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为何中国人经常闭目养神

2023-05-07 09:19:41曾仕强学堂12:04 59.2万
声音简介

第十二章 中国人经常闭目养神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说:杜外以养中,这是我们自己的修养最好的一个基本功夫。


五色令人目盲。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实际上,老子这里所讲的五色,并不专门指这五个颜色,而且也不止只有这五种颜色。


他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形形色色,弄得我们目盲。目盲不是眼睛瞎了,而是眼花缭乱,根本看不清楚。


我们真的很佩服老子,他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现在这种灯光,会搞得人乱七八糟。于是,就写下了: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但是实际上,也不止这五个音符,就像现在的音乐会,什么样的声音都有。


耳聋也不是说耳朵真的聋掉了。其实,目盲也好,耳聋也好,下面要说的口爽也好,都不是真的病了。


如果是真的病了,其实还蛮值得我们同情的:你去看医生,要好好治!这些根本就不是病,只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本来内心很宁静,现在却搞得乱七八糟。

 

五味令人口爽。五味是指酸、咸、甜、辛、苦。现在的人,把各种味道都给掺在一起,而且很喜欢说一个词:好爽啊!其实,这个爽是失掉的意思,就是差失。


口没有味道,就叫爽。比如,我们说你又爽约了,就是你又失约了。“五味令人口爽”,就是各种味道,令人吃起来一点没有原本的感觉。


以后大家看人吃饭,看他拿筷子的样子,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把手撑在桌子上,拿着筷子,不知道要吃什么,这个人就已经口爽了: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吃的,都已经吃过了。这样只能自己痛苦罢了。


还有人得了一种病症,叫作失味症。无论吃什么东西,都搞不清楚那个味道是什么。这种人,给他吃山珍海味,又有什么用?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整天把自己搞得眼花缭乱,什么颜色都看不清楚;整天把自己搞得震耳欲聋;整天吃得自己一点儿味觉都没有了。不少人都是这样,而且还不仅如此。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驰骋畋猎”,就是骑马骑得很快,然后去打猎。打猎难道不好吗?不是不好。


我们要明白,猎人打猎是为了生活,这是正当而且正常的。可是贵族打猎,他是以杀生为乐,心态完全不一样。他看到那个猎物被射死,就很开心。


这种人,你跟他在一起,不觉得很危险吗?所以一个人,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而驰骋畋猎,尤其现在用一句更可笑的话说,就是向自己的体力挑战。


向体力的极限做挑战,这样的人能活多久?“令人心发狂”,疯狂的追求,会令人丧失掉理性。


人一旦放荡以后,自己就控制不了自己了。你一生就这样了,您看看倒车,就说能跑多快,然后一有机会,他就飙车,好过瘾啊,读读《道德经》吧。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行妨”,就是妨碍了自己正当的行为。本来你是在正道上,结果越走越偏,越走越歪。


我们在第三章已经讲过了,“不贵难得之货”,人不要去贵重那种很难得的东西。别人认为这很稀奇,我们看看就算了,不要去批评,也不要受他影响。因为这些金玉财宝、奇石异禽,最后会变成财富,却没有用。

 

你看钱本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可是一旦变成石头、变成珍宝以后,财富就变成欲望、身份、地位的象征。


很多人去打高尔夫球,却根本对那个球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他的意思仅仅就是向别人表现出:你看,我在打高尔夫球,我有地位,我有身份,我花得起。其实,他的心是很空虚的,否则用不着这样。

 

什么叫“行妨?就是妨碍了你自己正当的行为。因此呢,本来你是在正道上,结果都偏了,都歪了,都斜了,我们再回头看看老子讲的这几句话,现在人通通把它兑现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如果不是为了那个名牌,人会去偷吗?如果不是羡慕人家手上那个戒指,人会这么拼命吗?这就叫“行妨”,就是妨碍了自己。


本来可以顺顺当当地走上正道,现在一下子走歪了,歪得自己都没法控制,拉不回来。

 

