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020红牧蚁2

2023-08-03 23:26:24猫小二09:51 8.2万
声音简介

关于蚂蚁的昆虫日记

蚂蚁喜欢群居,它们很团结,总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今天,我去观察蚂蚁,看见蚂蚁的身体有三节,头大大的,嘴巴长着夹子,有六对足,头上还长着触角呢! 他们喜欢搬东西。我放了点面包屑在地上,来了一只“侦察兵”。它一看是食物,侦察兵马上就转身去和“队长”碰触角,好象在说:“队长,前面有食物,你去通知所有人民去搬吧!”然后,一大群蚂蚁爬出洞来搬食物,有的蚂蚁用夹子夹,有的两只蚂蚁一起抬,还有的一群蚂蚁一起搬。我用小木棍把食物移动了一下,蚂蚁一看情况不妙,连忙爬回洞里去了,我把食物捏成渣,放到洞口,过了一会儿,一大群蚂蚁爬出来把食物搬走了。 我观察发现,蚂蚁爱吃甜的食物和咸的食物,我把有点辣的食物放在那儿,它们只看了一下就爬走了。 (1)运食物 今天,接我们的车还没有来,我坐着没什么事干,随便向远处张望------突然,发现在我脚下有几只小小的蚂蚁在爬来爬去。这时,我想起我今天还带了饼干,便拿出我的饼干,用指甲夹下一点儿饼干屑,洒在地上。过了一会儿,一只蚂蚁走了过来,用触角碰了一下,跑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五六只蚂蚁爬了过来。有一只蚂蚁负责一点的,往自己的洞里慢慢搬走了一点饼干屑。令我不解的是,一只蚂蚁不搬东西,快速跑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有几只蚂蚁跑了过来,哦,原来刚才那只在招呼伙伴了呢! (2)拯救半死半活的伙伴 我捉来一只蚂蚁,将它捏得半死半活,放在地上,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过了许久,一只蚂蚁不知要走到哪儿,一会朝东,一会朝北。几秒钟后,那一只蚂蚁往我们这儿爬来。它的触角和那只半死的蚂蚁对碰了一下,半死半活的蚂蚁也不知是怎么的,突然动了一下,又不动了。接着,也是一群蚂蚁跑过来,把它抬走了。 两则,你看那一则好

读昆虫记红蚂蚁有感,急用…

今天,我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红蚂蚁》。它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中的一篇。 在这篇文章里,法布尔告诉了我们关于红蚂蚁的两个秘密。红蚂蚁不会生儿育女也不会自己找吃的,但是它们却有一个最强大也是最卑鄙的本领:它们会把黑蚂蚁的孩子们都抢过来,再把它们养大,让它们沦为自己的奴隶,为它们效力。就这样,生存问题靠着简单的暴力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可是,这么聪明的红蚂蚁却不能靠直觉认出回家的路,他们是靠记住来时路上的景物来记路的。在红蚂蚁回家的路上,如果你用一片叶子把它们截到别的地方,它们就会迷路再也回不了家了! 读着这篇《红蚂蚁》,一个活生生的红蚂蚁家族在我眼前出现了。我亲眼看着它们去抢小蚂蚁,看着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太有意思了! 我以前也观察过很多昆虫,却没有像法布尔一样收获这么多的秘密。是啊,我不喜欢虫子,我总怕虫子们伤害我所以不是把他们弄死就是跟它们保持一定距离;我不可能整天都不能出去玩而是都在看虫子;我更不想用我的零用钱去养我要观察的虫子……所以我没有一点收获。而法布尔能战胜困难,不怕付出,坚持不懈,所以他想要的他都得到了,而且他还把这些成果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切真知都来自于生活,我应该学习法布尔,用细心的观察,专心的研究,用心的态度去做事,我相信的收获将来也会一样多。 600多个字。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主要内容 关于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内容介绍

1、主要讲了蝉靠吸取汁液生存,而蚂蚁却洗劫蝉的汁液,把蝉赶走。蝉一道冬天就会死去,他的尸体被蚂蚁们吃掉,法布尔认识到蚂蚁才是洗劫者,他们把蝉的食物据为已有,还吃掉了蝉。 2、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Casimir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白蚁和蚂蚁是同类昆虫吗?

