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弓字旁加一个儿歌

有弓字旁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3:08

鸟尽弓藏、 左右开弓、 盘马弯弓、 楚弓楚得、 伤弓之鸟、 藏弓烹狗、 跃马弯弓、 弓调马服、 乌焦巴弓、 弓影杯蛇、 楚弓遗影、 弯弓饮羽、 克传弓冶、 良弓无改、 开弓不放箭、 楚弓复得、 蛇杯弓影、 烹犬藏弓、 鞋弓袜小、 鞋弓袜浅、 高鸟尽良弓藏、 弓折刀尽、 櫜弓戢戈、 杯弓市虎、 櫜弓卧鼓、 鸟得弓藏、 弓影浮杯

弓字旁由来?
1个回答2024-03-30 23:00

弓字旁的字一般与“箭”有关系,古代射箭狩猎,所用的工具就是“弓”。比如:弹[tán],弦,张,弛等。

弓字旁 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0-01 18:10
部首为【弓】 的汉字共61个汉字。

总笔画数者漏3:弓
总笔画数4:弖 吊 引
总笔画数5:弘 弗
总扮物笔画数6:弛 弚 弜 弙
总笔画数7:弝 弟 张 弡 弞
总笔画数8:弨 弧 弪 弥 弩 弢 弦 弤 弣
总笔画数厅嫌液9:弭 弮 弯 弫
总笔画数10:弱 弪 弰 弲 弬
总笔画数11:弹 弶 弸 张 弴 强
总笔画数12:弼 强 弻 弾 弽
总笔画数13:彀 彂 彃 彁 弿
总笔画数14:彅 彉 彆 彄
总笔画数15:弹
总笔画数16:彊 彋 彇
总笔画数17:弥 彍
总笔画数22:弯
总笔画数23:彏
一匹马语旁边一个弓打一成语
1个回答2023-12-15 17:34
汗马功劳。。
一个弓字旁一个也是什么字
3个回答2022-08-22 11:45

(驰)
chí
(1) ㄔˊ
(2) 车马等奔跑,快跑:~驱。~骋。风~电掣。
(3) 向往:神~。心~神往。~念。~思。
(4) 传播,传扬:~名。~誉。
(5) 驱车马追逐:“齐师败绩,公将~之”。
弓字旁怎么写
1个回答2023-09-26 16:25

弓字共有3画,笔画顺序为: 横折、横、竖折折钩。

弓(拼音:gō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弓,这是一种射箭的器具。字义扩大,指像弓的东西。因为弓的形状是弯曲的,因此“弓”也有弯曲或使弯曲的意思。“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的动作、状态、器物有关,动作相关如:张、弛、引、弹等;状态相关如彊等;器物有关如弩、弦等。

《唐韵》居戎切。《集韵》《清渣韵会》居雄切。《正韵》居中切,竝音宫。《说文》:弓,以近穷远。象形。《释名》:弓,穹也。前正则张之穹穹然也。《山海经》:少皡生般,是始为弓。《荀子·解蔽篇》:倕作弓,浮游作矢,而羿精於射。

《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慧棚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又车盖橑。《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弓凿广四枚。注:弓,盖橑也。疏:汉世名弓盖为橑子也。

弓写旁的字有那些?
2个回答2023-10-21 05:00
弓偏旁的字 :
弓、
弯、
张、
弟、
引、
强、
弹、
弱、
弥、
弧、
弦、
弛、
弩、
弘、
彀、
弭、
彍、
弹、
弥、
弽、
彆、
弤、
弢、
弙、
弣、
彃、
弼、
彉、
弮、
彏、
弜碰衫、
弾、
弨、
彄、
弬、
彂、
弝、
弫、
弗、
弲、
弿、
彇、
弶慧晌、
彊、
彅、
吊前吵锋、
弡、
弰、
弯、
弞、
张、
弸、
弴、
弪、
彁、
彋、
强、
弻、
弚、
弪、
弓字旁加一个鱼念什么?
1个回答2024-02-22 07:23
这个字读什么我不知道,也打不出,但我查到了下面这个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个汉字背后的古蜀历史 一个古汉字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汉字“弓鱼”,左边为“弓”,右边是“鱼”。“弓鱼”字并不常见,是个会意字,也就说是,古人根据一个事件或一些场景造出了这个字,在当时,这无疑是他们熟知的事件。然而,由于时间相隔太久,“弓鱼”字隐藏的信息以及古人为何要造出这个字,已经成为千古之谜。

