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9 敦煌史话1 沙漠中的绿洲

2019-04-05 18:54:43张法中33:16 12.2万
声音简介

音乐

霍尊:九色鹿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九色鹿》录音

音质略差,我超级迷恋那时候的声音。

Music sounds better with you:free as a bird

(列侬遗作,只有创作时的demo,后来被beatles其他成员重编,用列侬的声音加上相对现代的编曲,成了beatles最后的名作,我放的是一个翻唱版本,想听原版自己到网上找)

John Powell:Assassin"s Tango

解男:西域之路

正文:

敦煌博物馆的院子里有一个长条石,上面刻着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话: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敦煌,说起来即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梦魇。

封面:1908年的敦煌

下图:1908年伯希和团队在敦煌


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两个相邻的大山脉,北边是天山山脉,靠南的是祁连山脉。在这两个山脉中间(注:严格意义上讲这句话是有问题的,因为河西走廊以北是合黎山,只是属于天山余脉。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祁连山和阿拉善高原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平原,因为处于黄河以西,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中国和西域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中非常重要的连接段,西面以前就是外国,东面就是中国内地。而在这条要道里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曾经承担着类似海关的作用,也是一个巨大的贸易中转站。这里因为大而被称为敦,因为繁荣而被称为煌,是为敦煌。

公元366年,有一位从内地来的和尚,法名叫乐僔,在这里开凿了第一个石窟(今天的275号窟)。随后法良和尚开凿了第二个(今天的268号窟)。从此开启了敦煌漠(莫)高窟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

268号窟的飞天


那时候的飞天还是男性,造型简单,线条也很粗糙。

272窟的飞天


一般飞天都赤裸着上身,画家就会用两个圆圈加两个圆点来表示乳房,而且一看就是男人的胸部,宽大而且平坦。然后还会用一个更大的圆圈加一个圆点来表示小腹,那个圆点不用说,肯定就是肚脐了。这样加两个边缘线就是身体,脸部画的也很简单,大圆圈表示脑袋,两个小圆圈表示眼睛,一个竖钩算是鼻子,两撇像八字胡的东西,实际上是当时人们不理解颧骨和法令纹的关系,错误的归纳出的形状,嘴干脆就省了。

那身体上的绸缎,软绵绵像面一样毫无轻盈感。

北魏时期,皇帝派东阳王拓跋(元)荣来镇守敦煌,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他的带领下,石窟开凿进入了一个小高潮。

北魏时期的第260窟

能看出来,仍然是外国画家画的,因为造型没有中国传统美学的那种精致,同时还多了一写体积感。他们这个体积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就是用几种不同深浅的颜色,深的在最外侧,一层层画到最浅的地方,我之前在印度看到了他们画树也是这么干的,所以树木看起来有体积感,张僧繇的凹凸花估计也是这个技法。但这种技法注定在中国实行不开,中国画本身是覆盖力比较差的,我们看到古代的着色通常情况下颜色都很鲜艳,因为颜料本身调和能力差,一调就脏了,所以印度这种需要调出好几个色度的方式在那个时候肯定是要被pass的,就算今天,国画的调色仍然没有油画好,这也算是他的一个缺陷吧。

九色鹿(鹿王本生)第257窟


这个洞窟同样也是开凿于北魏时期,洞窟本身已经不像这张图这么完整艳丽,这是人们依据现有情况复原的。人物仍然是不太给力,但整幅画面的安排却也算精巧。画面从左到右分成了四段,做左边蓝色的河水中鹿王驮着落水者,第二幅落水者跪在鹿王面前作出承诺,第三幅稍靠上一些,是鹿王在睡觉,接下来就是重点,鹿王与国王会面。故事说清楚了,那我们从艺术角度上怎么看待这幅画呢?首先这幅画装饰性非常强,色彩饱和丰富,蓝色和绿色已经开始出现,这是很重要的事,更早的时候人们花花是很少用到这两个颜色的,因为这种颜料本身来自于很贵重的石青和石绿矿石(注:也有说法是敦煌当时用的这两种颜料来自于印度,叫做砂青和砂绿,和青绿山水用的还旅游不同,但贵重是一样的贵重),很难大面积的应用到绘画上。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在中国出现,隋代才有了因为他们而得名的青绿山水。在这幅鹿王里,青绿出现了,也能说明这幅画的重要程度,同时也大幅增加了色彩的艳丽程度。