白蚁与蟑螂有亲缘关系,而蚂蚁与黄蜂这类更有亲缘联系.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后感

《蚂蚁和蝉》是古代寓言文学家伊索的作品,说的是蚂蚁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始为储备过冬的粮食而辛勤劳动,而蝉,只顾玩乐唱歌,任凭时间流逝,结果冬天来到后要向蚂蚁乞求帮助。 重读这篇短小的寓言,感受当然与儿时不一样。 小时候,我们想到的,往往只是赞扬蚂蚁的勤劳,嘲笑蝉的懒惰和只知玩乐惊醒自己必须要象蚂蚁般勤奋学习,为将来打好基础,不可象蝉那样空耗光阴,也就是所谓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在经历了各种人生的风雨后,见多了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却在人生的冬天或风暴不期而至时手足无措的人们,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象蚂蚁那样,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生活中未雨绸缪、积谷防饥。 伊索,从不起眼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地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确实不愧是人类的智者。

昆虫记蝉与蚂蚁的寓言?

蚂蚁们为了喝到树汁,就钻到了蝉的肚子下面,老实的蝉撑起腿脚让蚂蚁通过。但是蚂蚁却要把蝉赶走,蝉走后,树汁很快干涸,蚂蚁们又会奔向另一根树枝上的另一只蝉。蝉在几个礼拜后就逝去了,尸体被太阳烤干,被来往行人践踏。蚂蚁们又来了,蝉被当作丰盛的食物撕开,分割成碎屑,填饱了蚂蚁的肚子。在作者法布尔的眼中,蚂蚁是真正的强盗。

么昆虫记中蚂蚁的习性和外貌

生活习性:在地下筑巢

昆虫记《蝉与蚂蚁的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主要讲了蝉靠吸取汁液生存,而蚂蚁却洗劫蝉的汁液,把蝉赶走。蝉一到冬天就会死去,他的尸体被蚂蚁们吃掉,法布尔认识到蚂蚁才是洗劫者,他们把蝉的食物据为己有,还吃掉了蝉。 在作者法布尔眼中,蚂蚁是真正的强盗。 创作背景 1823年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昆虫记之蝉和蚂蚁