奇怪的是,翻阅《汉语大字典》《辞海》,都查不到这个“弓鱼”字。“弓鱼”最早出现,是在陕西弓鱼国遗址出土的青铜鼎、青铜盘上。而历史上,“弓鱼”字并未在其他器物上出现,是个“单纯”的汉字,后人可以不费力气地追查它背后的故事。

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这个“弓鱼”字,是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古蜀历史。三星堆金杖上雕刻着一张弓箭,一条鱼,一只鸟,鱼被弓箭贯穿而入,同样的图案还出现在金沙金带上。金是古代重器,古人将图案刻在金器上,一定意味着战争、盟誓、迁徙等大事。对一个西南民族而言,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情况下,族人或许会用一些符号来记录部落的大事,那么,一张弓箭与一个鱼会蕴藏着什么密码?其实,如果用汉字表示,“弓”和“鱼”组成的恰好就是“弓鱼”字。汉字与成都平原史前金杖、金带上的图画联系在了一起,为何古蜀人想表达的内容会在陕西弓鱼国遗址的青铜器上出现?三星堆、金沙遗址与弓鱼国遗址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一对奇特的青铜立人

疑问从弓鱼国遗址开始。自上世纪70年代始,考古学家在渭水南北两岸茹家庄、竹园沟、纸坊头陆续发现了一批西周时期的墓葬,这里埋藏着一个早已消失的国度——弓鱼国。历史上的弓鱼国是个短暂却充满传说的国度,其首领弓鱼伯一度为周王朝礼遇,史载周武王还曾将族中女子井姬嫁于弓鱼伯为妻。然而,这个国度又是神秘的,没有人知道弓鱼国人来自何方,更无人知晓它为何散发着如此强烈的古蜀气息。

考古学家试图通过出土文物解密弓鱼国古人的身份,考古发掘中,一种钵形尖底陶器在弓鱼国遗址中屡有出现,似乎怎么也出土不完,数千年前,弓鱼国人必定对其有着独特的爱好。历史上,钵形尖底陶器是一种地域性极强的陶器,它的出现,往往与成都平原上的古蜀人联系在一起。从古人普遍使用的陶器中,往往更容易窥探其爱好与所思所想,一个民族绝不会无缘无故使用其他民族的陶器,除非他们之间有着特殊的联系,甚至是一脉相传。

陶器令陕西弓鱼国遗址与成都平原走在了一起,不过,更大的发现却是在1986年。这一年,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在二号祭祀坑出土,他的双手伸在胸前,似乎握着某件物品,看来正陶醉于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中。考古学家发现,弓鱼国墓地出土的青铜人,双手也是极不成比例地握成一圈。青铜大立人与弓鱼国青铜人似乎拥有着相同的身份。

而令后人费解的是,迄今为止,弓鱼国遗址出土的类似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并不止一个,并且竟然有男女之分。茹家庄一、二墓分别为弓鱼伯与夫人井姬之墓,弓鱼伯墓出土了一个男青铜人,井姬墓中则发现了一个女青铜人;女青铜人头带饰品,双手虽也握成一个夸张的圈,却是左右分开的。如果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青铜大立人是古蜀王化身的话,他的身份极为尊贵,发布号令的手势应该也是唯一的,那么,在千里之外的弓鱼国,为何会有两个持相同手势的模仿者,甚至还有一个女人?

