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1》

2019-09-01 21:45:05秋语荷塘16:40 1549
声音简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jiāng,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泗州:今安徽省泗县。

幂(mì):烟雾弥漫貌。

永: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寒螀(jiāng):即寒蝉,体小,秋出而鸣。

神京:指北宋京城汴梁。

蓝桥:谓秀才裴航于蓝桥会仙女云英事。唐裴铏《传奇·裴航》云:长庆中,有秀才裴航,行于湘汉。同行樊夫人,国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与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后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会云英,以玉杵臼为礼,结为连理。方知云英为仙女、樊夫人则云英之姐也。蓝桥,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故名。


唐朝长庆年间,有个秀才叫裴航,因科举考试不中而到鄂渚去漫游,拜访老朋友崔相国。恰值崔相国赠给他二十万钱,要长途携带回到京城,因此雇用了一条大船载于湘水、汉水。同船有一个樊夫人,乃是国色天香的美人。言辞问答交接,隔着帷帐仍觉亲近融洽。裴航虽感亲切,但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意,与她会面,于是就贿赂樊夫人的侍妾袅烟,求她送达一首诗:“同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倘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云。”诗送去之后,很久没有得到回复。裴航多次询问袅烟,袅烟说:“娘子看了诗如同没看,能有什么办法?”裴航没有办法,于是在途中搜求名酝珍果去送给她。樊夫人这才派袅烟去召裴航相见。到帐帷之后,觉得玉荧光寒,花明丽景,樊夫人乌云似的鬟鬓低垂,修眉如新月淡扫,其举止就是烟霞以外的仙人,怎肯与尘俗之人为偶?裴航再拜行礼,呆呆地注视很久。樊夫人说:“我有丈夫在汉南,将要弃官而幽居深山,这次叫我去做一诀别,心中十分哀伤担忧,怕不能按期赶到,哪里还有心情留意顾看他人呢?确实不能这样。只不过很高兴与你同舟共济,不要把谐谑之意放在心上。”裴航说:“不敢。”在那里喝了酒就回来了,知道樊夫人操守如冰霜,不可冒昧相求。后来,樊夫人让袅烟拿一首诗送给裴航,诗中说:“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裴航看了这首诗,空怀感愧而已,然而还是不能理解参透诗里的旨趣。后来更没有重新见面,只是让袅烟表达寒暄而已。于是抵达襄汉,樊夫人与使婢带着妆奁,没有和裴航告辞就走了,没人能知道她到哪里去了。裴航到处寻访她,可是樊夫人隐迹匿形,毫无踪影可寻循。裴航也就整理行装回京。经过蓝桥驿附近,因为口渴得很,就到路旁找水喝。看见三四间茅屋,低矮又狭窄,有个老妇人在纺麻苎。裴航给她作揖讨水喝,老妇人吆喝说:“云英,端一瓯浆水来,郎君要喝。”裴航对这句话很惊讶,回想起樊夫人诗中有云英的句子,深感自己不能领会。不一会儿从苇箔下面伸出一双白玉般的手,捧着一个瓷瓯。裴航接过来喝了,觉得是真正的玉液,只觉得异香浓郁,透到门外。


于是还回了瓷瓯,突然揭开苇箔,看见一个女子,像露珠裹着的红玉,像春风融化了的雪彩,脸比玉还要细腻,头发堪比浓云,娇滴滴地掩面遮身,即使是隐藏于幽谷之中的红兰,也不能和她的美丽芳容相比。裴航看得都呆了,脚像扎了根似的不能走开。于是他对老妇人说:“我的仆人和马都饿了,希望在此休息,定当重重答谢,希望您不要拒绝我们。”老妇人说:“请您自便。”就让其仆吃饭喂马。过了很久,裴航对老妇人说:“刚才看见小娘子,艳丽得使人吃惊,姿容超过当世之人,所以我徘徊不离去,我愿意纳厚礼迎娶她,可以吗?”老妇人说:“她已应许嫁给一个人,只是时候没到未能成就罢了。我现在年老多病,只有这个孙女,昨天有个神仙送给我灵丹一刀圭,但必须用玉杵臼捣一百天,才可以吞服,(吞服之后)一定能比天老得还晚。您约定娶这个女孩的条件,就是得到玉杵臼,我一定让你娶她。其余金帛等物,对我来说没有用处。”裴航拜谢说:“我愿意以百日为期限,一定带杵臼到来,再不要应许别人。”老妇人说:“就这样吧!”裴航非常遗憾地离去。等到了京城,一点也不把科举的事放在心上,只是到坊曲闹市喧腾的街道去,高声打听那种玉杵臼,竟没有一点影子和回响。有时遇到朋友,好像不认识似的,大家都说他是狂人。过了一个多月,偶然遇到一个卖玉的老头说:“最近我接到了虢州药铺卞老的信,说是有玉杵臼要卖掉,郎君恳切寻求到这种程度,我写信指引你去。”裴航惭愧地背负珍重礼物,果然找到了杵臼。卞老说:“没有二百串钱不能得到杵臼。”裴航倾囊而出,加上卖仆人卖马的钱,才凑足这个数目。于是独自一人步行赶回蓝桥。昔日那个老妇人大笑着说:“有如此讲信用的人吗?我怎能爱惜孙女而不酬谢他的功劳呢?”那女子也微笑着说:“虽然这样,然而还要为我捣药一百天,才能商议婚姻之事。”


