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_李贺

2013-11-17 15:18:18白云出岫00:39 78.6万
声音简介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文朗读 白云出岫录制

李贺 雁门太守行中燕脂的解释

燕脂在这里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

李贺的诗 雁门太守行 全诗原文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利用了一个典故 抒发了作者忠心为国的情怀 我是初三毕业生 刚刚学过 不会错 选我啊

假如你穿越到了古代,想对李贺《雁门太守行》说什么

答,肆岁乎 假如雀老你穿越到了古代,想对李贺《雁门太守行》说什么? 假如我穿越到了古代,想对李贺《雁裂悉门太守行》说,我也要把穿现代穿越到古代的这种行程,著书立传以后人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哪两句感叹战争的惨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就这两句应该是全诗最能形容战争惨烈的了。战场上只有大量伤亡,流血成河才能旁泥土都染上血色。

李贺的成语李贺的成语是什么

李贺的成语有:以桃代李,李代桃僵,可喜可贺。 李贺的成语有:李广不侯,李郭同舟,恭贺新禧。2:拼音是、lǐhè。3:注音是、ㄌ一ˇㄏㄜ_。4:结构是、李(上下结构)贺(上下结构)。 李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李贺LǐHè。(1)(790—816)字长吉,唐代福昌(现在河南省宜阳西)人。南园,是李贺在家读书的地方。他写了《南园十三首》,慨叹当时有许多作品不切合实用,悲秋一类诗文用在战争中无济于事。 二、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790~816)_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_人。唐代诗人。自幼聪颖过人,七岁能辞章,工于诗文。为诗不先立题,喜用奇字异辞,想像力丰富,风格独特。宪宗时为协律郎。著有《昌谷集》。 三、网络解释 李贺(唐代诗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关于李贺的诗词 《少年乐用李贺韵》《读李贺歌集》《李贺晚归图》 关于李贺的诗句 囊里短歌唐李贺别驾锦囊夸李贺别驾锦囊夸李贺 关于李贺的词语 投桃报李恭贺新禧奉申贺敬桑中生李燕雀相贺桃李年道傍苦李李郭同舟谨具贺仪以桃代李 关于李贺的造句 1、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 2、李贺随着众人按照序齿逐一向前拜见,皆口称世伯。 3、李贺、杜牧与李商隐,中晚唐交叉时期诗人,诗歌创作主要在唐宪宗至唐宣宗时期,历经六朝,他们是中晚唐诗坛上比较特别的三位诗人。 4、草暖公园取自李贺诗句“草暖云昏万里春”。 5、李贺诗歌以其奇崛冷艳、朦胧晦涩、虚幻荒诞的独特个性而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近乎病态心理个性的影响。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李贺的详细信息

李贺作诗的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雁门太守行的典故?

雁门太守行 唐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典故: 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雁门太守行中有哪2处典故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 雁门太守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中有哪2处典故

玉龙,易水,黄金台

雁门太守行中有哪2处典故?

《雁门太守行》中的两处典故是:“易水”和“黄金台”。“易水”出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也叫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立。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