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宝宝输出英语

孩子输不起怎样引导
1个回答2024-02-23 19:55
孩子输不起他的主要的内在原因就是不认输,或者感觉伤自尊心,或者是打击他的自信心你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从小事开始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家长要鼓励为主。
孩子输不起,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1个回答2024-02-22 08:55
3~9岁之间的孩子大多心理脆弱,已经能够意识到什么是输、什么是赢了,但他们却很难做到理智对待输赢。只要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会大哭大闹。
这样的事已经发生在“袋鼠想学”身上很多次了,每次和“小袋鼠”下棋,都最好要故意输给他几次,不然他又要哭了。

为什么“小袋鼠”输了就哭呢?

案例深度解析:
“小袋鼠”喜欢下棋,却输不起。一旦输了,要么情绪低落,态度气恼,要么大哭大闹,以为别人是在耍他。这是孩子心理脆弱的一种表现。

除此之外,心理脆弱的孩子还表现为:好胜心强,什么都想赢。如果别人得了第一,他们要么闷闷不乐,要么自暴自弃。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脆弱是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说明孩子的“辨别意识”“输赢意识”正在提高。无论什么事情,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做到更好,比别人强,获得周围人的认可。

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输不起”呢?除了“辨别意识”“输赢意识”的提高外,还有什么原因会让其心理脆弱呢?
(1)耐挫力差。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耐挫力差。耐挫力差的孩子接受不了失败,他们一旦失败,心理防线就会崩溃,就会哭闹、不安。而孩子之所以耐挫力差,多与父母一直用赞赏的教育方式有关,经常得到夸奖,较少得到批评的孩子多耐挫力差。
(2)接纳、认可他人的情商不高。

输不起往往是无法看到别人身上优点的一个表现,说明这些孩子接纳、认可别人的情商不高,这也是导致孩子输不起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支招:

争强好胜,赢了就满心欢喜,输了就大哭大闹。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有这些行为,你就需要多加注意了,因为这类孩子多耐挫力差,接受不了失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让输不起的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不顺,输赢是正常的事。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过于批评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特别是3岁左右的孩子,因为此时的孩子自我意识正逐渐增强,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
除了注意不要过于批评外,父母还可用以下方法,帮孩子增强耐挫力,培养其正确的竞争意识:
(1)让孩子学会接纳别人。

父母可以常念叨别人的优点,比如在聊天的时候可以经常跟孩子说:“××小朋友有××优点。”“你可以从××小朋友身上学到××长处。”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认可别人、接纳别人,从而改变“输不起”的脆弱心理。
(2)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输赢观。

在和孩子游戏、比赛时,不要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而故意让他。你要知道,你可能只是想和孩子玩玩,而孩子却把这种游戏当成真正的比赛去看待。你要通过这些比赛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比赛就有输赢,这是正常的。如果不想输,就得更加努力才行。
(3)共情效应。

当孩子出现“输不起”的情况时,父母不能取笑孩子,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告诉孩子“是的,你输了确实很可惜”“如果是我,我也会不高兴”“我觉得你做得很不错,除了结尾不太好之外”。在感情赞同的前提下,慢慢让孩子接受输赢的现实。
【袋鼠想学】让父母有更科学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建立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
导引型传输媒体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的区别
1个回答2022-06-06 14:23
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导引型传输媒体和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在导引型传输媒体中,电磁波被导引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传播;非导引型传输媒体就是指自由空间,在非导引传输媒体中电磁波的传输常成为无线传输。😃😃
孩子输不起怎样引导
3个回答2023-11-25 10:34
孩子输不起他的主要的内在原因就是不认输,或者感觉伤自尊心,或者是打击他的自信心你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从小事开始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家长要鼓励为主。
孩子把输赢看得太重,怎么引导?
5个回答2023-11-27 10:03
其实你可以跟他说,重要的是你已经努力了,自己不后悔就好了。
引导还是导引
3个回答2022-04-19 21:08
导引和引导是一组同素异序词,即意思是一样的,但语素的次序正好相反。目前一般的用法是引导,但引导太陈旧了。用“导引”更能引起网友的注意,且新奇而不失规范。
怎么样正向引导孩子 正向引导孩子的方法
1个回答2024-02-05 05:09
1、多听听孩子的声音;不管多忙,都一定要花时间陪伴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小孩子的心智还未不成熟,所以不管孩子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都一定要试着理解、了解和引导。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各种异想天开的事,心是长着眼睛的,这样做孩子一定会更加爱你。