老妇人把药从襟带间解下来,裴航就开始捣药,白天干活晚上休息,到晚上老妇人就把药和杵臼收归内室。裴航又听到捣药的声音,就偷偷地看,却见一只白兔拿着杵臼,雪白的光芒辉映满室,可以照出细毛和芒刺,于是裴航的意志更加坚定。就这样日子够了,老妇人拿药吞了,说:“我要进洞去告诉亲戚,为裴郎准备帐帷。”然后就带着孙女进了山,对裴航说:“你且留在这里稍等。”过了一会儿,车马仆隶迎接裴航前去。只见一座很大的府第一眼望不到头,珍珠做的门扉在日光下闪动,里面有帐幄屏帷及珠翠珍玩,没有一件不尽善尽美,远超过贵戚之家了。仙童侍女引导裴航入帐完成礼仪之后,裴航向老妇人下拜,感激涕零。老妇人说:“裴郎本来是清冷裴真人的子孙,业当出世,不当对老妪深谢呀!”又带着他引见各位宾客,多半是神仙中人。后有一个仙女,梳着鬟鬓穿着霓衣,说是妻子的姐姐。裴航拜完,仙女说:“裴郎不认识我了吗?”裴航说:“从前不是姻亲,想不起来在哪儿拜识。”仙女说:“不记得从鄂渚同船回到襄汉吗?”裴航很惊讶,诚恳地表示了敬意。后来问左右的人,回答说:“这是新娘的姐姐云翘夫人,仙君刘纲的妻子,已经是真人,担当玉皇大帝的女官。”老妇人就让裴航领妻子进入玉峰洞中,居住在琼楼殊室,给他吃绛雪琼英炼的丹药。裴航逐渐体性清虚,毛发变得深青带红又转绿,达到神化自在之境,超升为上仙。到了太和年间,他的友人卢颢在蓝桥驿的西边遇到他,于是说起得道之事。裴航就赠给卢颢蓝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说了一整天的话,让卢颢到他亲友那里去送信。卢颢磕着头说:“老兄已经得道,无论如何要传授给我些修道之法。”裴航说:“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现在的人,心越来越实,怎能懂得道家之理?”卢子不明白,裴航就告诉他:“心多妄想,腹漏精溢,就可以知道虚实了。凡人各自有不死的法术、还丹的药方,只是您未便可教,将来再说吧!”卢子知道不可能请求到,但还等宴席终了才离去。后世的人再没有遇见裴航的。


原文:

  唐长庆中,有裴航秀才,因下第,游于鄂渚,谒故旧友人崔相国。值相国赠钱二十万,遂挈归于京。因佣巨舟,载于襄汉。同载有樊夫人,乃国色也。言词间接,帷帐比邻,航虽亲切,无计导达而睹面焉。因赂侍婢袅烟,求达诗一章,曰:


