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全集(第十二集)范爱农

2019-07-12 14:14:16拔刀问情20:00 2.3万
声音简介

范 爱 农 
  在东京的客店里,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学生所看的多是《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专爱打听社会上琐事的就看《二六新闻》。一天早晨,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大概是: 
  “安徽巡抚恩铭被jo shiki rin2刺杀,刺客就擒。” 
  大家一怔之后,便容光焕发地互相告语,并且研究这刺客是谁,汉字是怎样三个字。但只要是绍兴人,又不专看教科书的,却早已明白了。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位。 
  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累。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有几个人便秘密地开一个会,筹集川资;这时用得着日本浪人了,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徐伯荪的家属去。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但我便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做,因为他比别人关系更密切,心里更悲愤,做出来就一定更动人。于是又争起来。结果是他不做,我也不做,不知谁承认做去了;其次是大家走散,只留下一个拟稿的和一两个干事,等候做好之后去拍发。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子,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 
  我想我那时摇头大约有两回,他们看见的不知道是那一回。让坐时喧闹,检查时幽静,一定是在税关上的那一回了,试问爱农,果然是的。 
  “我真不懂你们带这东西做什么?是谁的?” 
  “还不是我们师母的?”他瞪着他多白的眼。 
  “到东京就要假装大脚,又何必带这东西呢?” 
  “谁知道呢?你问她去。”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二百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情形还是不行,王金发他们。”一个去年听过我的讲义的少年来访问我,慷慨地说,“我们要办一种报来监督他们。不过发起人要借用先生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子英先生,一个是德清先生。为社会,我们知道你决不推却的。” 
  我答应他了。两天后便看见出报的传单,发起人诚然是三个。五天后便见报,开首便骂军政府和那里面的人员;此后是骂都督,都督的亲戚、同乡、姨太太……。 
  这样地骂了十多天,就有一种消息传到我的家里来,说都督因为你们诈取了他的钱,还骂他,要派人用手枪来打死你们了。 
  别人倒还不打紧,第一个着急的是我的母亲,叮嘱我不要再出去。但我还是照常走,并且说明,王金发是不来打死我们的,他虽然绿林大学出身,而杀人却不很轻易。况且我拿的是校款,这一点他还能明白的,不过说说罢了。 
  果然没有来杀。写信去要经费,又取了二百元。但仿佛有些怒意,同时传令道:再来要,没有了! 
  不过爱农得到了一种新消息,却使我很为难。原来所谓“诈取”者,并非指学校经费而言,是指另有送给报馆的一笔款。报纸上骂了几天之后,王金发便叫人送去了五百元。于是乎我们的少年们便开起会议来,第一个问题是:收不收?决议曰:收。第二个问题是:收了之后骂不骂?决议曰:骂。理由是:收钱之后,他是股东;股东不好,自然要骂。 
  我即刻到报馆去问这事的真假。都是真的。略说了几句不该收他钱的话,一个名为会计的便不高兴了,质问我道: 
  “报馆为什么不收股本?” 
  “这不是股本……” 
  “不是股本是什么?” 
  我就不再说下去了,这一点世故是早已知道的,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或者明天在报上就可以看见我怎样怕死发抖的记载。 
  然而事情很凑巧,季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 
  “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 
  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先到都督府去辞职,自然照准,派来了一个拖鼻涕的接收员,我交出账目和余款一角又两铜元,不是校长了。后任是孔教会会长傅力臣。 
  报馆案是我到南京后两三个星期了结的,被一群兵们捣毁。子英在乡下,没有事;德清适值在城里,大腿上被刺了一尖刀。他大怒了。自然,这是很有些痛的,怪他不得。他大怒之后,脱下衣服,照了一张照片,以显示一寸来宽的刀伤,并且做一篇文章叙述情形,向各处分送,宣传军政府的横暴。我想,这种照片现在是大约未必还有人收藏着了,尺寸太小,刀伤缩小到几乎等于无,如果不加说明,看见的人一定以为是带些疯气的风流人物的裸体照片,倘遇见孙传芳大帅,还怕要被禁止的。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孔教会会长的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w w w.56wen.c o m五六、小。说。 网 
第8章 (7)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十分悲凉,又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又觉得这是极其可靠的,虽然并无证据。一点法子都没有,只做了四首诗,后来曾在一种日报上发表,现在是将要忘记完了。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起首四句是:“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中间忘掉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爱农先是什么事也没得做,因为大家讨厌他。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他已经很少和人们来往,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较为年青的人了,然而他们似乎也不愿意多听他的牢骚,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 
  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十一月十八日 

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朝花夕拾,野草

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溺水而怀疑

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鲁迅知道爱农会游泳,并且发现尸体在水中“直立着”,回想起他这些年的窘迫,不得志,处处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处容身,这样的经历遭受了两次,不难让人怀疑是否自杀。

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溺水而怀疑

该情况是因为范爱农是游泳的好手。 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若水还是热水

我认为鲁迅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而非“热水”。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失足落水”和“热水”这两个词汇的背景和含义。“失足落水”是一个比喻,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不小心或者意外而落入水中,这里的“水”象征着困境或者不幸。而“热水”则是一个相对中性的词汇,它更多的是描述水的温度。 在鲁迅的作品中,范爱农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知识分子,他的人生充满了困苦和挫折。鲁迅用“失足落水”来形容范爱农的遭遇,更多的是在表达范爱农不幸的命运和困境,而非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落水”。这个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范爱农在社会压力和困境中挣扎求生的状态。 另一方面,鲁迅并没有用“热水”来形容范爱农的遭遇。虽然“热水”也可以用来形容困境,但在鲁迅的作品中,他更倾向于使用“失足落水”这个比喻来表达对范爱农的同情和关怀。这可能是因为“失足落水”这个比喻更能突出范爱农的不幸和无奈。 总的来说,鲁迅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而非“热水”,这个比喻既展现了范爱农的人生困境,也表达了鲁迅对他的深深同情和关怀。这也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他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生遭遇。

