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效小学生英语怎么说

如何有效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
1个回答2024-03-21 23:41
一、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 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自己的事情而高兴。 二、学会对孩子说“不”。 家长无条件包办的结果是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家长会帮着做。“妈妈,帮我穿鞋。”“不行,诺诺是大孩子了,自己会做的。”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自理。包办事实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 能力提升的机会。学会说“不”,逐渐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 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孩子生活自理的动力,“你真棒”,“你真能干”,“你赢 了”,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同时,通过编故事,编儿歌等形式激发孩子的 主动性。如给他讲“老虎拔牙”的故事,让他意识到早晚刷牙的重要,从而主动刷牙的好习惯。 四、家园同心。 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在幼儿园能独立干的事情,到家反而不行了。在家里,家 长要加强监督、督促。
培养孩子耐心的4个有效方法
1个回答2024-02-08 18:35
耐心是一个优点,在学习和工作上如果有足够的耐心的话,那么事情的完成度是很高的。而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3-6岁的孩子,他们喜欢的是玩耍,因此想要他们耐心去做某一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

1. 父母要做好典范

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向父母学习而来的,家长要耐心敦促孩子静下心学习,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孩子出现浮躁情绪,家长就要去他学会克制并且坚持做好自己的事。

2. 严格要求,贵在坚持

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孩子“约法三章”。若是孩子表现良好,适当给与他奖励;若是孩子做得不会要,家长要及时提醒孩子并严格执行要求。

3. 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会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持续投入。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些游戏拼图或使他感兴趣的玩具,让孩子能够安静坐下来体验耐心所带来的成就感。

4. 让孩子稍稍等待

孩子有想要的东西,家长可以稍迟些给他,让他体会着“等会”是个怎样的感受。孩子若是安静等待,家长就要适时赞扬他;孩子若是不能乖乖的,家长就要费心去锻炼下他了。

孩子缺乏耐心的表现有哪些

1. 摔玩具

玩具是孩子最喜欢的东西,他们摔玩具了就说明急躁、没耐心了。孩子遇到自己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若是尖叫、骂人或打人啦,家长要注意及时劝导孩子从善。

2. 注意力难集中

缺乏耐心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散漫而较难坚持。他们玩玩具喜欢看这个、拿那个,兴趣广泛却难以专攻,家长要细心留意啦。

3. 比较容易哭

耐心较差的孩子喜欢哭闹、凡事依赖被人,遇到困难动辄求助旁人。长时间这样会使孩子丧失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意志力慢慢变得薄弱。

4. 一些生活细节

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也可以看出孩子做事有没耐心。吃饭时不专心、看电视派来跑去、和别的孩子玩乐只关心自己……缺乏耐心的孩子变现敏感而脆弱。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缺乏耐心的,培养孩子的耐心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家长们应该去想方设法去培养孩子的耐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家长要做好一个带头的作用,自己做事的时候就不要三分钟热度了。另外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去培养。
论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培养书写能力
1个回答2024-02-02 01:25
英语新课标指出:小学阶段应该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于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是必然的四部分,而它们之间的的关系又是十分紧密的,就如同一条铁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缺一不可。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所遵循的是 “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这的确是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同时又紧扣了课改精神。但真正体现在教学时,却往往过于注重听、说训练,对于写则有点“浮光掠影了”,出现了 “发于声而止乎于写的尴尬”。在此,就小学英语书写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番探讨。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书写各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一级写的要求是: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二级是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单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三级写的要求是: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卡和邀请卡;能用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从这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小学英语能力中,写的能力不可忽视。
为了达到这几个阶段的“写”的要求,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一、预备阶段
预备阶段就是为书写做准备的阶段,我们一年级为预备级,书中有大量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图画的旁边会有英文单词和短语的出现,目的是使学生在看图时会注意下面的英文,在听音、说词的过程中,也在观察、了解英文字母、单词和句子。书后还有一些“Look and match”的练习,往往是图文搭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会说、会用单词,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单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为以后的书写奠定基础。实际上,我们进行的许多教学活动都为学生的书写做好了听觉、视觉、感觉上的准备。
二、初级阶段
到了二年级,我们使用的教材要开始教学生写字母和单词,甚至一些简单的短语。在这个阶段,正确书写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始教字母时,我们一定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字母的格式,写法。 写单词时每个字母要写紧凑等等。 这些看是简单的问题,可一点也不能马虎,否则就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 比如;六年级有一个学生,每次写单词有小写字母 “t”时都把弯改到左边,第一次,我发现后,让他改过来,在下面写了三遍,第二次他又错了,我怒气冲天地问他: “你怎么回事?总写错了。” 他说:“我写习惯了,总是忘。”真是习惯成自然了,这样下去怎么行。我想了一个办法:有一次, 我发现他又写错了,并没有急于让他改作业,而是在作业本上,画了一把雨伞,我发现他画雨伞的时候伞柄是冲向右边的。我很高兴,对他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画雨伞吗?”他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字母又写错了,应像画雨伞一样来写这个字母。可喜的是在以后的作业里再也没有发现他写错这个字母。值得思考的是如果我们教师在开始教字母书写的时候不认真就可能对孩子的终生造成影响。
三、提高阶段
学生在能正确书写26个字母的大小写之后,写单词和句子就好办一些了,对学生就要有一些较高的要求了,如拼写简单的而且常用的单词,看图补全短语和句子,写贺卡等等。这些书写任务看起来很难,如果前面两个阶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会水到渠成,比如:你在初级阶段默写26个英文字母时,会让学生了解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让学生写出单词的首字母,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在进行语音练习,更重要的是为单独拼写做准备,有的教师充分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根据发音拼写一些简单的单词,根据发音就能写出单词的所有辅音字母。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要了解元音字母a、e、i、o、u和元音组合,部分辅音组合的发音,同时也为学生能够准确拼写完整单词提供了可能。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这部分内容,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独立写出一些单词,让他们多观察、多总结、寻找一些拼写规律。为以后的学习作一些积累,找到背诵单词的捷径。
学生的书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和听、说、读联系起来。要从观察入手,描一描、抄一抄,然后才能进入写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当然必须要持之以恒。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儿童的实践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在克服困难的同时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后,每次的作业会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了,如果每次作业都是抄写多少遍,学生肯定会失去书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业不宜太难
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过程,如果你在学生刚学会写字母时,就要默写单词,对学生就有一定的困难,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同样道理,高年级每天总是抄写,也会觉得没意思。所以我们教师作业一定要难易相当。高年级可以让他们说一说、写一些自己的一些东西
有效的培养名著阅读能力
1个回答2024-02-24 14:53
看的时候先来一遍总体浏览,然后将你记住的名字列下来,再在每个名字后面写下每个人的性格,只写最主要的。最后写下故事梗概。