这是在色彩层面,在造型层面这幅画也同样装饰性十足。我们看鹿王和马匹的刻画,重心稳定,有具有动感。马匹的线条已经完全失去功能性,马腿都是弧线的,就是要美。画家的欲望毫无遮掩的展现了出来,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小草也是一样,弯弯曲曲又因为流畅而保持着韧性,图案化的花朵恨不得马上就把种子散到大自然里面去。一副简略但充满趣味的作品,让人看着像听到那个故事一样的陶醉。


第285窟发愿文


285窟佛像


这个佛像长得相对比较清瘦,面部特征也很接近中国人的样子,高挑着眉毛,细小的眼睛,棱角分明的嘴唇,那个表情也不像普通的佛,更像是一个唱戏的,或者某个清高的公子。这个形象不仅在敦煌,在所有佛造像里都很罕见,从造型的成熟度上看,这绝对是个大手做的,比一般的大师傅牛很多,但咱们不知道名字。这位大手肯定是个中国人,闹不好还是位知识分子。这个窟里所有的东西都有着明显的中国印记,看来这位大手就是洞窟的总设计师。

285窟:伏羲与女娲


285窟:500强盗成佛

同样是印度式的装饰风格,人物画法。但是画里边的建筑却是中国建筑,有中国特有的庑殿顶,或者叫五脊顶,故宫(双层的为复合庑殿顶)或者任何一个仿古建筑都是这个顶。这个建筑形式绝对是中国的,甲骨文上都有记载。

285窟:沙弥守戒自杀


如果我不讲那个故事的话,你能相信这是一个关于佛教的画吗?这不就是江南人士画的美女和官员吗。说他是女史箴图也没问题,说他是某个爱情故事也可以,从人物造型,服饰,到线条表现,完全是中国化的。人物身上那个粗糙的立体感也完全消失了,仅仅靠线条,靠动作,人物位置以及服装来表现,这不是就是中国画的那些要素吗。

东阳王拓跋荣之后的几十年里,历任刺史们都以开窟兴佛为荣,周武灭佛时期,在任的瓜州刺史名字叫于义,爵位是建平公,不仅通过巧言保住了莫高窟,还未莫高窟贡献了当时最大,也是现在供养人最多的一个窟,第428号。


供养人体系在全世界都通用,世界上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凡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坛画就是这样的,上边是上帝,圣母,天使唱诗班之类的。下面核心的场面是羔羊颂,好多的人,当时各个都能叫出名字。再往外,有几个比较大的人物,这几个人就是供养人,实际上就是出资画这幅画的人,他们要求画家把自己画在羔羊颂的环境里,好像亲自见证了那个时刻一样。

羔羊颂部分


那个时刻是个什么时刻呢?圣约翰在启示录里说:我观看,见到许多的人,没有人能够数的清他们是从各国各族各泯各方来的,站在羔羊和宝座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榈枝。这个场景是耶稣最终胜利的意思,耶稣成了世界的王。圣约翰预言,那是所有基督徒最终胜利的一天。圣约翰活在罗马时期,基督教还在受压迫,所以这个预言有很强的鼓舞人心的作用,后来也被沿用了下来。达官贵人们出资修建教堂,找大画家画这样的画,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虔诚,无论是对谁,上帝也好,自己也好,或者大众也好,反正这是一种宣扬。这样的东西在欧洲有很多,在敦煌也同样多。


今天的敦煌莫高窟一共有735个洞窟,但历史上的数目可能比这个还要多很多。我们刚才说了从前秦一直到北周,这么热闹,到底已公开早了多少个窟呢?今天看只留下四十个,猜测当时应该也不会超过200个,可见在乱世里,光靠大家自己募集的那点钱,那点单纯的热情,开凿石窟真的是太艰难了。即使政府支持,即使商贾云集,但是乱世就是乱世,所谓倾巢之下没有完卵,敦煌真正的辉煌,还得等到下集,一切都好起来的时候,敦煌也就更好了。


入群福利

如您已购买《张法中讲中国美术史》,请添加小助手微信ZFZAssistant01,加入VIP粉丝交流群。






敦煌的沙漠里有什么好玩的?