2、学会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这样能让家长更加理性的教育和陪伴孩子,对于孩子的.心情和想法以及行为就会更加理解,这样能减少很多生活上的摩擦。

3、给孩子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这也是灌输正确价值观最好的方式,通过故事来让孩子明白善恶与是非,更早的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4、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从小就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和床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动力手力,也能让孩子更加独立、有责任感。同时,整洁的房间和衣橱也能够带来好心情,有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

5、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求解答
1个回答2024-01-14 09:55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孩子好胜心强的问题。相信很多带过孩子的家长都会有所体会,大约3岁左右开始,孩子会渐渐变得特别好胜,喜欢任何有比较意义的活动或行为中胜出,一旦发现自己不占优势,就容易失望、生气、发脾气甚至作弊、撒泼耍赖,很难摆平,虽然这是特定年龄特有的心理现象,却常常成为让家长头大的教育难题。
我觉得,引导孩子输得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避免心理暗示,减缓
孩子对“输”的焦虑情绪
孩子输不起,除了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喜欢在比较中确认自己的力量有关之外,还可能是因为
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
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它人做的好了,就拼命表扬,而对于孩子弱势的行为习惯,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甚至无意中当面把孩子跟别人做比较,“你看人家小X跳的多高啊”、“你看人家XX唱的多好啊”……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
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比如,桐桐就一度非常好胜,容不得别人比她强,为了让她明白“输得起”也是一种好品质,在有竞争或比较意义的活动中,如果她输了没有哭,我就借机表扬她“桐桐真棒,输了也不闹,不仅赢得起,还输得起,好样的!”。当然对“输得起”的正强化也不可滥用,以免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二、多元鼓励,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了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输不起”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桐桐和小表姐在农村外婆家的时候,一度喜欢比赛吃粥,看谁先吃完,可是经常出现问题,因为谁输了都不开心,后来为了减少餐桌上的不愉快,我就引入两个奖,一个是“吃的快”奖,看谁先吃完,一个是“白白碗”奖,看谁吃的碗最干净,因为通常都是小表姐先吃完,桐桐吃的碗最干净。实践下来,果然两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开心异常。引入“双奖”形式,我的意图也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仅盯着别人的成绩心里发狠。
三、创造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之类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此外,在孩子同伴交往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透相应的教育。
四、寓教于乐,让孩子与绘本形象一起成长
幸运的是,当前,市面上有一些关于孩子好胜主题的绘本,可以为我所用,比如,桐桐大约3岁10个月左右的时候,我陪她看了个绘本----《不,我赢了,不,我赢了,我赢了》,这是一个关于好胜心的生活故事,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却深得桐桐喜欢,小家伙连续看了一段时间后,就从上面学会了一句话:“你不可能总是赢。”然后,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原本好胜心强的桐桐,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有一次带小家伙在爸爸单位吃饭,忘记了是什么需要决定胜负的情况,桐桐爸让我和小家伙用“剪子包袱锤”来看谁出局,我就和小家伙就玩起来,没想到玩了几局之后,全是我胜出,要知道,如果是以前,输到这个份上,小家伙早就发急了,这次竟然没有,为了挑战她的极限,继续锻炼她的耐受力,我又继续让她输了好多盘,小家伙才有点急了,但第一反应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来了这么一句话:“妈妈,你不可能总是赢!”
此后,类似的场景又出现了许多次,每次小家伙输的落花流水之际,就会用那句话来排解情绪。
以上谈了对这个问题的几点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输不起的现象,家长不可对教育引导的期望值过高,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很难指望有立竿见影之效,需要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复做好思想准备。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
2个回答2023-03-23 09:47
钱教授:这种现象在幼儿中是比较普遍的,而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大人。大人指导孩子的时候有一种观念:我就一个孩子,我的孩子一定要强,做事情一定要赢,决不能输。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即便你不说出口,孩子也会感受到你的想法,他会不自觉地要求自己也要变强,不能输。你看,正是你强化了输赢的重要性,造成了孩子不能输的心理。其实我们跟孩子玩游戏,是要营造一种游戏的氛围,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人格,所以家长不要强调这是比赛,而是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如何玩得开心又益智,这远远胜于为孩子树立一个输赢的观念,造成孩子过分关注输赢。家长:我们正是因为看到孩子过于关注输赢才用下棋来引导,希望能借此纠正他的问题。钱教授: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使用了错误的表达方式,强调孩子输了这个事实。