老子看到这些现象,就告诉我们: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告诉我们,做一个修道人,要把肚子填饱,而不要老用眼睛去看那些很新奇的东西。不看,就没有事了。而实际上也不是这么简单。


“目”,表示人用目来奴役自己。比如,瞎子多好,不管大家说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他都看不见,所以根本没有感觉。


人有了眼睛一看:这个我没有,那个很稀奇,这些我都要!这样,很快就变成目的奴隶。“为腹”,是以物养己。我们把这个以物养己,跟以目役己来比较:我顾自己的肚子,我是主人;我被眼睛引诱,到处去跑,我是奴隶。


老子认为,我们真正为了生存而努力,这是应该的,也是合理的。我们做一个人,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这才对得起自己。


可是一天到晚,都想找新奇的东西,都想比人家新奇,这就有问题了。现在就是这样:你怪,我比你还怪;你不像样,我比你还不像样。这样的人,就失去了主体。

 

“故去彼取此”,“彼”,指的是目;“此”,指的是腹。修道人,要去掉眼睛对外界的那些感受,不要受外界的引诱,否则很容易变成物的奴隶。


我们后来有一句话,叫作玩物丧志。现在的人,很多都是玩物丧志:变成电脑的奴隶,变成手机的奴隶,变成电子游戏的奴隶,变成高尔夫球的奴隶,变成名牌的奴隶……这都是以目役己的表现。


我们要向内顾好自己的肚子,充实自己的实力,才是正道。

 

杜外有三宝:目、耳、口。眼睛,该看的才看,不该看的根本就不要看。耳朵,该听的才听,不该听的根本就当成耳边风。


嘴巴,该吃的时候才吃,不该吃的时候闭起来,什么都不吃;该讲话的时候才讲,不该讲话的时候,装装哑巴又有什么关系呢?

 

养内也有三宝:精、气、神。实际上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养神。道家的功夫,最了不起的是养神,所以中国人经常闭目养神。不像现在的人,整天张大眼睛东看西看,那是伤自己的神。


我们如果要问,手机是死的还是活的?很多人说手机是活的。其实,手机是死的,因为它就是死的,人的眼睛才是活的。看手机看久了,活的死了。人就这么笨吗?我们对得起老子吗?


所以,老子进一步告诉我们,要杜外养内必须要做到无我无身。所以接下来,老子就告诉我们,大道的根本,在无我无身。谢谢大家!


闭目养神有什么好处,怎样闭目才能养神?

闭目养神是养copy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身心健康关系重大。 《黄帝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亡,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 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中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 目为人之灵窍,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生,闭目养神对于终日劳心用脑、长期专一使用目力者或中老年人都是大有裨益的。闭目养神时,要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达到入静的境地,才称得上专意保养。有暇之时,闭目养神,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什么叫闭目养神,闭目养神在人体心理、机理、机体及思维空间起到什么作用?

1.把眼睛闭上,集中精神。 2.神态。 3.详细解释: 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明显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义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目为人之灵窍,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生,闭目养神对于中老年人以及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专一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闭目养神时,要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达到入静的境地,才称得上专意保养。有暇之时,闭目养神,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为何闭目能养神

《黄帝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义关系到人的昌亡, 养生 者当慎养之。目为人之灵窍,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挪威有项研究发现,时常闭上眼睛休息轮喊,可以很好地保护眼睛的泪液膜,使之更少蒸发水分,帮助眼睛更加敏锐、更加清晰。 闭目可以 养生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越是繁忙时,越需要闭目养神。只要坐下来,闭上眼睛,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直到呼吸平稳、全身放松为止。闭目养神时,要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达到入早伍静的境地,才称得上专意保养。有暇之时,闭目养神,持之以恒,定会获益。 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眼睛每天要接受大量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中枢神经,经其处理后生成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器官,做出适当反应。闭上眼睛后,视觉信息的摄取减少,就减轻了大脑的分析负担。    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有烦躁、焦虑甚至失眠的情况。闭目养神是个不错的调节方法。饭后静坐10分钟至半小时,不仅有助于养神,还能帮助血液更多地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和营养成分,有利于保护肝脏。阴虚火燥的人,可随时利用空闲时间闭目养神,帮助化燥生津、陆桐或滋养神志,一般大约10分钟,每天至少保证闭目养神三次。

闭目养神的句子?

