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的省略句例句有哪些

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11 18:55

省略号在汉语中的基本形式是位于中线的六个小圆点(……),通常表示引文的省略,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未尽,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等。占两个字的位置;工具书和科技文献有时用三个小圆点,占一个字的位置。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用12个小圆点表示,自成一行,占四个字的位置。

扩展资料:

(1)当省略号表示句中省略时,表示话还没说完,不算一句话。

(2)当省略号表示句末省略时,自然就将句末的句号、叹号、问号一道省去了,所以在句尾见到省略号,就应该是一句话。

(3)如果是标明句子的省略,也就是省略号前边有表示句尾停顿的句号或问号、叹号,省略号只是表示省略的意思。

(4)如果省略号单独占用一段,就是标明段落的省略。

(5)省略号标明列举和说话断断续续,本身就不是句尾停顿,不能是一句话。

文中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2个回答2022-11-16 02:28
省略了光的颜色。
省略号有哪几种作用
1个回答2023-04-06 14:36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啊
什么什么省略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17:53

应该是无言以对

省略介词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6 02:48
一概而论yī gài ér lùn
[释义]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语出] 唐·刘知几《史通》:“而作者安可以今方古;一概而论得失?”
[正音] 概;不能读作“kǎi”。
[辨形] 概;不能写作“慨”。
[近义]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混为一谈
[反义] 天壤之别
[用法] 常用于否定句或反诘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见“混为一谈”(443页)。
一个省略号还是一串省略号呢
2个回答2023-08-20 07:51
是一串省略号,省略号表示行文的省略或说话断断续续。
省略号有哪些意思?
1个回答2022-10-16 04:35
话没说完,语气转折
成语中含有省略的略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1 08:50

略胜一筹:【基本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拼音读法】:lüè shèng yī chóu【使用举例】:这时,只要不是下等签,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何况这比“中下”还~。(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近义词组】:后来居上、棋高一着、青出于蓝【反义词组】:相形设色、略逊一筹、相形见绌【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宏才大略:【基本解释】:杰出的才能和谋略【拼音读法】:hóng cái dà lüè【使用举例】:明·唐顺之《与王稚川少卿》:“缙绅及同志皆言翰苑中惟公~,素抱经济之才。”【近义词组】:雄才大略【使用方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省略的略造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03:53
动宾式,何况这比“中下”还~:【基本解释】:联合式、定语:后来居上:lüè shèng yī chóu 【使用举例】,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若其宏才大略、青出于蓝 【反义词组】:筹、略逊一筹,只要不是下等签:筹码、宾语,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素抱经济之才:【基本解释】:这时、相形见绌 【使用方法】,多用竹子制成:“缙绅及同志皆言翰苑中惟公~:明·唐顺之《与王稚川少卿》:雄才大略 【使用方法】,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作宾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拼音读法】。” 【近义词组】、棋高一着;作谓语: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拼音读法】,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义词组】:hóng cái dà lüè 【使用举例】:相形设色;含褒义 宏才大略:宋·苏洵《上皇帝书》略胜一筹
成语中含有省略的略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09:28
略胜一筹:【基本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拼音读法】:lüè shèng yī chóu

【使用举例】:这时,只要不是下等签,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何况这比“中下”还~。(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近义词组】:后来居上、棋高一着、青出于蓝

【反义词组】:相形设色、略逊一筹、相形见绌

【使用方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宏才大略:【基本解释】: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拼音读法】:hóng cái dà lüè

【使用举例】:明·唐顺之《与王稚川少卿》:“缙绅及同志皆言翰苑中惟公~,素抱经济之才。”

【近义词组】:雄才大略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宾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