这就变成对结果过于执着了,孩子以为家长关注的就是他的输赢,因此而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引导的时候要委婉点,正确的做法是在玩类似游戏的时候,孩子输了,家长要用语言引导他:“孩子,没关系,输赢不重要,你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下这盘棋?” 孩子的成长过程必须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学会参与其中,学会思考,这样孩子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才会有进步,才能有提高,也就离胜利不远了。倘若只注重结果的输赢,强化自己的胜负之心,就会导致争强好胜却无实际的提高。钱教授:其实这个问题跟第一个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孩子经不起挫败,他总是觉得一定要赢。这种心理一定要给他淡化掉。家长要鼓励孩子多看别人的优点,多向人家学习,告诉孩子强中更有强中手。如果孩子发现自己的身上有缺点,家长要鼓励孩子补缺补漏去提高他的能力。只要持之不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是很容易培养出正确的输赢观的。 -----爱育幼童钱铎博士书右脑课主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传统课程大多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为主,0-7岁的孩子还不具备逻辑能力,所以会出现孩子不爱学、效果不好的结果。早期开发婴幼儿的逻辑思维会培养出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缺乏情感的人(因为孩子不爱成人强迫),爱育幼童右脑机构主要以培养孩子多项能力为主,有自己特定的教学具,孩子爱玩,见效快。爱育幼童自主研发的针对右脑全方面能力的属于国际首创爱育幼童独有。我们的教玩具每一种方法都会针对孩子现在能力的提升及以后上学后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提升。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求解答
1个回答2023-11-20 02:26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孩子好胜心强的问题。相信很多带过孩子的家长都会有所体会,大约3岁左右开始,孩子会渐渐变得特别好胜,喜欢任何有比较意义的活动或行为中胜出,一旦发现自己不占优势,就容易失望、生气、发脾气甚至作弊、撒泼耍赖,很难摆平,虽然这是特定年龄特有的心理现象,却常常成为让家长头大的教育难题。
我觉得,引导孩子输得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避免心理暗示,减缓
孩子对“输”的焦虑情绪
孩子输不起,除了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喜欢在比较中确认自己的力量有关之外,还可能是因为
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
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它人做的好了,就拼命表扬,而对于孩子弱势的行为习惯,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甚至无意中当面把孩子跟别人做比较,“你看人家小X跳的多高啊”、“你看人家XX唱的多好啊”……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
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比如,桐桐就一度非常好胜,容不得别人比她强,为了让她明白“输得起”也是一种好品质,在有竞争或比较意义的活动中,如果她输了没有哭,我就借机表扬她“桐桐真棒,输了也不闹,不仅赢得起,还输得起,好样的!”。当然对“输得起”的正强化也不可滥用,以免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二、多元鼓励,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了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输不起”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桐桐和小表姐在农村外婆家的时候,一度喜欢比赛吃粥,看谁先吃完,可是经常出现问题,因为谁输了都不开心,后来为了减少餐桌上的不愉快,我就引入两个奖,一个是“吃的快”奖,看谁先吃完,一个是“白白碗”奖,看谁吃的碗最干净,因为通常都是小表姐先吃完,桐桐吃的碗最干净。实践下来,果然两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开心异常。引入“双奖”形式,我的意图也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仅盯着别人的成绩心里发狠。
三、创造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之类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就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气”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最重要的游戏或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此外,在孩子同伴交往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透相应的教育。
四、寓教于乐,让孩子与绘本形象一起成长
幸运的是,当前,市面上有一些关于孩子好胜主题的绘本,可以为我所用,比如,桐桐大约3岁10个月左右的时候,我陪她看了个绘本----《不,我赢了,不,我赢了,我赢了》,这是一个关于好胜心的生活故事,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却深得桐桐喜欢,小家伙连续看了一段时间后,就从上面学会了一句话:“你不可能总是赢。”然后,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原本好胜心强的桐桐,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有一次带小家伙在爸爸单位吃饭,忘记了是什么需要决定胜负的情况,桐桐爸让我和小家伙用“剪子包袱锤”来看谁出局,我就和小家伙就玩起来,没想到玩了几局之后,全是我胜出,要知道,如果是以前,输到这个份上,小家伙早就发急了,这次竟然没有,为了挑战她的极限,继续锻炼她的耐受力,我又继续让她输了好多盘,小家伙才有点急了,但第一反应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来了这么一句话:“妈妈,你不可能总是赢!”
此后,类似的场景又出现了许多次,每次小家伙输的落花流水之际,就会用那句话来排解情绪。
以上谈了对这个问题的几点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孩子输不起的现象,家长不可对教育引导的期望值过高,再好的教育方法,也很难指望有立竿见影之效,需要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反复做好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