绝自己的理由了吧。 李状元得知妻子的因病而亡的死讯之后,只好同意和公主结婚。但他对公主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在新婚之前让自己先回老家,拜祭妻子一番。 公主想,你即将是我的人了,还怕你耍什么花招不成,一欣喜便恩准了。 李状元回到家乡,去到阿兰的坟墓上祭拜。秋风扫落叶,一转眼自己已离家两年,阿兰受了怎样的罪才病故? 想到阿兰,李状元不由得抚坟痛哭。就连风也似乎跟着悲伤起来,越刮越凌厉。 李状元哭累了,坐在坟前,抱着阿兰的墓碑,呆呆地看着前方。忽然,他发现在阿兰的墓地上,开满了漫山遍野的小黄花!这些小黄花,是从未见过的野花,随着微风的飘荡,还有一股隐隐约约的香味,像极了阿兰身上的香味。 李状元眼前一亮,抓住一朵野花,看见野花开得灿烂夺目,又柔美娇嫩。然而这花却在长长的花朵上有着点点殷虹,像血一般。 李状元看着看着,突然豁然开朗。这是阿兰在借这些花儿向自己表达冤屈啊!原来阿兰不是病故,而是……李状元悲愤不已,大呼一声阿兰,遂吐血而忘。 故事的神奇之处还没有结束。公主知道李状元死讯后,气急败坏地下令,只要有人能毁掉这些野花,赏银一万两。 说也奇怪,这些野花竟像通灵一般,一夜之间全都不见踪迹。 此后,这些野花就只生长在深山野林不见人影的地方。每当公主派出去的人马找到她们,眼看着野花就在面前,然而一伸手,野花转瞬间消失得不见踪影。妄图采摘野花的人反而常常因此送命。公主不信传闻,非要亲自目睹。当她见到一株野花“嗖”地消失在自己眼前时,自此变得疯疯癫癫,孤独终老。 后人为了纪念阿兰和李状元的爱情,把这些野花称为“兰花”。因其不开花时与野草无异,又称为“兰花草”。 兰花,在我眼里是一种高贵的花,一种不俗的花。她幽香的气味,只为有缘人而绽放;她美丽的身姿只奉献给欣赏她的人。世间多花,有热闹的寂寥的繁华的美丽的,独有兰花,只愿开在那荒无人烟之处,与青山白云做伴。 即使偶然得一枝,若不小心呵护,也将很快枯萎。这脆弱的花,又多么像爱情。无论再怎么光彩夺目的爱情,也需要两个人的小心呵护。若不然,很容易就走到尽头。
兰花草好听啊
1个回答2024-03-17 12:56
好听,怀旧的,一日看三回,一日可以听三回
兰花草歌词典故?
1个回答2024-03-31 05:21

兰花草歌词典故?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两句原文,不过多的说明了,这里的兰花草意为作希望或者才气或者作品

兰花草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03 11:26

辞赋家金学孟先生笔名兰花草,他国学功底深厚,享有辞赋生产机的美誉。兰花草是当代著名辞赋家、民生理论家、社会评论家。现为写作网驻站作家。特别对中国辞赋创作颇有造诣,被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授予“爱心辞赋家”。

兰花草的作用
1个回答2022-09-26 22:10
u7iyui
兰花草歌曲
1个回答2024-03-10 15:08
歌曲:兰花草
歌手:齐豫 专辑:校园民谣
词:胡适
曲:陈贤德 张弼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灶衫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音乐)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原诗)希望胡隐扰腔适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李氏;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兰花草原唱
1个回答2024-03-16 23:46
大多人唱过,不知谁是原唱。
反正好听就行啦!!管他谁是原唱。
九叶九子兰草是什么兰草?
4个回答2023-06-01 17:47
那么这种情况的话,它应该是一个蕙兰,相对来说这种植物的话比较好,而且外貌比较漂亮。
兰茂的《滇南本草》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一百多年
1个回答2023-11-19 07:20
    兰茂(1397--1476年), 字廷秀,号芷庵,云南嵩明县杨林镇人。他的先世是由河南谪成来云南的。他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家道小康,生性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博览群书,“淹通经史,深研濂洛关闽之学”,才气超群。但因世道糜烂,厌倦仕途,一生未应科举,隐居乡间,以布衣始终,在民间设馆教书,采药行医,常走乡串寨,虚心寻问乡邻父老,搜集药物单方;不畏严寒酷暑,跋山涉水,尝百草,辨药性,采标本,绘图形,积数十年艰辛,对民间草

