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小学生锻炼英语阅读能力

现在的小学是以写作业为主呢!还是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为主,孩子喜欢阅读有错吗?
1个回答2024-01-22 06:40

人民日报:小学欠下的“阅读账”迟早是要还的!

孩子,是要穷养出吃苦奋斗的精神,还是富养出疏阔温厚的性格?是要让他深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得来不易,还是让他在琴棋书画诗酒花中尽撒才华?

不论选择哪一种养育模式,或者说不论能给孩子哪种养育方式,在阅读这件事儿上绝不能吝啬。

《人民日报》曾刊文,提醒父母要鼓励孩子根据兴趣进行大量阅读。事实上,对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生而言,“大量阅读”可不是一件课余里锦上添花的事儿,而是实打实的学习需求!

《人民日报》的刊文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说初中掉下的成绩,可能都是小学欠下的阅读账?

01

读书可以任性一点

父母应鼓励孩子根据兴趣大量阅读

藏书多,读书少?你家有这种情况吗?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

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02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

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

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 培养专注的阅读习惯最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

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

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

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量”比“质”重要

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有时候“量”比“质”重要,只有量上去了,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所谓阅读能力,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如同健身时必须通过反复提举重物才能促使肌肉生长,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

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大量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会因此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

越是年幼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此时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易使孩子以为读书就是这么没意思,难以真正建立阅读习惯。

反之,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随便选,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

犹太人有一个传统,在给孩子的第一本书上涂蜂蜜,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目的正在于此。

读书,还是要任性一点儿的。

03

小学的重点不在成绩,而在阅读

常有家长问:我家孩子小学成绩挺好的,常常考100分,为什么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突然就被落下了?

其实,小学成绩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而初中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小学时,家长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 培养阅读能力,需要两个条件

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去习得,这种能力就是“阅读能力”。

▣ 总的来说,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

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

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没有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升。

看看阅读有多重要!要知道,不论男孩女孩,不论穷养富养,对孩子的书架,请一定舍得投资。

04

小学欠下的阅读账,早晚会暴露

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儿童,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课本相对单一。

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事实上,小学阶段的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

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

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

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孩子从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

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讨 ◆ 论 ◆ 区

读万卷书。然后,行万里路......品得出高山流水,咽得下粗茶淡饭......当然是最理想状态。但......起跑线、985、500强......象悬在骡子前的胡萝卜,引着家长们狠心挥鞭赶孩子!!!循环往复无尽头

阅读真的是很重要,我自己就是感觉特别深,当时高中时我在文科班,高二的时候我成绩都挺好的,班里有几个同学一天感觉一直在看课外书,高一高二时成绩也就一般,但是到了高三就不一样了,人家几个每次在讨论问题时,人家就跟开辩论会时的,反正是很多道理,反而我们这些之前学习不错的人比较沉默了,我就属于那种课后不怎么看课外书的,高考前测试,那几个同学就感觉是逆袭了一样,一次比一次考的好,最后高考时人家还考到重点大学了,真的就是这样,所以我现在对我女儿从小就培养她的阅读,现在给她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孩子不管啥时睡的再晚,都会坚持让我和她一起看书,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有时我累的不想给她讲,她都不行,孩子现在喜欢上了阅读,女儿今年5岁多,现在动不动就说一些词,用的还恰到好处,或者带她去了某处,她自己在那抒发感情,说出一些挺好的句子来,昨天晚上竟然自己作诗一首,虽然一般但是听起来来还挺连贯的,总觉得阅读这个事情真的是很重要

