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温柔敦厚,诗教也

2023-06-20 09:22:21郦波13:24 30.8万
声音简介

一门课讲尽中国诗词精华,一颗心悟彻中国诗歌精神。诗的国,诗的魂。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中华诗史诗的国。


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听说我要开讲中华诗史诗的国这个课程,非常高兴,但也有特别要好的朋友跟我聊天的时候劝我说,郦老师这两年很忙,身上的工作压力很重,本来都劝我好好歇一歇,事实上身体情况也不是特别好,同时我们知道我还开着像语文启蒙,在喜马拉雅的平台上就开着语文启蒙的课程,而我们的最美诗词和千古情诗之旅才结束不久,甚至我的家人也劝我休息,不要急着开新课程,尤其我们诗的国系列,其实是一部中华诗史,甚至也可以是从诗歌去窥见整个中华文明史的工程,远比千古最美情诗,还有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更为浩大!

工作量和压力也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特别要好的朋友和家人都不太理解我为什么非要开这个课。有一些很现实的原因,首先,我本身在大学里就教文学史教文化史,也参加录制了像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很多这样的诗词类节目,这些节目主要以背诵、考诗词的记忆力为主。那么我们讲解诗词,尤其是深入讲解中华诗史,也是提供另外一个纬度。作为大众教育,这也是责无旁贷。但另外还有一个最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我对诗歌以及对华夏文明的那种认识,我个人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作用是救赎。 

举个例子,比如说大家都很熟悉陶渊明,对吧?陶渊明在当时虽然也很有名,但远不如在后世这么有名。其实平心而论,陶渊明在当时当世他活着的时候,是属于一个非常失败的典型。所以连他自己其实也心有所不甘,就不要说中国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了,陶渊明其实是出身名门的,他的曾祖父是陶侃,陶侃不得了,那是东晋的名将,事实上是帮助东晋政权的建立,那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后来到唐朝和宋朝的时候,当时的朝廷列五成王庙,像唐代烈武成王庙64将,那么宋朝的时候也宋武庙72将,那么就是把历史上的名将都供奉要祭祀起来,陶侃其实就名列其中,可见陶侃的历史地位。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四大名母陶母,那就是陶侃的母亲。

陶侃就是陶渊明的曾祖,名门之后,是他父亲这一支,其实他母亲那一支也不得了,他的外祖父孟嘉也是东晋的名士。所以无论是从父亲这一支还是母亲这一只来看,陶渊明那都是出身名门,而陶渊明的祖父其实也做过太守,可到了陶渊明家道中落,那么陶渊明自己心有大志,富有才学,有家学渊源,可是一生不得志,陶渊明之所以反反复复的出来做官,我们都知道,他说不如归去,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实那是最后一次,他辞去彭泽令!这一次辞官非常有名,但其实前面陶渊明辞过很多次的官了已经,不停的出仕,然后再辞官,而且做的都是一些小官,可见他内心是非常不甘的,不仅仕途不得意,然后家道中落。就算后来辞官我们看到的,读到他的诗,那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像很悠然,但其实他的生活非常贫困,连吃的喝的,包括喝酒都要赊账。而且因为大概他喜欢喝酒酒喝的多饮酒,他的几个孩子智商不高,都比较笨,甚至连陶渊明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喝酒太多,影响了生育功能,导致了几个孩子智商很低。还有陶渊明的晚境也是非常凄凉的,虽然我们现在都常颜延之做太守的时候和陶渊明结交,为他付酒钱,还有像檀道济送他肉他都拒绝,但这都是偶尔之事。包括他和陆静修虎溪三笑这些结交,总体而言在当时当是陶渊明活着的时候,整体社会上对他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低的,而他自己,生活环境不论是物质还是各个层面,其实都是非常凄清的。

可是,问题我们前面铺垫那么多,关键都在转折上。可是为什么陶渊明坚信自己可以伟大?可以青史留名,可以猛志固常在。可以在他自己说的,人生实难的环境里头,五柳先生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可以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原因就在于陶渊明自己说的,他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也就在于,他认为他写诗,他就可以永恒,他就可以不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也真的是如此。就是因为陶渊明的诗留了下来,他的那些伟大的诗歌创作流传了下来,他诗歌背后的那种伟大的人的精神也才能永恒不朽。

所以诗对于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像陶渊明这样的人来说,那就是整个人生灵魂的救赎,而且这一规律在中华文明史上那是百试不爽。你看,其实我们所熟悉了解的那些大诗人,像李白,李白身上的缺点说老实话也比优点多多了,李白在当时,连杜甫都说世人皆欲杀,很多人对他都很感冒,对吧!事实上不光是当时人,后世之人以公允而论,说他政治理想虽然很高,政治眼光,甚至才能都不值一提,真让他执政的话那问题大了,而且你看他的生活也太随意了,结过两次婚,又同居过两次,除了最后的宗夫人,前面的婚姻中包括同居时代里头对女性的态度,你看我们都熟悉的那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很有名,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前面一句往往为人所忽略的,叫: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那是嘲笑他老婆你个没眼力劲儿的家伙,就是马前泼水的朱买成的老婆一样,平常看不起我,现在我发达了是吧,你看他其实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的人!