药作了大量艰苦的搜集整理工作,著成《滇南本草》一书,约十多万字。经他不断的分析研究,并结合与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治病的实践经验,写出了这一部总结式的宝贵杰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载药用动植物508种,半数以上为云南地方性中草药。体例多为:正名、别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应用、用法、附方、禁忌等,一一作详尽叙述。书中图文并茂,并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每种药物都以论述归床运用为中心;而列出的性味、归经、功效则是为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阐述的主治、应用、附方医案,则是药物性能、功效的具体体现。对草药品种的鉴别及其疗效的分析,尽量用实物和实践经验来互相印证。这部具有浓厚地方特点和独创性的药物专著,早于李时珍(1518--1593年) 的《本草纲目》一百多年,是继承我国《神农本草》以来药物学传统的不朽杰作,至今仍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此外,兰茂还总结自己及弟子长期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写成《医门览要》二卷,该书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各种常见疾病的辩证原则和具体药方,理论概括准确,文字简洁扼要。他提倡诊治疾病须从实际出发,不可拘泥于古人陈方;临床诊断,要全面慎思,不可自恃所长偏执其一;治病要扶正治本,防微杜渐。这反映出他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的精神和严谨治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成书以后的数百年间,被誉为“滇中至宝”,被医家竞相传抄,对发扬祖国医药文化遗产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都有很大贡献。

      兰茂不仅是著名医学家,而且是著名诗人。他的诗集有《芷庵吟稿》、《玄壶集》等。

      由于他常年跋山涉水,采集药物,饱览了云南高原的大好风光,他不仅赞赏山河自然之美,而且赞赏人民生活之美,他的诗的思想境界,表现在对生活美与自然美的结合上。他意识到,生活的美来源于社会实践,美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他在《芷庵自记》中说:“右诗八首,苦乐不同,有志于富贵者,必笑其苦;忘情于势利者,必信其乐。大抵风霜雨雪之时不多值,身固有苦而心不常忧。”这是他的苦乐观。他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古来耕钓间,往往皆英雄”,“泽并三春雨,功归万顷田”,这是他世界观的最高境界,是劳动人民创造了美的生活,劳动人民才是英雄,因此他从不脱离人民,从不脱离劳动。“瞻南山之峨峨兮,有流水之在下,芟草莱以树圃兮,葺蓬茅而为字,敛踪迹以息游兮,甘淡泊而深处。绝媚灶之柔言兮,谢梯云之狂侣,从所好而忘优兮,披简编以自娱。抚流光以吟啸兮,辍讲习而耕锄。景遗安之德公兮,慕无名之尧夫,识行休之有时兮,舍义合而奚图?”他赞美高山,欣赏流水,乐于园圃中,安于茅屋内,不为名利所动,处以;淡泊心境,“辍讲习而耕锄”,“披简编以自娱”,把自然美与生活美结合起来,寄托于美的艺术创造,这是他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也是他思想境界的崇高体现。“皎皎窗前梅,娟娟雪中竹,相看坐清晓,幽思如可掬。岁晚岩谷间,逍遥觉吾独”。这是对自然的赞美。没有一一个淡泊的境界,就没有这宁静的心情,没有这宁静的心情,就不能从这梅、竹、岩谷间享受其乐趣,也写不出这么美的诗句。他七十岁时写了许多近体诗,其中一-首写道:“自喜痴年到七旬,不曾富贵不曾贫,闲消白昼书千卷,坐对青山酒一尊。无想情怀终日笑,有花庭院四时春,客来问着平生学,只此传家示子孙。”这是兰茂一生不求生活上的奢侈享受,鄙视官场的腐朽,追求自由的生活,追求劳动生活带来的美的写照。“无想情怀终日笑,有花庭院四时春”就是他追求的美的境界,也是他创作的诗的思想哲理。

      兰茂不仅对医药学有重大贡献,对创作诗歌造诣很高,而且还是- -位音韵学家。在写诗的过程中,他感觉到过去音韵方面的著作,不顾及口语读音,很不完善。因此他写了一部音韵学著作《韵略易通》,分20个韵部,既切合当时口语,排列也很科学。《四库提要》评价说,他这部著作“尽变古法以就方音”,深受欢迎,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富有革新精神。他将20个韵部编为一首《早梅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诗句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使人在阅读悠然的诗境中,也记住了20个韵母的发音,运用起来方便易懂,因此流传很远。明代山东毕拱辰推崇道:“兰芷庵先生编《韵略易通》一书,汰繁归简,披览如列眉,嘉惠后学甚殷”,使山东人士“家传而户购之”。毕拱辰甚至仿此书编成《韵略汇通》,足见影响很大。清代滇人袁文典,在《滇南诗略》中也说:“《韵略易通》以‘早梅诗’二十字为母,以四声全者十居前,以无入声者十韵居后,由母求字,一切字音皆可通叶,其法亦觉自然。”兰茂还著有《声律发蒙》一书,是一部“切于幼学”的声律读物。

      ——来源于《中国地域文化丛书.滇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