上帝呀,真热啊!但却是蝉的好时光, 它乐至疯狂,欢唱昂扬。 七月流火,收割忙。 金色麦浪翻滚,收割者, 弯腰弓背,辛苦劳作不歌唱:它口干舌燥,有歌无法唱。 这是你的好时光,你就放声唱吧, 娇小可爱的蝉呀, 敲响你的响钹, 扭动你的肚腹,亮出你的两片镜子。 农夫在挥镰,刀起秆落, 刀光在麦浪中闪亮。 小水罐挂在割麦人腰间 罐中装满水,罐口有草堵塞。 磨刀石凉快地待在木盒里, 不停地有水浇润, 可农夫在烈日下呼哧喘息, 直觉得骨髓都快煮沸。 可你,蝉儿,你可是有清泉解渴呀: 你那尖细的小嘴钻透细枝树皮, 出现一眼清甜多汁的水井。 糖汁顺着窄细的管道涌出。 泉水汩汩流淌, 你美美地吮吸欢畅。 啊!太平时光不会总这么长! 左邻右舍尽是窃贼, 外加散兵游勇流浪儿, 都看见你掘了一口甜井。 它们口渴难耐,痛苦地挪上前来, 意欲攫起你的一滴甜浆。 小心点儿呀,我的小可爱: 这帮饥渴非常的家伙, 先是谦卑恭顺, 转眼间就变成无赖疯狂。 它们先是沾沾嘴唇, 然后便不满足于你的剩饭残汤, 它们抬起头来,想把一切沾光。 它们将会如愿以偿。 它们爪似耙,搔弄你的翅尖。 在你宽大的脊背上, 一阵爬上爬下地忙, 抓你的嘴,拽你的角,扯你的脚趾。 它们从这儿那儿四处扯, 让你冒火又惆怅。 你滋地一泡尿, 喷向这帮强徒, 你便离开树枝。 你永远地离开这帮无赖, 可它们抢占了你的甜水井, 狂笑不已,满心欢畅, 津津有味地舔着玉液琼浆。 而这帮不知疲倦地吮吸的流浪汉中, 尤数蚂蚁为最强。 苍蝇,黄边胡蜂,胡蜂,鳃角金龟, 等等各色无赖,骗子, 都是大太阳逼迫无奈来到你的井旁, 惟独蚂蚁是铆足劲儿地要把你损伤。 踩你的脚趾,挠你的脸, 捏你的鼻子,躲你腹下乘凉, 凡此种种,惟它最强。 这浑蛋拿你的爪子当梯, 大胆地爬上你的翅膀, 趾高气扬地溜来荡去, 上下奔忙。 2 现在讲述一个不足为信的故事。 早年间,老人们对我们说, 冬季某日,你饥肠辘辘,耷拉着脑袋, 偷偷地前去 蚂蚁的地下大粮仓窥探。 富有的蚂蚁把夜间寒露大湿的麦粒 摊晒在太阳下, 准备存于地窖中。 麦粒已晒干,蚂蚁在装袋。 你眼含泪水,突然光临。 你央求它说:“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我快饿死了。 你余粮成堆, 借我一点儿, 甜瓜成熟时节, 我定当奉还。“ “借我点麦粒吧。” 还是你走吧。 你要是以为它会借给你, 你就大错特错了。 那大袋大袋的粮食, 你休想弄到一星半点儿。 “滚开去,刮桶底儿去吧。 你夏天唱得来劲儿, 冬天就该饿死!” 古老的寓言就是这么说的, 它劝告我们学做吝啬鬼, 看紧钱袋偷着乐…… 让那些蠢货尝尽饿肚之苦才满足! 寓言作家说的让我冒火, 竟然说你冬天去寻找 苍蝇,小虫,谷粒, 可你从来不吃这些呀。 麦粒!天呀,你要它干什么! 你自有自己的甘泉,不求任何其他物。 冬天与你何干!你的后代子孙 在地下酣睡, 而你也将长眠不醒。 你的尸体落下,玉碎香消。 有一天,觅食的蚂蚁,看见了它。 在你干瘪的皮肤上, 可恶的蚂蚁在争抢; 掏空了你的胸腔,把你撕成了碎片, 当做腌货贮藏, 冬天大雪纷飞,这可是美味佳粮。 3 这才是真实的故事, 与寓言所说的完全不一样。 该死的,你们作何感想! 啊,专捡便宜的家伙, 利爪带钩,挺胸腆肚, 带着保险箱统治在世上。 混账的,你们还口吐流言, 说艺术家从不干活, 蠢货就该遭殃。 闭上你们的臭嘴吧,蝉在钻透树皮找佳酿, 你们却偷吃偷喝忙, 它玉碎身亡,你们仍揪住不放。

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读后感

《蚂蚁和蝉》是古代寓言文学家伊索的作品,说的是蚂蚁在夏天的时候就开始为储备过冬的粮食而辛勤劳动,而蝉,只顾玩乐唱歌,任凭时间流逝,结果冬天来到后要向蚂蚁乞求帮助。 重读这篇短小的寓言,感受当然与儿时不一样。 小时候,我们想到的,往往只是赞扬蚂蚁的勤劳,嘲笑蝉的懒惰和只知玩乐惊醒自己必须要象蚂蚁般勤奋学习,为将来打好基础,不可象蝉那样空耗光阴,也就是所谓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但在经历了各种人生的风雨后,见多了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却在人生的冬天或风暴不期而至时手足无措的人们,我们知道,我们必须象蚂蚁那样,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在生活中未雨绸缪、积谷防饥。 伊索,从不起眼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地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确实不愧是人类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