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调查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与体验】 学生课堂参与度
1个回答2024-02-28 12:12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册前,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为此,必须实现课堂教学优化,使其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
  一、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机械、被动的学习,只要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能够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任意的联系,而不是形式的和人为的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学习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学生的接受学习完全可以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新知识能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有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积极性,发冲茄挥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才有活力。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对于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性质不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预习、阅读课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那么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否则,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讲多少就学多少,在学习上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教学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参与状态和参与度问题――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部分参与还是全面参与。如果是被动参与,学生只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模仿或简单重复,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是主动参与,学生能够主动向老师提问,善于独立思考,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如何,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而且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体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并进行点拨,使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个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然而,继承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还必须具有主动发现、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胆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注重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使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一种民主的、开放的和自由的学习散姿察环境,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发现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忽视发现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布鲁纳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更重要。“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实现其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机械的学习状况,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此基础上,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初级中学)
小学生课堂参与 调查问卷
2个回答2023-02-04 02:42
很多小学生不敢发言 是害怕说错被其他同学嘲笑 其实他是知道正确答案的 因为这一点就不敢发言 建议老师可以抽学号提问 如果学生答对 就表扬并鼓励大家主动发言 如果学生答错 不要批评 要鼓励 安慰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个回答2024-02-22 04:05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学生积极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让学生体会师生平等,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开端;. (2)课堂教学内容的凝练,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根本,例如散顷把教学内容故事化、情景化;. (3)积极语言的暗示咐租,是保持学生较高参与度的法宝,例如对付学生上课不听讲的情况,教师除了可以停止教学活动、减小讲课声音、举例子等外,可以通过“上过我们班课的老师都觉得我们班学生上课衡掘兆认真……”积极语言暗示学生;. (4)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5)制定课堂规则;

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
1个回答2024-01-23 16:23
通过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了,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台下的听众应该也更容易被他们同学的面孔所吸引。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与体验】 学生课堂参与度
1个回答2023-11-25 04:36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舞台。教师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充分和自由的发展。为此,必须实现课堂教学优化,使其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挑战。
  一、学生的主动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机械、被动的学习,只要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能够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任意的联系,而不是形式的和人为的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学习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学生的接受学习完全可以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新知识能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是有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设计问题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形成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才有活力。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
  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过程。 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对于其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性质不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预习、阅读课本、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那么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否则,如果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讲多少就学多少,在学习上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教学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参与状态和参与度问题――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部分参与还是全面参与。如果是被动参与,学生只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模仿或简单重复,被动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是主动参与,学生能够主动向老师提问,善于独立思考,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如何,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而且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整体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堂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并进行点拨,使知识的掌握水到渠成。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个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
  课堂教学是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然而,继承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还必须具有主动发现、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胆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注重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使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一种民主的、开放的和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发现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接受和发现两种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分突出、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忽视发现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布鲁纳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更重要。“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实现其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教师应树立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机械的学习状况,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此基础上,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江宁初级中学)
如何调动课堂气氛 大学课堂 英语课
1个回答2024-01-24 14:49
小组讨论:给出话题,自由发挥,常用来引出教学内容
角色扮演:经典电影动画片段,或自编故事,发挥创造力
故事接龙:老师给一句话或一系词语,从第一个同学开始自由讲故事,每人一小段,全班轮一遍,最后一个同学给出结尾,这样课堂紧张兴奋度都可提高。
大家分享:牵涉到课堂中的一些问题,老师可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语言并讲出来
记者是怎么调查学校食堂的
1个回答2024-02-10 08:48
微服私访。。。
如何改善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
1个回答2023-11-22 05:04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目前的课堂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师仍然把教学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

2、导学案的编制问题。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还不够落实,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导学案上,没有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诱导、没有对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指导、没有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指令。

3、预习过程中的预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重视不够,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认真的组织安排,学生之间的对学、群学过程没有落实。教师对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学生解决不了的,还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4、展示过程中的表面问题。现在的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参与度不同,很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学习小组的建设问题。从学生的活动情况来看,学习小组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小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还不落实,导致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也不太清楚,组间安排有的没有做到同质。

6、反馈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反馈不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应该伴随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而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不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随机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达到“以学定教”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较低下。

7、学习评价中的激励问题。教师们仍然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劳动付出纳入学习评价中来,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之间的点评还不能形成争论的话题,不能真正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导向、纠偏、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8、课堂教学的监控问题。没有对教师教学工作细节上的明确要求,对课堂管理还比较宏观,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比较粗糙;备课组不能及时地针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教师们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够深入,缺少有效的尝试。

二、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

1、教师观念要彻底转变。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们要把学习知识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调动、指导服务。

2、导学要坚持四个“必须”。一是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过程,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铺垫性、诱发性、过度性问题;三是引导过程必须体现学法指导;四是必须体现教学目标的分步达成。

3、“四学”要注重落实。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学生互学。组内群学。

4、“主导”作用要在展示中发挥。

5、“小组”建设要切实重视。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各小组自主确定奋斗目标和学习常规,明确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安排等工作职责,适当组织才艺类的小组展示竞赛活动。

6、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习评价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7、反馈要做到及时回授。反馈是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的一种信息收集,在这方面,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并注意畅通反馈渠道,有习惯适量的作业和检测,确保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

8、“学得慢”要积极应对。对问题有充分的估计,并有整体的思考;对问题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的形成是有过程的,所以解决问题也必须通过“过程”来解决,做到既有长远的安排,又有短期的目标,分清主次、分步推进,追求点滴的进步和突破。

9、教学过程要精益求精。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把“领导人”的工作放在首位,这就必然要求再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对学生发出的任何一项指令、交给的任何一项任务,教学过程设计,必须是谨慎的、科学的、深思熟虑的。

10、教学流程要因人因科而宜。课时划分应该保持原来的习惯,反对把预习、展示、反馈作为三种课型分开安排的做法,至于每节课上这三个环节各用多少时间,由于学科不同,各学科的课题内容不同,不做统一要求,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精打细算,并灵活处理。

用过《直播课堂》这本书的同学,我可以跟你们做个调查吗?
1个回答2022-10-11 03:28
原文我的物理比较差,还有就是输的排版我也非常的喜欢,所以的物理的辅导书比其他科目的药都一点。不过我先在用直播课堂以后也用直播课堂了。不买其他的了。我喜欢他
的颜色,两栏式的很新颖的排版方法哦。还有我喜欢你们的物理公式讲解哦我就用了
五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
1个回答2024-01-18 09:32
童话书:30%

科普书:20%

故事书:45%

励志书:5%



不过要自己制定一张表格!(*^__^*)...嘻嘻不好意思了~

希望能帮到你!

严禁粘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