所以他的性格缺陷其实很明显的,李白轻狂,老杜有些迂腐,是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弱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之坑,可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只要他们的诗在,他们的诗文在,诗歌在,他们的创作在,他们的精神,他们人性的光芒就可以在历史的长夜里,散发永恒的光亮。所以像李颀,《写古从军行》的李颀,从来没有出过塞,在他的创作中就那么四五篇边塞诗歌,就凭一首《古从军行》,成为这个唐代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对吧?像张若虚就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成为诗歌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所以什么是诗和远方?我们为什么要追寻诗和远方?我们把远方都当做一个空间的概念,其实最远的远方不在空间,在时间上。人类终极的追求,是空间的无限和时间的永恒,是不朽。时间的意义还要大于空间的意义。如何不朽,怎样不朽,怎样可以到达远方?在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深邃的规律,那就是人生在世,再不称意,但是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有诗歌创作在手,就可以凭此到达最远的远方,就可以不朽,跨越时间的沧海与洪荒。诗词的这种内涵,这种力量,其实是中华诗史,也是华夏文明史中一条最深邃的规律。 

所以无数的先贤,我们的祖先,那些伟大的灵魂,他们其实在现实中那么不称意,经历那样多的人生坎坷,也可以凭借诗词、诗歌完成现世中灵魂的救赎,并将自己的灵魂送到时间的最远方,完成生命价值的升华与精神的不朽。这是一件有着终极意义的事情。所以郦老师教文学史、诗歌史、文化史多年,随着人到中年,体悟渐深,也越来越感慨。说老实话,我们现在用的文学史的读本,不论是哪个大学里,我们常用的建国以来的有文本,还有后来很多新的本子,在讲述中国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的变迁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尤其喜欢用思想内容、文学艺术、艺术特点这种解读法,然后来框定古人的作品,再加上有些主题先行,我们知道因为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在诗歌功用论上,用某些主义的观点去标尺似的一竿子撸到底,去看中国诗歌,这种现象其实根深蒂固,所以呢,郦老师想从个体的角度,重新去带大家回头审视中国的诗歌史、中华的文明史,虽然学历不逮,肯定不能像司马迁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力求成一家之言,力求在浩荡的春天来临之际,我们同走这段浩荡的诗歌之旅,携手同行中,风雨兼程中,完成自我心灵的救赎,也力图完成对我们民族文明伟大历程的终极回顾,让诗所代表的远方成为生命与灵魂的终极归宿。来吧,让我在诗的国里遇见春天,遇见你。

温柔敦厚是成语吗?

是成语, 温柔敦厚,温文尔雅,温柔体贴 敦厚老实,平易近人,实实在在

温柔敦厚的介绍

温柔,温和柔顺;敦厚,厚道。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敦厚,也含有老实善良之意。

生肖中温柔敦厚的是什么生肖?

生肖中,最温柔敦厚的是什么生肖 : 猜生肖答案觉得也许是 : 牛。。

温良敦厚的意思

敦厚,汉语词汇。 拼音:dūn hòu指脾气温和性清族情憨厚,忠厚。 温良,汉语词汇。 拼音:wēn liáng释义:温和善良。 温答罩弊良wēn liáng温和善良闷埋。

散文呈现温柔敦厚风格的现代作家是谁

你好,是杨绛。 杨绛的作品细腻,笔风柔和,她的散文都被冠以温柔敦厚。 杨绛。女作者,评论家,翻译家,学者,原名杨季唐,代表作有《称心如意》。《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等。是一位深受读者喜欢的作家。

敦厚能干是不是成语

敦厚能干不是成语 温柔敦厚 wēn róu dūn hòu [释义] 原指态度温和;朴实厚道。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温柔:温和柔顺;敦:诚恳。 [语出] 《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不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正音] 敦;不能读作“chūn”。 [辨形] 敦;不能写作“淳”。 [近义] 温文尔雅 温情脉脉 [反义] 尖酸刻薄 出言不逊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尽管她面露愠色;但仍掩藏不住~的本性;因此没吓住那群孩子。 [英译] gentle and kind

粤语 温温敦敦 什么意思

温温顿顿指噶系整个人唔精神,提唔起干劲之类噶意思。

晏殊敦厚的故事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等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王熙凤是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还是工于心计,冷酷自私?

王熙凤是工于心计,冷酷自私的人,不过偶尔也有善良的一面,比如对刘姥姥就很大方地出钱相助。

一个温柔的女孩子,说话温柔,做事温柔?

这可不一定,看似温柔的女孩子做事有可能不温柔了。花木兰就是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