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史之沾花

沾化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5 15:11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后免死下狱。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张衍鲁、张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衍熙身伟貌秀。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应召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家藏书不下万卷。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沾化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3-16 16:27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

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

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

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

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

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

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

后免死下狱。

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

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

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

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

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

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

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

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

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

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

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

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

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

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

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

张衍鲁、张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

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

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

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

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

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

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

衍熙身伟貌秀。

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

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

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

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 *** 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

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

家藏书不下万卷。

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沾化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5-09 17:35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后免死下狱。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张衍鲁、张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衍熙身伟貌秀。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应召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家藏书不下万卷。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沾化区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14 12:48

沾化境域,商属蒲姑(又名薄姑)国。周属齐国。秦朝属厌次县地。
西汉,东南部属千乘郡湿沃县(即漯沃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富平县,西北部属渤海郡阳信县。
东汉,东南部属乐安国千乘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厌次县,西北部仍属渤海郡阳信县。
三国时期,地属魏。东部为乐陵国湿沃县地,西部为厌次、阳信县地。西晋因魏制,隶属未变。
东晋、南北朝为乐陵郡阳信县、厌次县、湿沃县地。隋代,西部为渤海郡阳信县地,东部为渤海郡蒲台县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渤海郡为棣州,县境遂属棣州。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并于渤海县建招安镇(今沾化古城),今县境即为棣州渤海县招安镇地。天宝元年(742年),改棣州为乐安郡,招安镇随县改属乐安郡。上元元年(760年)乐安郡复称棣州,招安镇仍属棣州渤海县。五代十国时期,周显德三年(956年)置滨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属之,招安镇随县属滨州。
北宋初年渤海县招安镇仍属滨州。庆历二年(1042年)升招安镇为县,此为建县之始。熙宁六年(1073年)又省县为镇复入渤海县,元丰二年(1079年)复置招安县。
靖康元年(1126年)宋被金灭亡,招安县归金朝,仍属滨州,至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县为沾化县。
元代,初沿金制,中统三年(1262年)沾化区属滨棣路,至元二年(1265年)后,沾化区属济南路滨州。
明代,沾化区属济南府滨州。
清初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武定州为府,沾化区属武定府。全县4乡统25里。清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全县共辖291个村庄,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发展到476个。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区随属。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武定道,沾化区改属武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沾化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属冀鲁边区。民国三十年拾月(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民国三十三年一月(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区属渤海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
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改属惠民专区。1957年秋由县城由沾城(今古城)迁至今富国街道。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沾化县属山东省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设地级滨州市,沾化县属滨州市。 2014年9月9日,撤销沾化县,设立滨州市沾化区。

沾化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1-04 19:05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

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

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

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

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

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

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

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

后免死下狱。

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

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

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

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

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

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

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

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

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

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

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

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

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

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

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

张衍鲁、张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

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

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

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

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

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

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

衍熙身伟貌秀。

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

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

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

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 *** 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

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

家藏书不下万卷。

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沾化县的历史
1个回答2024-01-04 10:11

沾化境域,商属蒲姑(又名薄姑)国。
周属齐国。
秦朝属厌次县地。
西汉,东南部属千乘郡湿沃县(即漯沃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富平县,西北部属渤海郡阳信县。
东汉,东南部属乐安国千乘县,西南部属平原厌次县,西北部仍属渤海郡阳信县。
三国时期,地属魏。东部为乐陵国湿沃县地,西部为厌次、阳信县地。西晋因魏制,隶属未变。
东晋、南北朝为乐陵郡阳信县、厌次县、湿沃县地。
隋代,西部为渤海郡阳信县地,东部为渤海郡蒲台县地。
唐朝,621年(武德四年)改渤海郡为棣州,县境遂属棣州。688年(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并于渤海县建招安镇(今沾化古城),今县境即为棣州渤海县招安镇地。742年(天宝元年),改棣州为乐安郡,招安镇随县改属乐安郡。760年(上元元年)乐安郡复称棣州,招安镇仍属棣州渤海县。
五代十国时期,956年(周显德三年)置滨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属之,招安镇随县属滨州。
北宋初年,渤海县招安镇仍属滨州。1042年(庆历二年)升招安镇为县,此为建县之始。1073年(熙宁六年)又省县为镇复入渤海县,1079年(元丰二年)复置招安县。1126年(靖康元年)宋被金灭亡,招安县归金朝,仍属滨州,1195年(金明昌六年)更招安县为沾化县。
元代,初沿金制,1262年(中统三年)沾化县属滨棣路,1265年(至元二年)后,沾化县属济南路滨州。
明代,沾化县属济南府滨州。
清初袭明制。1734年(雍正十二年)改武定州为府,沾化县属武定府。
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县随属。1925年设武定道,沾化县改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沾化县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县属冀鲁边区。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
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
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县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沾化县属山东省惠民地区。1992年3月,惠民地区改称滨州地区,沾化县属滨州地区。
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滨州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沾化县属滨州市。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滨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4〕119号),撤销沾化县,设立滨州市沾化区,以原沾化县的行政区域为沾化区的行政区域,沾化区人民政府驻富国街道金海五路166号。

历史上,有哪些滴酒不沾的名人?
5个回答2024-01-04 00:02

在外国历史上,有丘吉尔、爱迪生、里根、萧伯纳等人;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如郭沫若、齐白石、孙犁、冰心,苏局仙。

