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欧阳修篇】醉翁欧阳修

2018-09-17 10:00:45我是芝麻君11:28 1.1万
购买 | 119 喜点
声音简介

醉翁亭欧阳修夕阳西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断肠人在天涯

醉翁亭记欧阳修为什么要喝醉

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中写景的成分很重,又多次提到醉字,这是无足怪的。因为既是写亭,自当写出亭的景色;又因亭名“醉翁”,自当写出命名之意,这些全属必要的烘托。文章开始写望琅岈,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八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出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体会到的,着还不足为奇。等写到“滁人游”“太守晏”“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就非同寻常了。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于,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一篇主旨。

欧阳修在醉翁亭中的形象

一个字:醉。

欧阳修《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庆历五年,作者因为革新派范仲淹辩诬,被贬为滁州(今属安徽)知州。次年,自号醉翁,写下这篇《醉翁亭记》,时年40岁。醉翁亭,在今安徽滁县西南七里。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处,在琅琊古道之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醉翁之意究竟是什么

出处 宋·欧阳修《醉瓮亭记》。原意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这一句就可以完整表达出来了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

有不对的地方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名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心情

《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