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文化篇-这是最好的时代

2023-05-27 21:31:05赵冬梅老师18:37 4.4万
声音简介

一.思维导图


二.文稿原文

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赵冬梅,欢迎收听“冬梅讲国史”。今天我们终于要讲宋朝了。这是我所研究的朝代,也是很多年轻网友梦想穿越回去的朝代。我2010年出版的《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是一本制度史研究专著,并不容易读,可是竟然有网友留言说是“宋朝穿越必读”,这个评价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赶忙又让老板加了5个羊肉串!出于对抽水马桶和淋浴的高度依赖,以及对女性工作机会的珍惜,我本人是拒绝穿越的。然而,能有这么多的年轻朋友选择宋朝作为穿越目的地,还是让我感到很欣慰。


传统的穿越目的地肯定不是宋,而是汉唐,更确切的说,是汉武帝前期的汉和安史之乱之前的唐,因为这是华夏民族最具扩张力的时候,“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凯歌入汉关”,这样的句子,激荡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读来令人血脉贲张。在汉唐的穿越想象中,穿越者给自己设定的角色其实多半是皇帝,至少是将军,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中的那“一将”。汉唐的穿越想象,看不见“万骨”,更看不见“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蚀骨悲情。穿越的热门目的地从汉唐转向宋,表明中国人看历史的心态开始摆脱鸦片战争以来的委屈,趋向平和,并且开始关心个体的命运,欣赏优雅、沉静、细密的和平之美。


能够选择宋朝作为穿越目的地的朋友,不再执着于“万国来朝”的天朝想象,而是接纳“天有二子”的事实,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宋辽、宋夏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事实。穿越到宋朝,角色的设定必定是读书人,可以寇准、范仲淹、韩琦、包拯,可以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可以二程,可以三苏,可以苏黄米蔡,也可以柳永、小晏(几道)。宋朝的疆域没有办法跟汉唐相比,但是宋朝士大夫的天地与心胸并不因此而坍缩。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立朝仗义,可执国柄,却强敌,“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当仁不让君与师。他们治民有道,亦有术,修渠凿井以便民,以工代赈以救荒,兴建学校,推广教育,以利民为政绩。公务之暇,退闲之后,贬谪之中,他们诗词唱和,书画怡情,以茶以酒,或阐释经义,或著作史传。东京梦华,令人神往;你若穿越,我不阻挡。如果可能,替我给苏轼捎个好吧。


�若论个人的读史感受,我窃以为,11世纪中期,北宋东京曾经出现过帝制时代儒家政治所能取得的最好成绩:“吏治若媮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官僚队伍的效率并不怎么高,但是没有残忍刻薄的官员);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刑法的执行似乎很松弛,但是法官大多公平正直)。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朝政不是没有弊端,但是不足以败坏大局;大臣之中不是没有小人,但是不足以改变良好的风气。)(《宋史·仁宗本纪·赞》)这是一种并不纯净整齐的中庸的美好,它容纳了人性的复杂,因而是真实的,按道理讲,应该也是可以长久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点,不仅仅是我的读史感受,也是宋朝当时人的感受。华夏第一政治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把截止到宋朝为止的华夏历史分为“王政”和“霸政”两个时代,他观察到,自从平王东迁进入“霸政时代”以来,“上下一千七百年间,天下一统者,五百余年而已,”而这500余年中间,又有着数不清的小动乱,并不太平;唯独本朝,自从979年太宗平定北汉,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基本上做到了“内外无事”。通过历史比较,司马光得出如下结论:“三代以来,治平之世,未有若今之盛也。”差不多同时,大儒程颐表达了同样的本朝自豪感,他说:“尝观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五事:如百年无内乱;四圣百年(经历了四个皇帝、统治一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改朝换代和平进行,甚至开封城内的商铺都照常营业,未受影响);百年未尝诛杀大臣(一百年没有杀过大臣);至诚以待夷狄(与周边落后民族政权和平共处)。”


北宋中期的人们相信,“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超越古今,三代以后属第一。但是,北宋人对于本朝政治的批评,却可能是华夏政治史上最为密集、激烈和尖锐的。


公元994年上元节,第二任皇帝宋太宗在端拱楼举行盛大的上元招待会,发表了题为“理乱在人”的重要讲话。他说:“我常常感念上天保佑,才有了眼前这样繁荣昌盛的景象。现在想想,才明白天下的治理和混乱都是取决于人的努力的。”宋太宗的话,虽然有自我吹嘘的嫌疑,终究还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的。皇帝讲完,照道理就该轮到群臣山呼万岁,高喊“陛下圣明”了,对吗?可是你能想到宰相吕蒙正的回应是什么吗?吕蒙正说:“京城是皇帝所在,全国的官员老百姓都趋之若鹜,这里集中了全国的精华,所以才会有我们眼前的繁荣昌盛。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是这样的。远的不说,就在都城以外,只要走出几里地远,就会看见饿死冻死在路上的人。我愿陛下把目光从眼下伸向远方,这将是天下苍生的幸运。”上元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在这样普天同庆的喜庆场合,宰相却拒绝配合演出、粉饰太平,皇帝虽然一时尴尬,却也只得听纳。