扩展资料: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食谱是专门设计的,即荤素轮流,一天吃荤,一天吃素,素食以牛奶、水果、面包为主,不吃任何含蛋白质高的食物;荤食的一天,早餐和晚餐吃含蛋白质很高的食物,午餐却吃流质素食。里根对这套食谱十分满意,用餐后精神大为改善。 

文坛寿星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资奖金,活了94岁,被人们冠以“布衣素食秀才”的雅号。肖伯纳一生从不吸烟酗酒,他很注重食品的多样化,做到粗细粮搭配,不挑食、偏食,食物以清淡为主。他的饮食通常是可可菜,黑面包,以蔬菜为主,很少进食高脂肪食物。 

文坛寿星苏局仙百岁有十,仍笔耕不停,思维敏捷,他说:“人应该遵循自然,持以乐观,置生死于度外;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愉快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不为小事而生气,万事都要想得开,才能长寿。”他每天绕八仙桌行走千步,饮食以蔬菜为主,适量鸡肉鱼肉。 

著名作家孙犁生活有规律,勤于读书,喜爱花鸟虫鱼,书法养生,饮食更为普通,清晨吃玉米粥或稀饭一碗,馒头一个,佐以酱菜,中午多是面条,晚饭又是稀饭或玉米粥。午饭,晚饭吃炒菜多是豆角,菜里有时加点瘦肉丝,主食除馒头外,也吃烙饼、包子。 

当代文坛巨星郭沫若享年86岁,这是与他良好的饮食习惯分不开的。他在饮食上一向很俭朴,没有任何特殊要求。最大特点是不忌口、不偏食,郭老是四川人,喜爱辣味,但为调配饮食,避免五味过偏,他也常食北京风味菜。他不但喜欢名菜,也喜欢家庭小菜,并常食粗杂粮。烹调要精,以素菜为主,适当吃荤。 

著名作家冰心健康长寿的原因之一就是饮食生活有规律,她每天7点钟吃早饭,喝一碗奶,加上少许咖啡和蜂蜜,小半碗稀饭和一个鸡蛋的蛋白,每顿饭吃一根香焦,中饭、晚饭总是半碗米饭,吃一点肉或鱼、豆腐,各种带纤维的蔬菜和几匙汤,睡前喝一碗牛奶。 



沾沾喜气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1 21:42

沾沾喜气的意思是别人有喜事的时候去凑热闹,希望自己也能有好运。

具体释义:

①沾:浸湿;因为接触而被东西附着上;稍微碰上或挨上;因发生关系而得到(好处);行;可以等意思。这里的“沾”指的是指因凭借某种关系而得到某种事物的意思。

②喜气: 祥瑞之气;欢乐的神色;指欢乐的气氛等意思。

沾沾喜气的意思是别人有喜事的时候去凑热闹,希望自己也能有好运。比如甲结婚了,甲的朋友都来,见证了甲的爱情,也希望也能像甲一样幸福,这就叫沾喜气。

扩展资料:

一、沾沾喜气的近义词

①沾沾福气:意思是别人有喜事或者是有福气的时候去凑热闹,希望自己也能有好运。

②沾沾运气:指觉得某种人事物有比较有好的寓意跟运气,跑去凑热闹,希望自己也能有这样的运气。

二、沾沾喜气的反义词

①去去晦气:意思是去掉不吉利、倒霉的气运,也有去掉生病时难看的气色的意思。

②去去霉气:意思是去掉不吉利、倒霉的气运。

沾沾自喜这个成语对吗?
1个回答2024-02-15 08:15
是成语
沾沾自喜 [zhān zhān zì xǐ]
[释义]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沾沾自喜类似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8 21:25
花花公子、
滔滔不绝、
飘飘欲仙、
欣欣向荣、
好好先生、
花花世界、
茕茕孑立、
姗姗来迟、
孜孜不倦、
栩栩如生、
面面相觑、
步步为营、
九九归一、
翩翩公子、
字字珠玑、
耿耿于怀、
荦荦大端、
念念不忘、
侃侃而谈、
历历在目、
循循善诱、
惺惺相惜、
亭亭玉立、
蠢蠢欲动、
靡靡之音、
津津有味、
津津乐道、
芸芸众生、
心心相印、
咄咄逼人
惴惴不安、
生生不息、
嗷嗷待哺、
蒸蒸日上、
夸夸其谈、
格格不入、
岌岌可危、
济济一堂、
息息相关、
寥寥无几、
洋洋大观、
碌碌无为、
默默无闻、
空空如也、
奄奄一息、
振振有词、
牙牙学语、
楚楚动人、
孜孜以求、
跃跃欲试、
比比皆是、
铢铢较量、
彬彬有礼、
斤斤计较、
呱呱坠地、
娓娓动听、
翩翩起舞、
落落大方、
谦谦君子、
星星之火
陈陈相因、
喋喋不休、
炯炯有神、
步步高升、
高高在上、
依依不舍、
丝丝入扣、
步步莲花、
面面俱到、
井井有条、
摇摇欲坠、
贤贤易色、
脉脉含情、
沾沾自喜、
恋恋不舍、
泛泛之交、
怏怏不乐、
楚楚可怜、
朗朗乾坤、
绰绰有余、
遥遥在望、
孜孜无倦、
源源不断、
步步登高、
盈盈一水、
闷闷不乐、
洋洋得意、
琅琅上口、
铮铮铁骨、
珊珊来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