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思维模型三年级下册

思维模型是什么样的?
1个回答2022-07-22 07:10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不一样,因为人都不一样,所以心态也不一样
思维模型1:成长型思维
1个回答2023-12-14 19:22
一头成年大象大约有4-6吨重,但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的场景是,驯象人只用一截细细的链子就能把一头成年大象拴住,为什么?

因为早在大象幼年时期,驯象人就用一条结实的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于是,小象被“驯化”了,它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我永远也无法挣脱铁链,所以干脆就不用挣扎了。

与大象一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老黄牛和吃香蕉实验中的猴子们身上。

驯养人员或实验人员通过不断地重复让这些动物的思维固定下来,让他们知道规则是不能破坏的,那跟细细的木棍和铁链是无法挣脱的。

更可怕的是,有很多人也跟大象、老黄牛、猴子一样,持有这种“固定思维”,他们不敢突破、不愿尝试,终其一生死守着别人给他制定的规则。

1  固定型思维VS成长型思维

这两种思维模型来源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经典作品《终身成长》。

固定型思维:人的特质和能力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成长型思维:人的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

固定型思维:成功来源于事情的结果,成功能够证明自己有天赋和能力。失败则证明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如一次考试失利、输掉一场比赛、被拒绝等等,证明自己不具有这方面天赋,为了不再失败,为了维护自尊,失败一次后便不愿意再次面对挑战。

成长型思维: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他们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败。遇到挫折和挑战,会视其为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和进步。

有个关于爱迪生的故事,说他曾用过头发、竹丝等99件物品作为灯丝来实验,全都失败了,在旁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的回答却是“你错了,我不是经历了失败,而是成功,因为我已经成功验证了99种东西不能做灯丝。”

故事的真假我不知道,但这故事中爱迪生的回答却是最典型的成长型思维:单次的失败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次尝试的基础。

2  如何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思维模型这个东西,讲出来是有理论、有依据、条理清晰的,可它在现实生活中是细碎的,渗透在每一个想法、意识、认知里的。

语言习惯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模式,在培养成长型思维最经典的几个场景中,改变语言习惯,就能改变思维。

01 当犯错的时候

我犯错误了。

→换个说法: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搞砸了,我是个失败者。

→变成:这次错了,以后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学一招!

02 当遇到挑战的时候

我不擅长这个。

→换个说法:我正在提高。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做不好这些。

→变成: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不断挑战和学习后会越来越擅长。

03当遇到困难的时候

这太难了。

→换个说法: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

→变成: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04 感到困惑的时候

我不明白。

→换个说法:我忽略了什么吗?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这对我来说太难理解了。

→变成:只要把漏掉的信息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

05 当我们想放弃的时候

我放弃了。

→换个说法:我得试试学过的其他方法。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

→变成: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

06 当我们否定自己的时候

我阅读不太好。

→换个说法: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没有读书的天赋。

→变成: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

07 当我们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时

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

→换个说法: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别人比我聪明,我就是不如她。

→变成:学习她的方法,并且认真做,我可以变得更聪明。

08 当我们觉得已经足够的时候

已经挺好了。

→换个说法:这真的是我最好的表现吗?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做得已经足够好了,就这样吧。

→变成:也许再努力一点,我就能再提高一些。

09 当我们觉得已经做的很完美时

我不能做得更好了。

→换个说法: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

语言背后的思维转换:

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

→变成: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

写在最后

这些语言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只要你认真执行,就会发现它们像咒语一样强大。

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下的瞬时想法,日积月累,这些语言就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就会形成成长型思维习惯。

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会发现,整个人都变得比以前更加积极乐观。

公号【凡铭】后台回复“超级个体”,获取超级个体大课。回复“认知”,获取认知方法论大课。

我是本文作者凡铭,我对个体的进化非常着迷,一直在收集“超级个体”的成功之法,希望这些思维模型和方法论也会给你带来启发。
最近听很多人在讨论思维模型,请问什么是思维模型?
2个回答2022-07-26 12:27
思维模型是指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大致的分类有:偏于感性,偏于理性,平衡,矛盾,这几种。
如何设计一个思维模型?
1个回答2024-03-21 09:56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

受众真正需求的是什么?还可以增加哪些附加值?

