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母亲到家做客儿歌

《客家母亲河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10:04
可以字“腾讯读书”中看到
家里来父母客人了我应该怎么做?感觉很尴尬,
1个回答2024-02-12 12:54
首先肯定得问好啊
当然能聊上两句就更好了
吃饭记得给叔叔阿姨盛饭到水
相信他们一定会夸你的乖巧懂事的
毕竟父母的朋友也是长辈了
他们聊天谈事也不要打断他们
然后自己该干嘛干嘛去就行了
文言文陶母待客
1个回答2023-12-06 21:08

1. 文言文阅读《陶母待客》答案

文章内容主讲少年陶侃大志,因家境极贫困,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

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曾有一次到陶侃家投宿。当时,已下了好几天的雪,陶侃家已空无所有,可范逵所带的马匹仆从很多。

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一直拖到地上。

她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了剪下的头发,换回几斛米。又把每根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碎了做草料喂马。

等到太阳落山,终于摆上了精美的饮食,就连范逵的仆人们什么都不缺少。后来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使陶侃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2. 《陶母待客》文言文怎么翻译成世说新语

《陶母待客》译文如下: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

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

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

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zhuó)、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原文如下: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3. 陶母待客文言文翻译世说新语

少年陶侃大志,因家境极贫困,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

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曾有一次到陶侃家投宿。当时,已下了好几天的雪,陶侃家已空无所有,可范逵所带的马匹仆从很多。

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一直拖到地上。

她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了剪下的头发,换回几斛米。又把每根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碎了做草料喂马。

等到太阳落山,终于摆上了精美的饮食,就连范逵的仆人们什么都不缺少。后来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佩,使陶侃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4. 翻译陶母待客

陶公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

他家中极为贫困,与母亲湛氏住在一起。距他家不远的范逵一向很有声名,被选拔为孝廉,有一次他路过陶侃家投宿。

当时连日冰雪,陶侃家一无所有,但范逵的马匹随从很多。陶母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当设法招待。”

湛氏的头发长得拖到地上,剪下做成两段假发,卖去后买了几斛米,又砍下家中几根屋柱,全都劈开当柴烧,还将坐卧用的草垫铡碎作为马料。到傍晚时分,便准备好了精美的食物,范逵的随从也都供应充分。

范虎尝港妒蕃德歌泉攻沪逵既赞叹陶侃的才干口才,又对他深厚的情意感到过意不去。第二天早晨离去时,陶侃追随相送不肯停止,送了将近一百里路。

范逵说:“送得很远了,您应该回去了。”陶侃仍然不肯返回。

范逵说:“你可以回去了。到洛阳之后,我一定替你美言扬名。”

陶侃这才返回。范逵到洛阳后,向羊晫、顾荣等人极力赞扬陶侃,陶侃于是获得了极好的声名。

5. 《陶母待客》中侃母湛氏语侃曰中语什么意思

告诉 原文: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kuí)素知名①,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湛氏②侃曰:“汝但③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

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

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

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作客。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

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换到几担米。又把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

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也都不欠缺。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谢。

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

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

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

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zhuó)、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6. 文言文 陶母责子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读《陶母责子》这一历史故事,要把握住陶母对儿子的严格要求这一崇高境界。陶侃“以坩鲊饷母”,出于孝敬老母。可陶母却深感忧虑,其原因是“以官物见饷”。所以陶母毅然“封鲊付使”,“反书责侃”。

7. 陶母责子古文

陶公(1)少时(3)作(4)鱼梁吏(5),尝(6)以坩鲊(7)饷母。母封酢付使反书(10)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8)见(9)饷,非唯(12)不益,乃(11)增吾忧也(13)。”

译文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是国家里的栋梁,对待老百姓就像是对待自己的父母,世人都很敬重他。他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曾经用一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说:“这是哪里来的?”使者说:“是官府所拥有的。”母亲将腌鱼封好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担任官吏,用官府的物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注释

1陶公:即陶侃,字士行,晋浔阳人,陶渊明的曾祖。

2于:对

3少时:青年时代

4为:担任

5鱼梁吏:掌管渔业的官。鱼梁,在水中建造用以捕鱼的一种装置。

6尝:曾经。

7坩鲊:坩,盛物的陶器。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如腌鱼、糟鱼之类。

8官物:公物

9见:被,表示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见饷:被赠送。

10反书:回信

11乃:却,反而

12非惟……,乃……:不仅……而且…… (文言文固定句式)

13也: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理解

本故事是说世上的父母 ,都希

陶侃留客从文中看出陶母是个怎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01 02:01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的老乡啊,呵呵.)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陶侃留客中的陶母是怎样一个人
1个回答2024-02-07 05:56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陶侃留客 从文中看出陶母是个怎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07 05:56
这是一个典故叫:截发留客。

晋书·陶侃母湛氏传》记载: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一次范逵来到他们家投宿,没有东西招待客人。他母亲湛氏悄悄剪下头发卖给邻人,买了些酒菜招待范逵。范逵知道此事后赞叹说:“非此母不生此字子。”

于是范逵就举荐陶侃为孝廉。
陶侃就步步高升了,最终位列三公。
陶侃的玄孙就是大文学家陶渊明了。


签的意思可能是:你母亲会帮你一个大忙。


本人业余,不知道准不准。
(四)陶侃留客 中可以看出陶母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实例简要回答
1个回答2024-02-01 01:25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以身垂范,育子成才

言传身教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的老乡啊,呵呵.)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四)陶侃留客 中可以看出陶母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实例简要回答
1个回答2024-02-22 16:38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以身垂范,育子成才
言传身教 陶侃母亲谌氏(243-318年)古代饶州人,今江西省鄱阳县人,(是我的老乡啊,呵呵.)是我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以身垂范,育子成才的事迹,千古传颂.以下为其育儿二事.
截发延宾
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母时常诫子务“使结交胜己”。(交朋友要交比自己强的人.)古书有载: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洛阳,遂称之於羊晫、顾荣等人,大获美誉。陶母截发延宾,锉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范仲淹知饶州时,曾下令于德化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
封坛退鲊
陶侃少时,在浔阳作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少小离家在外,谨记母训,陶侃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待人和善、颇有人缘。有一次,他的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念母平素好吃糟鱼,便趁同事出差鄱阳之机,顺便捎上这坛糟鱼,并附上告安信。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侃儿一片孝心高兴。于是随口问送信物之人:“这坛糟鱼,在浔阳要花多少钱?”那客人不解其意,直夸耀说:“嗨,这坛子糟鱼用得着花钱买?去下面作坊里拿就是,伯母爱吃,下次我再给您多带几坛来。”陶母听罢,心情陡变,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封好,叫客人把鱼带回陶侃,并附上责儿书信。此书言辞严厉,书云:“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侃收到母亲返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母训,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公私分明,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也一丝不苟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陶侃的一生业绩浸透了陶母谌氏的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不受酬谢.
《厨房里的看客》中母亲为什么要训斥“我”?
1个回答2022-09-13 06:53
母亲训斥你的话,那当然是因为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所以他要通过训斥你让你懂得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