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生平

2024-02-26 12:52:28听书读书共分享07:24 2.3万
声音简介

褚遂良的故事有哪些 褚遂良怎么死的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任谏议大夫,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天宝六年,配享高宗庙庭。

褚遂良啊

雁塔圣教序 不过我的建议是学颜真卿的,然后再欧阳询的,再褚遂良,再赵孟頫。

褚遂良是

他是唐朝末年一位集大成的书法家,行楷书代表作有《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倪宽赞》,用笔十分讲究,风格遒劲柔媚,非常适合初学书法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褚遂良书法作品

褚遂良书法作品有:《雁塔圣教序》《诗唐风》《倪宽赞》等。 褚遂良工于楷书,尤善小楷,在他为数不多的现存小楷作品之中,最能够展现其精湛的书法水平的,就是那件小楷《诗唐风》。 《诗唐风》所书之内容,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的《国风·唐风》,共包含诗作12首。诗文坦率真挚,痛砭时弊,十分符合褚遂良敢于冒死谏上的忠臣形象。此作用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空灵飞动,虽为楷书但是兼有隶书体势,以筋取胜。 褚遂良是在唐朝成长起来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最初近似于老师欧、虞二人,后来恩师虞世南去世,褚遂良因能够鉴别右军书法真伪,受到魏徵举荐,接替了虞世南的工作。

褚遂良的故事

褚遂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任史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褚遂良书法是什么体

褚遂良书法是楷体

褚遂良怎么读?

(chu三声)(sui二声)(liang二声)

褚遂良的轶事典故

太宗死后,传位高宗李治,在李治册封武曌皇后之前,大臣们有很多是坚决反对的,其中就以河南公兼大书法家褚遂良、赵公长孙无忌、英公徐世勣等反应最为强烈。  他们想力谏高宗,长孙无忌想第一个进去劝谏,因为李治决心已下,这个时候谁去阻挡他,无异于去送死。  褚遂良拦住了他道:长孙太尉是国舅,如果事情不顺利,就会让皇上背上一个向舅舅发怒的名声,这不好!  徐世勣说:请让我李勣先进去吧!  褚遂良说:李司空,你是国家的重臣,一旦事情难办,就会让皇上背上一个治罪大臣的坏名声,这样不好。褚遂良我出自布衣,没有立下一点功勋,只不过受太宗宠遇,这才有了今天,况且今天正是我报答太宗的恩情之时,如果我不去,何以面对先帝的在天之灵啊!  于是就第一个冲了进去,结果,褚遂良妙语连珠,竟然把高宗暂时说服了,册封皇后之事,就暂时束之高阁,武后入宫,也就后延了一段时间。

褚遂良叫什么字体

写楷体的,是唐楷四大家之一

褚遂良的故事

只知道在山东莱阳留下过一个庙,叫望石庙。其他了解不多。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