怎么锻炼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1个回答2024-03-07 23:25
1、首先,必须是书本里的东西是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的,所以,在刚开始让孩子读书的时候,尘旅宽最好购买一些有故事的书籍,因为这类书籍包含了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让孩子有读下去的欲望。
2、7.8岁的孩子认识的字不会特别多,所以要买那种有拼音或者有图画的书籍,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孩子对文字的理解,也正好可以培养孩子的镇旦看图理解的抽象能力。
3、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作为父母,这个时候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要整天抱着手机打游戏,天长日久,孩子也会慢慢沉迷于手机,而不是书本。
4、父母要学着引导,可以选择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将书本的知识带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比如玩成语接龙等小游戏,也是可以锻炼孩子的文字组织能力的。
5、平时多带孩子去图书馆、读书角这类阅读氛围比较浓厚的环境,所谓孟母三迁,就是想为孩子提供良好派亮的学习环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预测能力
1个回答2024-02-07 08:04
读教学中的如何锻炼学生的预测能力?阅读的时候要锻炼学生推理和预测
锻炼孩子内心强大的方法 怎样锻炼孩子内心强大
1个回答2024-02-18 08:04
1、给孩子价值感。培养孩子价值感的方式非常多,那么家长通过示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比如说,孩子,爸爸这件事拿不定主意,你能帮爸爸把把关嘛?这事儿呀,我想听听你的建议。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一是能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父母需要。二是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这是很重要的。

2、无条件接纳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天使,作为父母首先要无条件接纳孩子,不将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强加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还能给孩子带来无穷尽的资源和力量。

孩子天生都有一种处理感官信息和对其周围世界做出回应的独一无二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独特的性情,了期其优势和劣势,采用有效的养育方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3、承认错误才是成功的开始。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是人,当然也会犯错。日常生活,我们也会遗忘、发脾气、骂人。重要的是我们敢于承认错误,给孩子做一个敢于认错的好榜样。通过父母的行为,孩子就会明白犯错后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尝试解决问题,事情就会变得更好。
让我锻炼变成我要锻炼作文大全
1个回答2024-02-26 02:26
 清晨的公园带着几丝睡意,太阳渐渐跳出了地平线,将柔和的阳光均匀地照在绿树、草坪上.就像被谁洒了一把碎金.公园里那棵大榕树下,又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早起的人们,正在迎着朝阳锻炼.
  远处,在那嫩绿的草坪上,几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正在打着太极拳.看他们,虽然头发花白,但脸色红润,精神饱满.你看他们,右腿弓,左腿蹬,再来一个推掌动作.那神态是那样和谐、自如.让人看了也不禁跟着学起来.
  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有一架步行器.几位年过花甲的奶奶,正两脚一前一后地摆动着,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脸上却漾开幸福的微笑.
  与此同时,远处,正有几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女孩,正在打羽毛球.她们的兴致正高,一个扣球过来,打得对方措手不及.旁边的另几个女孩看得认真极了,一边观赛,一边还大声地为她们喊着加油,好似她们也投入了那激烈的比赛当中.
  灿烂的朝阳中,有几个身影正绕着花坛跑.她们认真地跑着,双手前后有规则地摆着,时不时擦一把头上冒出的汗珠.她们满面红光,微笑着向前跑去……
  我看着看着,慢慢跟上了他们的步伐,我也绕着小花坛跑了起来.深深吸一口气,啊,空气中满是露水和朝阳的芳香,踏着铺满枯叶的小路,向前跑去,沙沙的足音就像一首悠悠的小令.
  慢慢,我也喜欢上了锻炼,喜欢在晴朗的早晨和黄昏去跑步;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打篮球;在某个很早醒来的周末约几个好友去爬山;在雨后的体育场里打羽毛球,呼吸新鲜空气,寻找某种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而又惬意.
  轻轻地许下心愿:愿我们的生活有够多一些锻炼,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或一个绚烂的清晨.我们追逐着,跳跃着,奔跑着.只要快乐,那就连落霞也一样美丽.我锻炼,我快乐!
跟锻炼锻炼一样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2:39
  一出来,看见天色以晚,风又很大,我就加快了脚步。忽然,在离小区不远处,我看见了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而旁边又没有人,于是我飞奔而去。
  到了老奶奶那里,我使出吃奶的劲才把老奶奶扶起来。老奶奶用她那粗糙的手摸摸我的头说:“小孩子,谢谢你,你真是一个乖孩子。〞我说:“不用谢,老奶奶,告诉我你是怎么摔倒的呀。”“刚才呀,我踩到了一个香蕉皮。”“哦,那您以后要小心一点啊!天色不早了,您快点回去吧。〞
  真所谓〝关爱他人,快乐自己〞啊!我今天终于亲身体会到了。望着老奶奶远去的背影,刚才那件丢脸的事早就被我抛到了天边。虽然我一个人走在漆黑道路上,但我觉得身边到处都是温暖和光明。
锻炼锻炼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01:52