以上事情做完以后就可以进行精度,这时速度一定不能快,注意各个细节描写,包括场景描写、景物描写、外貌描写等细节。

最后思想感情的问题可以联系看过的细节与情节自己想,不想就没有思想感情。

读后感多写写有助于理解。

最后声名一点,不是名著就没必要这么做
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1个回答2024-02-14 22:02
按时吃饭睡觉
  很多母亲一听到婴儿哭,马上就喂奶。然后哭声停止了,看到婴儿满足的样子,母亲也忘记其实刚刚给他喂过奶。这样无形中条件反射建立了,通过哭可以获得吃奶满足感。其实婴儿吃奶的时间至少要间隔两个小时,所以尽量养成按时吃饭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其实是对婴儿一种意志力的磨炼。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也是这样的道理。
2
爱你的孩子
  很多家长质疑谁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爱孩子并非溺爱孩子!
  没有爱的孩子,自我价值感会受到影响;而受到太多非理智的爱,孩子的自我欲望会膨胀,目空一切。比如家长对待爱哭的孩子,经常会这样说:“再苦我就不要你了、再苦就把你喂狼”,而如果这样说:“爸爸不喜欢哭的孩子,喜欢坚强的孩子”。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在恐吓威胁的语气,只会让戚宽孩子通过哭想获得什么而骤然截止,会使孩子对父母给予的爱而质疑,是否不爱我了;而后者会给孩子暗示我们要做坚强的孩子,生活中是需要做强者。
3
做游戏开始
  做游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守游戏规则。那么在我们很多家庭不是这样的,父母很难以自己站在孩童的心理去陪孩子,让其泡在众多的玩具堆想玩就玩,毫无规则。那么教育孩子遵碰如守规则,就是从游戏开始的。无论做什么游戏,事先都要讲清楚游戏规则,前提是和孩子商量,孩子是认可的,然后建立好奖惩的方法,比如发放小星星给予奖励。如果孩子在游戏过程出现了犯规,不管孩子哭闹、撒娇都应遵守游戏规则。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认识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克制力和对自己决定事情的责任心。
4
不要欺骗你的孩子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一些所谓善意的谎言,我们在心理门诊经常见到这样的,比如父母离异后,孩子知道的结果是其中一方因工作去国外了,可能要很久才能回来,怕孩子不能接受;孩子经常会问到我从哪里来的,家长会说捡的、而不能科学的解释;孩子对性的好奇,而家长认为过于早熟,随意搪塞两句就过去了等等。而有一天孩子没有完成学校留的作业向你撒谎了,谁的责任,父母的责任!如果你不想孩子欺骗你,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欺骗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因为这时候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模仿。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撒谎行为,及早教育、及时纠正。
5
爱劳动
  很多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能做什么啊?其实从孩子能独立走的那天开始,就具备了劳动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对他说:“帮爸爸把那只笔拿过来好吗?”然高吵亮后指给他看,他会很高兴地为你做这件事情。稍大一点,可以给他分配点任务,比如帮扫地、擦桌子、浇花等等。这些简单的家务活可以使他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自信,同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所以有时候孩子表现的很积极,家长怕孩子做不好,或者心疼孩子,就什么都不让做,这是错误的思维,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产生挫折感,并逐渐滋生惰性。
END
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培养孩子好性格关键在于父母,多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值得提醒家长的是,在孩子性格形成的时期,多让孩子看到一个积极向上的事物,这对于孩子好性格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
孩子领导能力怎样培养最有效
1个回答2024-02-11 19:41