1040年代初,宋夏在陕西开战,老百姓负担加剧,南方的一些州军出现了小股“盗贼”,规模其实并不大,但是白昼入城、公然劫掠,影响极其恶劣。朝堂之上,有人指责朝廷处置不当,言辞激烈:“……按照朝廷一贯以来的处理方式,早就应该贼满天下了……现如今盗贼蜂起,已现星火燎原烧满天下之势,倘若朝廷还是担心得罪那些无能的官儿老爷们,不早做主张,只怕盗贼会越来越多,占据州县,自立为王。到那个时候,天下苍生该怎么办?江山社稷该怎么办?朝廷即便是想要守住开封这一城一池,还能够安稳得了吗?!”这又是谁在说,对谁说?说话的人是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富弼,听众对象是仁宗皇帝。有问题就要面对,唯有直面才能解决。


“……古代的圣人,无事之时常怀忧虑,遇到事情反而无惧……陛下却是没事不忧虑,有事就恐惧……宫中宠姬上千人……国家财政困难,老百姓日子愁苦,宫中赏赐却从无节制。主管财政的不敢争辩,宰相大臣不敢劝阻,底下人奉宫里的条子办事,比处理军机要务还要麻利……”这又是谁在批评谁?批评的对象是皇帝(宋仁宗)、宰相府和三司(财政部),批评者是年轻的官员苏辙。苏辙的文章其实是考试答卷,命题作文,言辞慷慨,严重跑题,说的也不全对——他太年轻,无法理解皇帝人生的无奈。然而,被他批评的人,包括皇帝、宰相、三司使都承认,这个年轻人指出的问题的确是存在的。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小苏还是被录取了,因为,这一场考试要寻找的,正是能“直言极谏”的人。


在那个时代,没有人认为批评能够损害本朝的伟大。司马光以历史学者的严谨,论证了本朝是“三代以来仅有”的治平之世。但在同时,他也是一个最称职的批评者。司马光做了四年零三个月的谏官,共上谏书一百七十多道,平均每个月三至四道,差不多是最勤奋的谏官。被他批评过的人,首先是“今上”,然后是后宫的宠妃、傲娇的公主、弄权的宦官、膨胀的外戚,再然后是以宰相为首的文武百官。在司马光的眼里,朝廷的长治久安是第一位的,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只要危害了朝廷的治安,都必须予以纠正。批评错误与赞美成就,是司马光忠诚于宋朝的方式,这是“大忠”之爱。


南宋赵汝愚编有《国朝诸臣奏议》,专收批评文字;现存几乎所有宋朝官员的文集之中都有对朝政的批评文章。在宋朝的政治制度中,存在着专司批评的官员——台谏官。而台谏官绝非唯一的意见群体。通过不同的制度渠道,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各级各类官员人等的意见都有可能“上达天听”。“防范壅蔽”,保持皇帝和朝廷的信息通达,是宋朝政治的重要目标。在宋朝的政治传统当中,批评被认为是保持政治机体健康的法宝,他们相信“国事成败在宰相,人才消长在台谏”。


御史台和谏官并非宋朝的创造,也非宋朝所独有,然而纵观中国历史,监督与批评如此成功地发挥着帝国政治的纠错功能,似乎唯有北宋东京。原因何在?


帝制时代,大的政治结构都是君--民,让朝代与朝代拉开距离、时代与时代发生变奏的,第一是开国之君的见识、襟怀与格局——本朝传统,从这里开端。第二是守成之主的性格、心理与教育——皇权在本质是至高无上,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因此,守成之主是否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性格如何,心理状况怎样,会深刻影响王朝的政治走向。第三是官僚集团的整体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否出现分裂。选拔的方式决定了官僚的平均素质,杰出人物的标杆作用塑造官场风气,而官场风气会决定大多数平庸之辈的精神面貌。皇帝的好恶在很大程度会影响谁能脱颖而出,成为杰出人物。但是官僚对于皇帝并非不能制约。先儒的教导赋予他们引导皇帝的精神特权,然而在现实之中,要想对皇帝进行过教导,官僚集团必须在大面上保持团结,不能出现明显的分裂,比如党争。一旦分裂,陷入小群体的利益之争,官僚跌下道德制高点,便失去了教育引导皇帝的资格,必然沦为皇权的奴仆。