锻炼锻炼的故事梗概是:围绕争先合作社对外号“小腿疼”、“吃不饱”这两个落后女社员的教育过程,叙述了社主任王聚海和杨小四为代表的几个青年干部所采取的不同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通过“摆出事实”的朴素叙述,间接地反映了50年代后期的农村现实,“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形象正是当时农民缺少吃穿和劳动积极性下降的反映。

作者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

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

锻炼锻炼的故事梗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4 20:27

锻炼锻炼的故事梗概是:围绕争先合作社对外号“小腿疼”、“吃不饱”这两个落后女社员的教育过程,叙述了社主任王聚海和杨小四为代表的几个青年干部所采取的不同工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冲突。

作者通过“摆出事实”的朴素叙述,间接地反映了50年代后期的农村现实,“小腿疼”和“吃不饱”的形象正是当时农民缺少吃穿和劳动积极性下降的反映。

作者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1943年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而蜚声解放区文坛。建国后出版短篇小说集《下乡集》、《赵树理小说选》及长篇小说《三里湾》、长篇评书《灵泉洞》(上)等。

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坚持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

通过什么锻炼可以锻炼大脑?
1个回答2023-01-24 20:13
天天进行手指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大脑,还可以使心脏更加健康。所以每天要多活动手指。
《锻炼锻炼》读后感
1个回答2023-11-23 11:30
  《锻炼锻炼》是作家赵树理在195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一九五七年秋末“争先农业社”整风时期,赵树理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的典型社会现象——集体劳动中偷懒人很多。赵树理借用两个人物生动的描写了这个现象,一个是“小腿疼”,她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一个老太婆,每次只要一干活,她就会说自己的腿疼,又由于她是王盈海的嫂子,每次大家都拿她没办法,总是会放过她的自私行为;另一个是“吃不饱”,她总说自己吃不饱,没有力气干活。但是她跟合作社的领导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每次只要一有事情,她就会去找“小腿疼”,自己只是在旁边看着。她们两个都是杨小四大字报批评的主要对象。她们两个在劳动时都怀着投机取巧的思想,不想要劳动,想要大家帮她们劳动。作者描写了“小腿疼”的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吃不饱”的贪吃懒做、拨弄是非、背后撺掇,并运用这一典型形象、生动的概括了当时农业合作社期间一部分农民消极落后的思想性格和农村一部分农民懒惰的性格以及不支持党的政策的行为,从而揭示了教育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我觉得这部小说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一个问题:“关系网”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性。文中的“小腿疼”因为有关系,所以可以大吵大闹,可以无所顾忌,反正是“自家人”所以不会惩罚她,而“吃不饱”却不敢这样做。

  文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王聚海,这个象征着中国社会农村中某些老干部的人物,文中的王聚海是一个主张“合事不表理,只求“了事”就行了,他喜欢通过人的性格来处理事情,并且做事情总是按照他自己的一套规矩,如果不符合他的规矩的他认为就该“锻炼锻炼”,他对“小腿疼”这些人的做法采取了姑息纵容的错误态度,作者通过描写社主任王聚海对其不讲原则、只求了事的“和稀泥”的思想作风,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农村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及解决矛盾的症结所在。并且也揭示了当时农村老干部思想上的一些自私性,还有做事情方面不果断等一些不好的方面。

  文字的杨小四,这个象征农村中新型年轻干部的人物,在文中的他在王聚海走后,用与王聚海截然相反的做法整治了像“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些人物,从他整治这些人的方法上可以看出杨小四客观公正的先进思想,果断、干练的做事手法,但是从另一方面也看出了像杨小四这样的年轻干部,希望自己在事业是有所成就,他们会不择手段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文中他骗“小腿疼”他们积极的去摘棉花这一件事情。

  我认为这是一篇真实并且生动的反映了农村中在农业合作社时期的生活和农村中存在的问题的小说,它以传统的白描手法表现人物,披露人物的心迹,解释了隐藏在人物性格背后的人性固有的弱点和当时背景下农民普遍存在的落后思想,批评了当时社会盛行的浮夸风、共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