  向为胡越犹怀想,况遇天仙隔锦屏。

  倘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冥。


  诗往,久而无答。航数诘袅烟,烟曰:“娘子见诗若不闻,如何!”航无计,因在道求名酝、珍果而献之。夫人乃使袅烟召航相识。及褰帷,因玉莹光寒,花明景丽,云低发鬓,月淡修眉,举止乃烟霞外人,肯与尘俗为偶。航再拜揖,愕胎久之。夫人曰:“妾有夫在汉南,将欲弃官,而幽栖岩谷,召某一诀耳。深哀草扰,虑不及期,岂更有情留盼他人耶?但喜与郎君同舟共济,无以谐谑为意尔。”航曰:“不敢。”饮讫而归。操比冰霜,不可于冒。夫人后使袅烟持诗一章,曰: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


  航览之,空愧佩而已。然亦不能洞达诗之旨趣。后更不复见,但使袅烟达寒暄而已。遂抵襄汉,与使婢挚妆奋不告辞而去。人不能知其所造。航遍求访之,灭迹匿形,竟无踪兆,遂饰装归。辇下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见茅屋三数间,低而复隘,有老妪绩苎麻。航揖之求浆,妪咄曰:“云英擎一杯浆来,郎君要饮。”航讶之,忆樊夫人诗有“云英”之句,深不自会。俄于苇箔之下,出双玉手捧瓷匝,航接饮之,真玉液也。但觉异香氖氢,透于户外。因还瓯,遽揭箔,睹一女子,露琼英,春融雪彩,脸欺腻玉,鬓惹浓云,娇羞而掩面蔽身,虽红兰之隐幽谷,不足比其芳丽也。航惊怛软足,缩不能去。因白妪曰:“某仆马甚饥,愿憩于此,当厚答谢,幸无见阻。”妪曰:“任郎君自便耳。”


  遂饭仆袜马。良久,谓妪曰:“向睹小娘子艳丽惊人,姿容擢世,所以踌躇而不能适,愿纳厚礼而娶之,可乎?”妪曰:“渠已许嫁一人,但时未就耳。我今老病,只有此女孙,昨有神仙与灵药一刀圭,但须玉柞臼捣之百日,方可就吞,当得后天而老。若约娶此女者,得玉杵臼,吾当与之也。其余金帛,吾元用处耳。”航拜谢曰:“愿以百日为期,必携杵臼而至,更无许他人。”妪曰:“然。”航恨恨而去。


  及至京国,殊不以举事为意,但于坊曲闹市暄衢,高声访其玉杵臼,曾无影响。或遇朋友,若不相识,众言为狂人。数月余日,忽遇一货玉老翁,曰:“近得虢州药铺卞老书云,有玉杵臼货之。郎君恳求如此,吾当为书导达。”航愧荷珍重,果获杵臼。卞老曰:“非二百缗不可得。”航乃泻囊,兼货仆马,方及其值。遂步骤独挈而抵蓝桥。昔日妪大笑曰:“有如是信士乎?吾岂爱惜女子,而不酬其劳哉。”女亦微笑曰:“虽然,更为吾捣药百日,方议姻好。”妪于襟带间解药,航即捣之,昼为而夜息。夜则妪收药日于内室,航又闻捣药声,因窥之,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于是航之意愈坚。如此日足,妪持而吞之,曰:“吾当人洞而告姻戚,为裴郎具帏帐。”遂挈女人山。谓航曰:“但少留此。”


  逡巡,车马仆隶,迎航而往。则见一大第连云,珠扉晃日,内有帐幄屏帷,珠翠珍玩,莫不臻至,愈如贵戚家焉。仙童侍女引航人帐,就礼讫,航拜妪,悲泣感荷。妪曰:“裴郎自是清冷裴真人子孙,业当出世,不足深愧老妪也。”及引见诸宾,多神仙中人也。后有仙女,鬟髻霓衣,云是妻之姊耳。航拜讫,女曰:“裴郎不相识耶?”航曰:“昔非姻好,不省拜侍。”女曰:“不忆鄂渚同舟而抵襄汉乎?”航深惊怛,恳悃陈谢。后问左右,曰:“是小娘子之姊云翘夫人,刘纲仙君之妻也。已是高真,为玉皇之女吏。”妪遂遣航将妻,人玉峰洞中,琼楼珠室而居之,饵以蜂雪琼英之丹。体性清虚,毛发绀绿,神化自在,超为上仙。


  至太和中,友人卢颢遇之于蓝桥驿之西,因说得道之事。遂赠蓝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叙话永日,使达书于亲爱。卢颢稽颡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航曰:“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今之人心愈实,何由有得道之理。”卢子懵然。而语之曰:“心多妄想,腹漏精液,即虚实可知矣。凡人自有不死之术,还丹之方,但子未便可教,异日言之。”卢子知不可请,但终宴而去。后,世人莫有遇者。



公众号:秋语荷塘

泗州戏泗州戏。

呵呵呵!