我还是两年前去的敦煌,各大景区都结束之后去参加本地一个露营活动,好像是叫漠葛,在沙漠深处有一个营地,骑骆驼,越野车,很是舒服

小度敦煌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沙漠是长时间的缺水干旱造成的。这里的沙漠也不例外的。

敦煌的沙漠有什么好玩的?

去敦煌玩可以找漠葛户外俱乐部,他们的沙漠露营,无人区穿越的线路都是很好玩的,营地的烤肉也是很好吃

沙漠中为什么有绿洲?

没绿洲会渴死的。

绿洲变沙漠的童话作文

有报道说: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每年呈急速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了5次沙尘暴,90年代就发生了23次!我国的沙漠化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多么惊人的数字啊!难道我们就这样任黄沙放肆?难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良田绿洲变成沙漠?难道在人类发展的今天,又会出现“楼兰古城”?我们该做些事。 我想建立“红领巾”风固沙基地,全国的少先队员们用不同的方式为基地出力。大家可以种草种树,还可以捐赠自己的压岁钱,来培养树木。我想在全国彻底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只有禁止生产才可能做到禁止出口和使用,这样才能保护一些树木。我想研究出一种在沙漠中生长、能很快扎根发芽的小草,用飞机撒入沙漠,几天就能长出小芽。我想发明一种种树的机器人,用太阳能作动力,按照人的指令播撒种子。我想在沙漠中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向那里通火车,修建机场。 我知道,防沙治沙需要掌握许多科学知识,沙漠与大气、沙漠与生态等许许多多很深的科学内容,现在我们必须刻苦学习,将来成为治沙大军的一员!

沙漠中的绿洲主要内容

《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如何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植树种草的,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写一篇沙漠与绿洲的作文。要有故事情节。谢谢!

绿洲?沙漠! “也许,许许多多的情感都会因 而由浓变淡。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淡得似乎 却又无所不在,总在人不经意的时候悄悄袭来,轻轻触动,勾起一阵毫无防备的揪心疼痛……”轻轻读着 这些语句,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受其感染变得沉痛而孤寂。 抬头望着漆黑的夜空,没有星星,没有月亮;没有笑语,没有欢歌,甚至感受不到一丝生灵的气息,唉!又是在这样的夜晚,我已记不清多少次独自徘徊于这茫茫的夜幕下,盲目地寻找着那颗曾经与我擦肩而过的流星。 我知道,我只不过是寻找罢了。那曾 的一切都已被往事埋葬,成为永不再提的话题。我 的心情再也没有人能知了,只有任孤独陪伴我站立于苍穹之下。 在墙边,我意外地发现妈妈以前种下的玫瑰花和百合花在微风的轻拂亲吻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倔强地在黑土中涌动着勃勃的生机,一个个 地探出头,自豪地仰视着太阳公公,吟唱着春的到来,歌颂绿色生命的顽强和美丽。它们是春的忠实使者。它们的诞生,给寂寞的大地添上了无限的生气。眨眼功夫,它们比赛似的饱吸了春雨的精华已是叶片茁茁,汁液盈盈。看着他们,我就像看到妈妈在种植的身躯…… 在我懂事以来,我就常常看见妈妈在种植花草。我曾不解地问她:“你自己亲手种不是很辛苦吗?”妈妈总是笑着说:“怎么会呢?自己亲手种,自己会开心一些。它们就像你们,我都会用心栽培,让你们都开放美丽的花朵,让我们的花园变成一个绿洲!”我当时并不理解妈妈的话。但当妈妈迷上了桥牌后,我发现妈妈不在经常地照顾花儿,甚至它们渴得快要死了,妈妈也没空打理它们!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妈妈,其实我不正像你

关于沙漠和绿洲的成语

沙漠:不毛之地 广袤荒凉 绿洲:一望无垠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为什么沙漠里有绿洲?

神奇的自然啊。。。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沙漠变绿洲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沙漠变绿洲的是郭万刚。 郭万刚,38年来,他战风沙,斗严寒,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时代壮歌,对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护林员等荣誉称号,是武威市首届绿化奖章获得者。 郭万刚的贡献: 每年春季是郭万刚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3月开始压沙铺草埋压草方格,4月开始植树造林,这样的工作,郭万刚已经坚持了40年。40年的默默坚守,郭万刚从一名普通的护林员成为治沙造林的先进典型,他接过父辈手中的治沙造林接力棒,战风沙、斗严寒。 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