用以上标准来衡量,北宋政治得天独厚。对于本朝五事“超越古今”的原因,程颐的解释便着眼于开国皇帝的英明睿智,他说:“此皆大抵以忠厚廉耻为之纲纪,故能如此。盖睿主开基,规模自别。”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只有三十五岁,身体强健,心态平和豁达,他出身军人,经历过生死考验,对于生命和“人心”都有一种特别的珍惜。就像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所说的,太祖爱民,一切政令“以安利元元为事”。接下来的太宗,在宋朝历史上具有“第二开国皇帝”的意味,他大开科举之门,提拔新进士,开创了宋朝的以文官包打天下的政治格局。再接下来,真宗保守太祖、太宗留下的基业,能够听得进不同意见,在关键时刻启用了自己有所忌惮的能臣寇准,以务实的澶渊之盟奠定了宋辽之间的120年的和平,后来大搞神圣崇拜运动,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消耗,功过相抵,不算败家。再接下来,仁宗性格温和,敬畏天道人心,克制私欲,坚持和平的对外原则,没有滥用民力;在统治集团内部,他维护言路畅通,不偏听偏信,保持了谏官、御史制度的有效。


从开国之君太祖到守成之主仁宗,就像程颐所说的,“四圣百年”,皇帝的人选基本靠谱。所以,才有了司马光所说的“三代以来数第一”的成就。当然,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问题的,让我们再一次回顾《宋史·仁宗本纪·赞》,一共四句:


“官僚队伍的效率并不怎么高,但是没有残忍刻薄的官员。刑法的执行似乎很松弛,但是法官大多公平正直。朝政不是没有弊端,但是不足以败坏大局。大臣之中不是没有小人,但是不足以改变良好的风气。”


这四个句子,句式特点相同,都用“但是(而)”联系起来的两个小句子。“但是”之前意思是委婉的负面,“但是”之后是直接的正面。我们前面解释的时候,用的是正面意思,现在把负面意思联系起来,就是百年统治之后宋朝的主要(但不是全部)问题了:官僚队伍效率不高,刑法松弛,朝政存在种种弊端,大臣良莠不齐,君子小人杂用。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问题重重的时代,两者并不矛盾。未来是更好还是更坏,取决于人们的选择。我们下次再讲。谢谢大家。


一.文稿原文:


1.坍缩:指恒星的物质收缩而挤压在一起。在恒星生存期的某一阶段,其内部温度将会降低。在引力作用下,恒星内部物质的原子结构会遭到破坏并挤压收缩。一切都是引力干的。 是引力把星际云中的物质集聚起来形成了恒星。是引力在与因为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向外的辐射压相平衡,保持了恒星的稳定。也是引力使恒星坍缩的。


2.�壅蔽:隔绝蒙蔽。多指用不正当手段有意隔绝别人的视听,使人不明真相。



应用题53

乙的速度每小时x千米 5*3+3x=2*25.5 x=12 乙的速度每小时12千米

爱上53岁老男人

老男太有魅力,女人也不缺.玩玩可以,不能当真

人到53怎么活为好?

为自己而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得快乐自由,因为前半生为家庭活,后半生为自己而活。

有关一个女孩和汽车的电影 车上面写的字是 53号

我也想知道,谁知道啊

果宝特攻第三部为什么没有53集

不是很清楚啊

侠岚53什么时候更新

侠岚3星期几更新

柯南53讲什么啊

VOL.53 发售时间:2006年2月17日 作者:青山刚昌 页数:192页 税后价格:410日元 收录内容: FILE.1 红莲 FILE.2 金色 FILE.3 初夏的熏风 FILE.4 纯白 FILE.5 怪人二百面相 FILE.6 一年级B班大作战 FILE.7 只有一个目击者 FILE.8 钉与蛇 FILE.9 铁锤的原形 FILE.10 不可思议的打工 053《迷样的凶器杀人事件》 对应漫画: 动画原创 播映时间:1997年04月07日 简介:柯南与兰、小五郎在悠闲散步的时候却听到了惨叫声,当赶去声音传来的公寓看时,井本氏死在了阳台上。

看图知成语53

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 魏王回答道:“我会相信.” 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我是一名53岁的妇人

腹涨的原因很多,既有全身因素,也有胃肠道局部因素。任何全身的重要病损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比如肝炎、肝硬化、心力衰竭、肾脏功能衰竭、重度贫血、肿瘤、糖尿病、结核、药物刺激等等;

4÷53÷920

4÷53÷920 =4×35÷920 =125×209 =163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