弓鱼国青铜人并未像青铜大立人一样经历了残暴的焚烧与击打,考古学家打开墓门时,他们正安然端坐在墓室一角,身边为礼乐器环绕。与墓中尊贵的弓鱼伯、井姬相比,著名学者孙华认为,作为巫师的象征,青铜人只是弓鱼伯、井姬的随葬品,他们的任务是为已经死去的王族服务。如果这个推论不假,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应该也只是为蜀王服务的巫师,然而,这个结论无疑是颠覆性的,后人眼中尊贵的青铜大立人,原来只是一个服务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

弓鱼国遗址如同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影子,不过,并不是所有疑问都能在弓鱼国找到答案:弓鱼国晚在西周,比三星堆古国晚了数百年,它们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弓鱼国青铜人端坐在墓室中,为何青铜大立人却被埋入了祭祀坑?或许,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一场意外的大火中。

3000多年前的一个深夜,熟睡的三星堆人在一片火光与剧烈的浓烟中惊醒。他们发现,国家宗庙已为熊熊大火吞没。三星堆人纷纷赶往宗庙,然而,由于大火过于凶猛,他们根本无法接近宗庙,只能眼睁睁地干着急。高大巍峨的宗庙轰然倒塌,房梁与瓦砾砸在神案上的金器、青铜器、玉器上,昔日悬挂在宗庙之中的纵目面具轰然坠落,青铜大立人或许也难逃劫难,被一根房梁砸成了两半。

当三星堆人再次步入宗庙时,这里已为瓦砾、断壁残垣所掩埋,象征着国家根基的宗庙已化为废墟。祖先流传下来的青铜人、纵目面具、青铜神树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损坏,失去了昔日的神采。宗庙曾经是三星堆古国最为神圣的地方,而现在,尊贵已经属于过去。三星堆人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历史学家之所以猜测三星堆宗庙毁于一场大火而不是战争,是由于古时两国交战,虽有焚烧宗庙的习惯,宗庙中的宝物却不在毁弃之列,而是作为战利品,运送回国,炫耀胜利。《墨子》记载,两国交战,“攘杀其牲牷,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焚烧宗庙往往是家常便饭。不过,昔日齐国伐燕,齐宣王“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将燕国宝物运回齐国;中山国也参加了伐燕之战,并且用从燕国掠夺的上等铜,铸造了著名的中山王铜方壶。三星堆的青铜器、玉器却被掩藏在两个祭祀坑中,显然,敌人是不会如此好心的。

奉献给神灵的神物已被烧毁,在三星堆人眼中,它们已经完全失灵。古代历史上,不少史前部落对于自己认为不灵验的祭祀品,常常会丢弃,澳斯弟亚人在出猎不获时,就会去责打神像。对于这些失宠的祭祀品,三星堆人已不打算继续使用,他们在马牧河畔挖了两个坑,将这些失灵的神物永远埋入地下。三星堆人显然有着足够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祭祀坑平整规则,坑底堆放着小型青铜器、玉戈、玉璋,中间是大型青铜器,最上面则是60余根象牙,令后人觉察不到一点匆忙的痕迹。当变形的青铜器、玉器、金器被尘土湮没的刹那,三星堆人积聚了几个世纪的财富也在那一刻化为乌有,迁徙的号角由此吹响。

一群分裂的古蜀人

崩塌的宗庙最终也带走了古国的稳定,在大多数三星堆人心目中,这片曾经养育他们的土地在大火过后也变得不祥,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要迁徙到何方,三星堆古国内部出现了剧烈的争吵与对峙,庞大的古国在这一刻走向了分裂。

商代晚年的三星堆古国走到了尽头,而在周代,成都的金沙古国与陕西弓鱼国孕育了古蜀文明新的希望。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推断:宗庙焚毁之后,三星堆人欲寻找新的乐土,不过,对于迁徙方向,三星堆人并未取得一致,或许,他们一部分向往成都平原,另一部分则执意往北迁徙。两群三星堆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一场盛大却凄凉的告别仪式后,分别踏上了征途。孙华认为,他们中的一支,来到成都平原,在金沙重新建立了一个堪与三星堆媲美的国度;而远上陕南的三星堆人则命运多坷,在异国他乡,他们必须重新取得耕地、河流、青铜,甚至是强大的周王朝的信任。在渭水河畔,这群顽强的三星堆人建立了“弓鱼国”。而在后人眼中,“弓鱼国”是一个对三星堆有着无限追忆与缅怀的王国,是一个活在过去的王国。

