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卫风.木瓜》

2024-03-07 20:34:45杨子居06:40 2.8万
声音简介

现在我们来学习《诗经》中最为人传诵的名篇之一,《卫风》的最后一首诗《木瓜》。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jiǔ。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句本身很好懂,言有人虽以微小之物赠我,而我回报以重宝,犹是如此,还觉得不足以为报,但愿能与之长久交好。

    木瓜、木桃、木李,都属于同一科的植物,花色鲜美、果实芳香,枝叶扶疏,是很好的观赏植物。琼琚、琼瑶、琼玖都是美玉的名字。

    这样一首简单的诗何以能长久流传且脍炙人口?

    从形式上分析,它不是通常的四言诗,而是五言与三言交错,读起来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非常优美。

    从情感上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情谊之可贵已经超越了贵贱之世俗区别,非常真诚。

 

    那么,它到底是写给谁的呢?《毛诗序》认为是“美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

    卫国历史上曾被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戎狄大败亡国,后来由于齐桓公的大力协助,在漕地有文公中兴,得以复国,我们学过《定之方中》,写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卫国人感念齐桓公的恩德,无以为报,但求能长久为好,这是解释得通的。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男女相赠答的恋爱之诗,此说可能更投合年轻人的心意,亦说得通。

    但我们亦可以敞开心扉,回想自己的生命历程里承载了多少生命的恩德,还有言说不尽的天地之恩、国家之恩,种种恩德实在非任何有价之物能够报答,报答的方式当如圣贤的教导那般,“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以精进求道、利乐有情来回报众生,来“永以为好”,“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此学,这首诗便学到高贵庄严处了。

 

    庄严过后,再深情一回,带大家读东汉张衡的《四愁诗》,因与《木瓜》有异曲同工之美妙。这位张衡,不仅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科学家,我们读此诗,亦知他的文学造诣之非同小可。这首诗其实所抒发是他见东汉朝政日益衰败,自己又无以报国的愁怨:

 

                     四愁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琴琅玕láng2gān(神话传说中的仙树),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chān褕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由一首短短的《木瓜》说开来,庄严一回,深情一回,这就是今天的学习,祝大家周末快乐。

 

 

木瓜卫风的故事?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讲的是有一对情侣,互相喜欢,他送她木桃以示情意,而她则拿出最珍贵的琼瑶(指佩玉)送给男子,并说“非报也,永以为好也”。此诗句表面意思是女子对男子的盛情回报,但仔细品味,却是中华民族知恩图报优秀传统美德的浓缩。

关于诗经卫风木瓜的成语有哪些?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典故: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关于诗经卫风木瓜的成语有哪些?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典故: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木瓜《诗经国风卫风》出自于哪里,是谁的故事

  《国风·卫风·木瓜》出自《诗经》。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作者不详。   关于“谁的故事”,历史上争论很多,并没有一致的说法。如:“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等。现代学术界大多认同为“男女相互赠答说”,认为它是爱情诗,是一首描写相悦的男女间物物相赠,以图永远相好的诗歌。其中的“木瓜”、“琼琚”等,都是文学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并非具体之物。而其中的“我”、“之”也非特定的人物形象。 ‍

诗经·卫风·木瓜

1,都是美玉的意思 2."投"之意为:"投掷.将礼物掷过去,表现情人传情时的含羞情态".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改编的其他版本

我好爱你 ——根据诗经《木瓜》改编 通辽市实验小学二年七班 聂瑞轩 有一位书生去旅游,可是他忘带吃的东西了。书生看见一个小女孩在树上摘木瓜,他就盯着这个小女孩。小女孩看见书生盯着自己,就扔给书生一个木瓜,书生就把自己的玉佩送给了小女孩,小女孩说:“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书生说:“你要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木瓜。”小女孩说:“你吃完木瓜我再要。”书生听从了小女孩的话,就把木瓜吃完了,小女孩就把玉佩还给了书生。 第二天,书生又去游玩,在路上又看见小女孩在摘桃子,书生又盯着小女孩,小女孩看见书生又盯着自己,又扔给书生一个桃子,书生又把自己身上带的玉佩送给小女孩,小女孩又说:“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书生又说:“你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桃子。”小女孩又说:“你吃完桃子我就收下玉佩。”书生听从了小女孩的话,又把桃子吃完了,书生吃完后小女孩又把玉佩还给了书生。 第三天,书生去游泳,在小路上书生还是看见小女孩在摘杏,书生还是盯着小女孩,小女孩还是看见书生盯着自己,小女孩还是给了书生一颗杏,书生还是把玉佩送给了小女孩,小女孩还是说:“我怎么能要你的玉佩呢?”书生还是说:“你不要玉佩,我就不吃杏。”小女孩还是说:“你吃完了我再要玉佩。”书生还是听从了小女孩的话,还是把杏吃完了,书生把杏吃完后,小女孩还是把玉佩还给了书生。 第四天,书生去散步,看见小女孩在公园里玩,书生对小女孩说:“你真聪明,我老被你耍,我真喜欢你,我真爱你。”

木瓜(《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

那一天她叫我来到大树下,给我硕大好吃的木瓜吃;我很开心我很欢喜,无以为报,回赠给她一块红色的美玉,希望她如此美丽。有一天,我在河边碰到了她,她给了我一颗甜美滋润的桃子,我很开心我很欢喜,无以为报,回送她块美玉,希望爱能如此美丽。又一天,她送给我了酸甜的红李子,我很开心我很欢喜,无以为报,送给她黑色的玉,希望和她永远在一起。

在诗经卫风中,木瓜全诗是什么意思?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琼琚、琼瑶、琼玖: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翻译: 他送我木瓜,我拿美玉回报他。不是为了回报,是求永久相好呀! 他送我红桃,我拿琼瑶回报他。不是为了回报,是求永久相好呀! 他送我的是李子,我拿琼玖回报他。不是为了回报,是求永久相好呀!

《木瓜木瓜》

《木瓜木瓜》前52集已经制作完毕,前13集已经获得发行许可证,其余正在申请过程中,将于近期获得发行许可证!《木瓜木瓜》将于近期与电视台达成播出协议,期待的朋友就可以马上欣赏到这部美轮美奂的动漫了!

《诗经·卫风·木瓜》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琚”是指什么?

“琼琚”是指美玉。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将木瓜投赠于我,我拿美玉作为回报,比喻两个人相互赠答,礼尚往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