关于鲁迅的《范爱农》读后感范文三篇

你看过《范爱农》吗?他是鲁迅笔下的一个人物,当时黑暗的社会造成了他最后的惨死,看完后,你一定也有很多想和大家分享的,赶紧拿笔写一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鲁迅的《范爱农》 读后感 范文三篇,以供参考。 《范爱农》读后感范文1   在鲁迅先生接下来的描述中,我才真正地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范爱农先生,他的外表虽然十分冷淡,但是在他的外表下充满了他当时对整个黑暗社会的焦虑、担忧和痛恶,他对社会上的那些肮脏、龌龊的反动势力投以“白眼”……他借酒消愁,对社会进行冷嘲热讽,最后溺水身亡。读完全篇文章,才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对范爱农先生的无比钦佩之心、无比怀念之情。心情不好的时候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范爱农先生和徐锡麟先生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先辈。他们同情广大劳动人民,胸怀着一颗不与反动势力妥协,并坚决与之抗争到底的决心。   鲁迅先生独特的写作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在《范爱农》一文中,先从表面言行去描述范先生的如何可恶、如何可恨,再渐渐地引领着读者走近、深入范先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范爱农》读后感范文2   朝花夕拾,早上掉落的花,傍晚的时候捡起。意为重拾往事,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里面记录了很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温馨回忆。阅读这本书,让许多人体会到了儿时的记忆,也不禁想起关于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在闲暇之余读到了一篇《朝花夕拾》的文章,《范爱农》,从而有一些感受。   一开始的时候,鲁迅先生不太喜欢这个人。“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这句话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爱农先生的样子,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他的不满。   当时因为范爱农先生的不屑,鲁迅先生是愤怒的,这个人面对自己的先生被杀,竟然如此冷酷,丝毫没有惋惜之情。“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咯。”这句话又看出了范爱农的不屑,也表达出了他对鲁迅的不满和不喜欢。   或许是因为这几句话让两个人开始争论起来。后来这件事情也被逐渐淡忘了。   过了许久,两个人又见面了,相比之前的不满,这一次倒是冰释前嫌。“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嘲笑和感到悲哀,或许是因为之前的那一件事情罢。“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这段的描写也看出鲁迅先生重新认识了这位爱农先生。从这里看出爱农先生在这些日子里一定有不容易的地方,然而是的,爱农先生不在留学回到故乡被人嘲笑,看不起。   他能把这些事告诉鲁迅先生一定是因为相信鲁迅先生,后来鲁迅先生问起他为何在东京同乡会针对他,他也大方的说出;“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我相信只有好友才能在回忆从前的时候把真实的想法说来吧。因为鲁迅先生的体谅和真实,因为爱农先生的信任和爽快,两个人成为了好友。   从不满到成为好友,从文章的高点到平缓,最后落到了低谷。   爱农先生最后落水去世,不管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还是真的失足,鲁迅先生还是失去了一个好友。在爱农先生去世前,鲁迅先生答应会帮他找份事情做。“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他时常这样说。爱农先生对鲁迅先生是新人的,也是期待的,他相信鲁迅先生,也把他当做好友。   不管当时的现实社会如何,我想,有一个朋友终究是不错的,即使有误会,时间也会消磨,最终总会看清双眼,冰释前嫌。但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所以珍惜朋友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一种同情,一种职责。    《范爱农》读后感范文3   花拳绣腿也好,朴实无华也罢,终究不知道散文如何写法。于是找一两篇范本来读。手摸着书架上一排书脊,一眼看中了《鲁迅散文全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   鲁迅是个大文豪,恐怕无法学到他的博大精深。但读一读也无妨,于是翻开来浏览。随手翻到了《范爱农》这一篇。   读了开头,便有勃于我的常规思路。开头并没有写范爱农,而是写东京客店里,从报纸上看到安徽巡抚恩铭被徐锡麟刺杀的新闻,及稍后__秋瑾和徐锡麟被杀,几个中国留学生议论的情形。之后在一个同乡会上讨论发电文时,范爱农才出场,而且是以声音先出场的:“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接着鲁迅看到的“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一句气愤的话语,一个“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将范爱农的个性和形象,跃然纸上。   鲁迅愤怒了,这个范爱农,对自己的先生徐锡麟被杀,竟“那么冷”,而接着由谁拟电报稿的事,范爱农又说了一句“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这一句,又进一步写出了范爱农的“离奇”、“可恶”。是个怪人,不易沟通。   范爱农的结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性,还有当时那个社会的原因,也是鲁迅对那个社会的控诉吧。

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中,《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鲁迅散文集有-------

:《野草》《朝花夕拾》

鲁迅散文集有哪些?

鲁迅的散文集只有《朝花夕拾》;此外,散文诗集包括杂草;小说集:《呐喊》、《犹豫》、《新故事》;杂文集:如《坟墓》、《热风》、《二心集》、《南北调集》、《三闲集》、《外集》、《花边文学》等。

有关鲁迅笔下的《范爱农》的几个问题,急!!

!!??可以和你聊聊吗

关于讲文明的实例,正反都有

王爷爷随地吐痰,很不文明,扫地的李阿姨每次一见到他就远远地躲开他;晓冥很讲文明,每次一见到老师就喊:XX老师好! 老师们都夸他是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