初来乍到的弓鱼国人一度活跃无比,弓鱼伯成为他们新的领袖。西周年间,弓鱼国迎来了一个风光的政治婚姻,周朝王室重臣井伯(一说为井叔)之女井姬下嫁弓鱼伯。历史上的弓鱼国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不得不靠婚姻维持它与周王朝以及临近的矢国、夌国的关系,然而,婚姻带来的和平终究是短暂的,弓鱼国与矢国、夌国之间一度剑拔弩张,一连串的婚姻最终也挡不住弓鱼国走向衰落的脚步。

西周穆王时,矢国逐渐强大,成为关中西部最活跃的诸侯之一,渭水以北的肥沃土地逐渐落入矢国之手,弓鱼国被迫迁往渭水南岸茹家庄一带,依靠渭水天险与矢国周旋。从弓鱼国遗址透露的信息中,后人已不难发现弓鱼人的举步维艰。茹家庄弓鱼伯墓出土的青铜器数量虽多,体形却非常小,制作草率、简陋,呈现出一派衰败的气息;西周中期以后,弓鱼国在渭水南岸的茹家庄、清姜、竹园沟一带的活动踪迹已经模糊不清,此时的弓鱼国已经国破,或者不知迁徙到了何方。在一座编号BRM3的墓中,顺着一条斜长的墓道,考古学家发现,这个具备王族规模的大墓中没有任何随葬品,接近墓室处有一具芦苇包裹的骨架,死者颈部有条痕迹,明显被缢而死。许多学者相信,这个被缢死的古人,或许就是弓鱼国最后一位国王的骨架,在矢国势如破竹的军队面前,弓鱼国终于消亡。自此,有关弓鱼国的传说最终归于平静。
带弓字旁的姓氏
1个回答2024-03-25 18:50
部首为 弓 的汉字:

笔画
# 弓

笔画1
# 吊
# 弖
# 引

笔画2
# 弘
# 弗

笔画3
# 弙
# 弚
# 弜
# 弛

笔画4
# 弝
# 弞
# 弡
# 弟
# 张

笔画5
# 弢
# 弣
# 弤
# 弨
# 弧
# 弥
# 弦
# 弪
# 弩

笔画6
# 弫
# 弮
# 弯
# 弭

笔画7
# 弬
# 弰
# 弲
# 弪
# 弱

笔画8
# 弴
# 张
# 弶
# 强
# 弸
# 弹

笔画9
# 弻
# 弽
# 弾
# 强
# 弼

笔画10
# 弿
# 彁
# 彂
# 彃
# 彀

笔画11
# 彄
# 彅
# 别
# 彉

笔画12
# 弹

笔画13
# 彇
# 强
# 彋

笔画14
# 弥
# 彍

笔画19
# 弯

笔画20
# 彏
带有弓字旁的字有哪些
2个回答2022-12-21 23:58

部首为 弓 的汉字(共61个汉字)

总笔画数3:弓

总笔画数4:弖 吊 引

总笔画数5:弘 弗

总笔画数6:弛 弚 弜 弙

总笔画数7:弝 弟 张 弡 弞

总笔画数8:弨 弧 弪 弥 弩 弢 弦 弤 弣

总笔画数9:弭 弮 弯 弫

总笔画数10:弱 弪 弰 弲 弬

总笔画数11:弹 弶 弸 张 弴 强

总笔画数12:弼 强 弻 弾 弽

总笔画数14:彅 彉 彆 彄

总笔画数15:弹

总笔画数16:彊 彋 彇

总笔画数17:弥 彍

总笔画数22:弯

总笔画数23: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