1) 爷爷闭目养神地坐在院子里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京剧。 (2) 休息的时候,要全身放松,闭目养神。 (3) 张大爷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4) 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闭目养神的意思

就是闭上眼休息

睡不着闭目养神有用吗

闭目养神有用的。闭目养神是我国先民养神修性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收效培差明显的方法。 祖国医告信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配友皮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亦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目为人之灵窍,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闭目可以养生,闭目养神对于中老年人以及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专一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

闭目养神相当于睡觉吗

闭目养神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工作或学习疲劳后,合住眼睛休息一会,就会消除疲劳,恢复精神,顿感容光焕发,头脑十分轻松。 中国古代很多医学家都把调养精神作为防治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良策,主张“养生贵在养神”,古医书《内经》中也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养神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历年来,人们都把养神作为消除疲劳、养生保健的措施之一。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的精神、生命、意识、思维活动,养神是让精神、情志、思想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经常排除杂念、思想专一、静养心神、闭目休息是调养精神的一种很好方法,应一如既往,长期坚持下去,便可得到健康长寿。 现代医学认为,人在闭目养神时,能减少大脑接触外界80%的信息,避免了一些不良的外界干扰,脑电图的脑电波处于平静状态,有利于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保持平衡,使大脑得到最好的休息,从而提高大脑的指挥功能,让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处于最佳状态,于是生命力增强,疾病难以侵袭。有人将1000只小白鼠分成两组喂养,第一组在安静状态下生活,第二组不停地接受外界不良刺激,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小白鼠患癌率为5.8%,第二组患癌率为79.6%。 闭目养神,可在工作、学习间隙进行,也可换一安静处闭目独坐,排除一切外界干扰,放松思想感情,使大脑处于静止状态,无所思念,,无所顾虑,安心养神。 显然,闭目养神只是权宜之计,它是在无法睡觉的时间和场合用来休息的一种方法.它的休息作用不如睡眠,但它可以随时随地放松.所以说,不管你累不累,每隔一段时间就应该闭目养神几分钟,这是养生之道. 当然,可以睡觉的话,还是应该睡觉.

闭目养神相当于睡觉吗

闭目养神不等于睡觉,但是可以缓解大脑疲劳,闭着眼睛可以排除外界信息的干扰,因此减少处理信息的能量损耗,故这就有了闭目养神一说,可以缓解大脑疲劳,但是大脑没有真正进入休眠。

闭目养神算是成语吗?出自哪里?

是成语俗话说“闭目养神”。祖国医学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神,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亡,养生者当慎养之。目为心灵的窗户,传神的灵机。心神昌乐,五脏有藏,精气上荣,则目光为炯炯,转折分明,启闭自如,默默传神。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说闭上眼睛不但可以养目,而且可以静心。心静则神安,神安则灾病不生,福帮永存。“闭目养神”,对于50岁以上或“年过花甲谓之老”的人以及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专一使用目力乾,是大有裨益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利用空隙时间珍惜视力,保护眼睛,不管三五分钟也好,十来分钟也好,能抓住时间“闭目养神”,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节约的视力就很可观了。在睡觉时,一时睡不着,也只宜“闭目养神”,以静其心,切勿看报,因为横视、斜视都将加重视力的耗损。在“闭目养神”的同时,如能练眼功则可防治中老年人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目睛干涩、眼肌疲劳等。具体做法是轻闭双眼,用两大拇指背之第一节,在眼内角向外擦24次,再用两手四指并拢,以指面在两目上向外转摩24次,向内转摩24次

有没有什么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小说或文章?

《骑在马背上的孩子》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