泗州戏原名

泗州戏原名是拉魂腔。 1、泗州戏,原名拉魂腔,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淮河两岸地区地方传统戏剧,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国家旁腊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许多人认为其发源于江苏省北部海州一带,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后传入泗州并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戏。 3、泗州戏唱腔念白有北方戏曲的激昂慷慨、南方戏曲的温柔舒缓;有难度极大的花腔和花舌及民间琴书的平实质朴。 4、2006年5月20日,泗州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泗州戏表演形式: 1、压花场是泗州戏表睁耐演艺术的根本,分单压和双压两种,具有明快爽朗、粗犷有力的鲜明特色。艺人从师学艺时,学唱腔从八句子开始,学表演从压花场开始。 2、观众对压花场的要求非常严格。演员在表演时,必须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如女演员在走四台角、旋风式时,形似风摆杨柳,状若出水芙蓉,舞姿极为优美。 3、泗州戏能够叫出名字的身段和步法有数十种,如整鬓、拨鞋、提领、顿袖、叉腿双蹉步、三合手、舒懒腰、旋风式、四台角、剪子股、下场步、门歪窝、仙鹤走、老汉走、颠步走等。 4、有些行运早滑当的表演堪称绝技,如《拦马》中头顶水碗急走圆场,点水不泼;《大书观》中用碎步表演打水,演员必须是小脚,脚大了则无法表演。

安徽 宿州的泗县有小学生补习班吗

怎么可能没有,俺的家乡啊,

晁补之的家族成员

晁氏家族为汉代御使大夫晁错之后。晁补之是太子少傅晁迥五世孙,晁宗悫之曾孙。至宋代晁迥,在宋真宗、宋仁宗朝政声显赫,与其子晁宗悫同为知制诰。晁迥有兄弟迪、遘二人,晁补之即为晁迪之后,其母为杨氏。 晁氏家族在宋代是仕宦世家,吕夷简、曾巩、陆游、叶梦得等是晁氏姻亲。

泗州战役地点?

泗洲战役地点:泗州是一个存在于北周到清朝之间的历史地名,辖地大概在今天泗县,泗洪,天长,盱眙,明光一带。 最后的州城在现在的泗县城

泗州戏里有一句什么什么往西落?

太阳一出往西落。

泗州戏王小赶脚原唱

泗州戏王小赶脚原唱? 答案如下:泗州戏王小赶脚原唱是林峰

豫州鼎落入泗水的泗水在哪里?

《大秦赋》开篇就有秦国将周王室象征天下的颂逗九鼎运回咸阳,九鼎之一的豫州鼎掉落泗水的情节。很多人都谨手有疑惑,泗水在山东境内,是在周王畿洛阳的东边,而秦国都城咸阳在洛阳西边,明明不顺路,豫州鼎怎么会掉到泗水之中祥樱嫌呢?

登庐山作者晁补之

《登庐山》中晁补之主要写了登上庐山看到庐山美景,抒发青春无多,感慨时间易逝,怀才不遇,人生无果。   原文   《登庐山》   晁补之(宋)   丹碧沉沉虎豹闲,松幢引度九重关。   人间未觉浑无路,天上还惊更有山。   瑶草红泉供挹酌,金风白露送跻攀。   良游自叹平生误,便欲归家鬓已斑。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晁补之一生嗜学不倦,文章名重一时。《宋史》本传云:“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辞》,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晁补之散文流畅,其政论、论史之作,比较注重“事功”,并对空泛、迂腐、不切实际的议论,有所嘲讽。他除善文外,亦工诗词书画。其所作诗文凡70卷,名《鸡肋集》,另有收录晁补之词作的《晁氏琴趣外篇》6卷,此两种著作辑本,今均传于世。

晁补之《行香子·梅》

行香子·梅作者:晁补之【宋代】 雪里清香,月下疏枝。更无花、比并琼姿。一年一见,千绕千回。向未开时,愁花放,恐花飞。 芳樽移就,幽葩折取,似玉人,携手同归。扬州应记,东合逢时。恨刘郎误,题诗句,怨桃溪。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