从对手的角度出发

了解对手的实力,找出对手的弱点,从而打败对手

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成功打造市场个性化引领,充分发挥对手不具备的优势,订制专属产品

跃层思维有哪几个思考模型
1个回答2023-04-11 06:35
①一维思维方式即直线型思维,习惯于纵向或横向思考。(“纵比”或“横比”)


②二维思维方式即平面型思维,有人把它叫做十字型思维方式,能纵横思考,但缺乏深度。


③三维思维方式即立体型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④四维思维方式即时空统一型思维,具有这种思维方式的是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如爱因斯坦。
模型思维这本书怎么也读不懂
1个回答2023-03-21 20:27
看一些别人的读书心得。
这本《模型思维》,是模型类书籍。这大概是所有种类的书中,包容性最强的一类了。因为它不分学科。只要你有一套观察世界的方法,只要你有关于某一种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它就是一个精彩的模型。换句话说,模型不是观念世界的理论产物。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跟现实绑定在一起的。
什么是思维模型,可否举例?
1个回答2022-11-10 07:08
因果思维、共时思维、历时思维、程度思维、相似思维
思维方式,思维形式,思维模式,思维模型这些名词的含义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3-02-08 05:01
前三个,是差不多的,即【抽象】成一个格式,一个套路。
最后一个区别大,就是:所有立论、结论等,都可以从模型上推导。
自我认知的思维模型包括什么
1个回答2022-05-03 01:45
思维模型一般应包括以下各组成因素:(1)思维的目的。(2)思维的过程。(3)思维的材料或结果。(4)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5)思维的品质。(6)思维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
思维模型之组合创新
1个回答2024-01-08 15:11
组合创新就是把要素从旧系统里拆解出来,然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系统,简言之“旧要素、新组合”,其来源于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混沌最基本的思维模型之一。

组合创新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或生活中碰到的具体问题,也能够延展到商业活动中帮助企业探索新的市场机会。学习组合创新可以采用“目标-拆解-组合”的三步法,即首先明确想要实现的清晰具体的目标是什么,然后一层一层地进行金字塔结构化的具体拆解,最后将拆解出来的要素进行优化分析并形成最优组合并对目标进行验证。

“目标、拆解、组合”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学问,对于目标而言需要设定清晰准确能够找准可能存在的隐含假设;拆解要素是很关键的步骤,也是组合创新必备的基本功,如何有效拆解可以遵循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常用的拆解方法有二分法、矩阵法、公式法、流程法、要素法等;组合时需要对要素进行优化分析可以运用收益成本矩阵对有利或不利的要素进行筛选从而形成最优的组合。组合创新在具体的商业应用中也是有方法可循的,首先是确定分析的领域,然后根据“供需连”模型进行具体要素的拆解,接着通过PEST模型(宏观环境分析)及波特五力模型(行业环境分析)进行分析找到可能出现的外部十倍速变化的因素,最后结合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估最终形成新的组合方案。

运用组合创新的方法不一定保证成功但是可以加大个人及企业获得成功的概率,我们大多数人或是企业在做具体决策时可能更多的还是凭着经验主义拍脑袋,很少借助思维模型的理论逻辑来进行推演分析,这样的行为其实存在很大的弊端,很容易对形势造成漏判和误判最终导致失败的结果。这次混沌的线下课针对组合创新这个单一模型进行了系统性地讨论与练习,深切地感受到了刻意练习的必要性,看似简单的模型“一听就懂,一用就懵”,根源还是练习过少知识无法转化成个人能力。我们组织学习混沌的课程,为什么要求每个人每周用文字进行总结分享?这也是一种刻意练习,正是通过输出倒逼输入,输出的质量映射出了输入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针对思维模型的学习需要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只有真正习得并为我所用,才是自己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