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一家三口读古诗:山亭夏日(唐 高骈)

2018-08-16 07:00:04思玉_壹佳剧社04:09 4.8万
声音简介

山亭夏日
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 骈 的 《山亭夏日》 描 写 的 是 几 月 ?

四月:蔷薇花开 所以是四月 四,五,六是夏天,阴历

唐·高骈de《山亭夏日》 的全诗是什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唐)高骈拜托各位了 3Q

夏季天长了,绿树枝叶茂盛,树阴非常浓密;池塘中水平如镜,映照着楼台的倒影。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院子里充满了花香。 写了树荫 池塘 花架等处的景色 把山亭幽静的景致的特点表现出来

《山居夏日》高骈(唐)

山亭夏日 高 骈 [唐]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诗《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是唐末大将高骈的诗作。全诗以写景见长,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写山亭夏日风光,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一、《山亭夏日》全诗: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山亭夏日》译文: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三:词句注释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2、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行闭山秋月。”         3、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四、《山亭夏日》整体赏析         第一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  档中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态纳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第四局、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作者简介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孙。幽州(今北京西南)人。时代为禁军将领。唐昭宗时历淮南节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唐僖宗时任淮南节度使、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镇压黄巢起义军。后拥兵扬州,割据一方。终为部将毕师铎所杀。《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唐诗 对雪(高骈)

(唐)高骈《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注释: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赏析: 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山居夏日》的作者高骈中的“骈”字怎么读?

骈,读音:[pián]

《山居夏日》的作者高骈中的“骈”字读什么音

拼 音 pián   生词本 1.两马并驾一车:~驰。 2.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句。~俪。~文。~体。~枝。~衍(并列相连)。 〈动〉 (形声。从马,并声。本义:两马并驾一车) 同本义 骈,驾二马也。——《说文》 然后得乘饰车骈马。——《尚书大传》 骈驰翼驱。——嵇康《琴赋》 又如:骈马(二马并驾的车) 并列 骈死于槽枥之间。——唐· 韩愈《马说》 骈部曲。——班固《东都赋》 又如:骈集(肩并肩聚集);骈田(并列连属。也作骈填,骈阗);骈字(两字组成的词语,包括合义复词和衍声复词。如天地、自然、仿佛等);骈化(并列化生) 并联;合并 曹共公闻其骈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又如:骈然(连接的样子);骈胁(肋骨连接在一起);骈骨(两骨相连);骈干(胁骨相连);骈石(两两相连的石头);骈合(合并) 聚集;罗列 。如:骈聚(聚集);骈演(同台演出);骈齿(前齿并生为一);骈骈(众多、繁盛的样子);骈蕃(多而丰厚);骈罗(并列,罗列);骈阗(众多;聚集);骈戮(骈诛。一并被杀) 〈名〉 通“胼”。胼胝,手掌脚底上的硬皮 是故禹稷骈踬。——《孟子·滕文公下》 文体名。见“骈文”( piánwén)

唐代诗人高骈《对雪》的意思

高骈《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注释: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赏析: 此诗借物抒怀,写得别具一格。诗人闲坐窗前,欣赏那纷纷扬扬的大雪,转瞬之间,青青的竹枝已变成了白色。为这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他登上高楼,放眼望去,只见那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的“恶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了,多么令诗人痛快!这里的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多少感慨与不平!

《对雪》唐·高骈的全诗

对 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会被大雪覆盖了。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