关于孩子领导能力怎样培养最有效:

首先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有自助思考的能力的

不要太限制孩子自己的想法

其次带领孩子多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不要

整天闷在家里,

让孩子自己组织几个小伙伴领导一场简单的

游戏

刻意让孩子独立去完成很多可以完成的一些

事情,

不要让孩子形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多让孩子

习惯孤独一个人处理任何事情。

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做事更讲究效率的人(1)
1个回答2024-02-13 02:07
原来,磊磊经常对好朋友说:“我最不喜欢晚上了,因为每天除了要做完老师留的作业外,还要做家庭作业。有时,做完家庭作业还要练画画,幸亏小提琴不能在晚上拉。不过,我告诉你个秘密,为了能不做那些做不完的作业,我洗澡的时候会故意多磨蹭一会,这样时间太晚了,妈妈就会让我去睡觉了。” 生活中,像磊磊妈妈这样的父母很多。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孩子还小,如此重的学习负担压过来,孩子不堪重负时只能以消极的情绪对抗。如此下去,孩子做事效率低便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给妈妈的建议 面对孩子磨磨蹭蹭的行为,妈妈千万不能不闻不问、掉以轻心,但是,也不要表现出急躁情绪,急于求成。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你便会欣喜地看到:做事有效率的好习惯已经降临到孩子身上。 方法一: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孩子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他们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总有一天孩子要长大,一个人做事没有效率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因此,从小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位母亲曾这样写道: 从儿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更是如此—— “儿子,看看咱俩谁穿衣服穿得快”; “儿子,咱们全家来个大比赛,今天谁吃饭吃得最慢谁就洗碗,好不好?”;……现在,儿子适应了这种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节奏,慢慢也就养成了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 有时,适当增加些生活的紧张气息,不但能够使孩子养成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而且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独立精神的形成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小猛从小就有做事磨蹭的毛病。现在,就是在早上时间最紧张的时刻,他也快不起来。妈妈对此很烦恼,但还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早晨,小猛照样是慢吞吞地起床、穿衣服,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而是由他不急不忙地整理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几眼“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被老师批评一通。 果然,在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小猛的行动快多了。 让孩子尝几次磨蹭的后果后,他会自然而然地加快自己的速度。 方法三:反话正说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打动和激励孩子,从而使孩子按着父母的想法去做。 晓明做事很爱磨蹭,每天晚上总爱磨蹭到很晚才肯睡觉,这样不但早上起床的时候会很难,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晓明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有时,他磨蹭,妈妈就会批评他一通、打他几下,但都不管用。后来,晓明妈妈改变了策略,他知道孩子爱听好话,便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了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知道上床睡觉了。”没想到话音未落,晓明高兴地上床钻进了被窝。 后来,在其他事情上,晓明妈妈也试着“反话正说”,没想到效果都很好。现在,晓明做事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如果孩子的做事效率不高,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教会孩子利用统筹方法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进而节省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 小杰在妈妈的指导下就很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晚上放学回家后,她不是急着像以前一样去看动画片,而是先把老师留的作业做完,然后再吃饭。吃完饭后,再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完功课,离睡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这段时间她是看动画片,还是看漫画书,都凭她选了。 但是,在孩子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得又好,又能节省很多时间。
冯太后为什么能培养孝文帝?为什么要培养?怎样培养的?培养的效果怎样?
4个回答2023-12-03 02:54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冀州)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汉族。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魏献文帝拓跋弘嫡母,魏孝文帝元宏嫡祖母。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 [1]  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时值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权臣乙浑,依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疑为冯太后所鸩杀。冯太后拥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二度临朝称制,扶持孝文帝十四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太和十四年九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葬于永固陵,累谥“文明太后”。

冯太后在孝文帝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也赢得了孝文帝对她的格外孝敬。有一次,冯太后带孝文帝和群臣百官、蕃国使者、诸方渠帅行幸方山,在灵泉池大摆酒筵,冯太后令众人各自表演当地舞乐以助酒兴。孝文帝在酒筵前翩翩起舞,群臣见状也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上寿。冯太后见状,心中大乐,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作歌,孝文帝亦随之放开歌喉相和,并向冯太后再拜上寿。一时间,酒筵之上,歌舞四起,与太后和歌高唱者达九十余人,一派祥和、欢快的气氛。

冯太后的死,使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内他滴水未进,毁慕哀悼。对太后的陵墓规格,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多方要求按太后金册遗旨办,孝文帝仍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实际上这是对国君的葬礼规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