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澶渊之盟3:定海神针寇准

2023-06-23 01:12:56平哥说12:35 1.2万
购买 | 169 喜点
声音简介

澶渊之盟为何成了寇准的滑铁卢?

原来推自己的原因,竟然是赌徒的孤注一掷,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为什么渐渐疏远寇准呢?

因为宋真宗听从了他人的谣言,觉得自己被寇准给掌握了,做了很多没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就听了他人的谣言渐渐疏远了寇准。

澶渊之盟是什么?澶渊之盟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呢?

檀渊之盟是辽国和北宋签订的用金钱换和平的协定,因为在谭渊城签订,所以被称为檀渊之盟。檀渊之盟中规定,北宋每年向辽国进贡岁币丝帛若干,在政治地位上,辽国为兄,宋朝为弟。

寇准的悲剧澶渊之盟,为何竟成了他的滑铁卢?

因为他在那一次没有好好的发挥,所以没有打成又一个好的仗,就不好了

什么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经过长年累次的战争,最后在澶洲城下两国签订的一份休战协议。因澶洲其西有湖泊曰澶渊,澶州亦名澶渊郡),因地而名,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指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在澶渊之盟之后,辽还进一步提高了对宋朝上缴岁币的要求史称“重熙增币”。

什么是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指历史上宋国与辽国合议两方和解,从而达到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澶渊之盟是怎么回事?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在北宋真宗景德元年 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公元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征,深入宋境,同年的十二月议和。订立盟约的地点在澶州,史称“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朝每年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在南京交割,宋辽以白沟为界。表明南北军事力量达到一定均势,宋辽都不可能彼此吞并。辽朝在南京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南京从军事前哨一变而成为宋朝交往的友好城市。南京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继续上升,这些为其在金代上升为正式都城奠定了基础。

澶渊之盟的内容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