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汤:网开一面 | 第019集

2024-02-03 21:21:59曹玉骞05:57 11.6万
声音简介

新节目!【曹玉骞细讲唐诗100首】423听书节全新上线,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故事,饱览华夏山川。


曹玉骞讲成语典故,读懂五千年历史背后的故事。专辑由曹玉骞撰写并播讲,张亭后期编辑,国学新知参与前期筹划。本节目由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本期成语:网开一面  

成语出处:《史记·殷本纪》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商汤灭夏是不是成语

这个不是成语

商汤灭夏的故事简要内容

夏桀不听话,暴政 。周武王就灭了他。

商汤灭夏的故事简要内容

是成汤建商吗

夏有禹商有汤的三字经

夏有禹商有汤的三字经: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故事启事:夏禹治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夏朝,究竟有没有禹这个人,似乎仍找不到证据。据史书说,禹的父亲是鲧,由于治水失败,被舜帝杀了。但在传说中,鲧是天上的神,他眼见百姓饱受洪水之苦,心里很难过,就把天上的泥土偷来平定人间的洪水,结果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令火神将鲧治罪。 所以,后人才不忍心把鲧的下场说的太悲惨。夏禹之前的尧与舜,都是传贤不传子。禹也想效法他们,于是决定把帝位让给益。但是,深受人们爱戴的禹,由于自己的儿子启也是一位贤才,于是人民便一致拥戴启为新的皇帝。 谦虚的启认为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传给益,自己就不该再和益争夺王位。可是,在人民的热情拥戴之下,启只得顺应民心,接受了王位,如此一代一代传下来,天下又属于一个家族了。

商汤灭夏的拼音

shangtangmiexia

夏有禹商有汤的三字经

夏有禹商有汤的三字经: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故事启事:夏禹治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充满神话色彩的夏朝,究竟有没有禹这个人,似乎仍找不到证据。据史书说,禹的父亲是鲧,由于治水失败,被舜帝杀了。但在传说中,鲧是天上的神,他眼见百姓饱受洪水之苦,心里很难过,就把天上的泥土偷来平定人间的洪水,结果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令火神将鲧治罪。 所以,后人才不忍心把鲧的下场说的太悲惨。夏禹之前的尧与舜,都是传贤不传子。禹也想效法他们,于是决定把帝位让给益。但是,深受人们爱戴的禹,由于自己的儿子启也是一位贤才,于是人民便一致拥戴启为新的皇帝。 谦虚的启认为既然父亲已经决定传给益,自己就不该再和益争夺王位。可是,在人民的热情拥戴之下,启只得顺应民心,接受了王位,如此一代一代传下来,天下又属于一个家族了。

汤尧禹舜夏商周中的汤指什么?

商汤。 传说中商朝的建立者

夏桀是怎样的人 夏桀和商汤的故事

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献出两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琬琰即美玉之意),夏桀十分宠爱二女,虽然她们没有生育,夏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字,华玉刻上“琰”字,以示珍爱。妹喜则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妹喜心生怨恨,于是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的机密。夏桀只顾眼前的美女,忘记昔日的恋人,所以,妹喜便与伊尹里应外合,夏朝就此灭亡。

商汤灭夏桀读后感

汤①以②伐桀③,而恐天下言己为贪也,因乃让天下于务光④。而恐务光受之也,乃使人说⑤务光曰:汤杀君而欲传恶声⑥于子,故让天下于子。 务光因自投于河。注释①汤: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②以:通已,已经。 ③桀:夏桀。夏朝的最末的一个君主,传说说他是一位暴君。 ④务光:传说是夏、商间的一位隐士。 ⑤说:劝说。 ⑥恶声:不好的名声。故事大意汤诛灭了夏桀,汤害怕天下人说自己诛灭夏桀是为了贪利,因此就把天下让给了务光。但又害怕务光真的接受了这个天下,就派人去劝说务光:商汤杀夏君主桀,汤想把这个不好的名声嫁祸给你,所以汤才把天下让给你。 务光听了这话后就投河自尽。 读后感传说中的商汤是个好君主,但据本故事所言来看,也不完全是这样。瞧,他诛灭了夏桀,夏桀是暴君,应该说商汤做的是对的,是会得到天下人拥护的。可是他疑心重重,患得患失,怕天下人说他灭桀是为了贪利,就故意地把天下让给务光。让了后,汤又害怕务光真的会接受这个天下,就派人去劝说务光,要务光放弃接受,还说什么名声问题、得失利弊问题,害务光投河自尽而死。 商汤灭夏桀是正确的,暴君不除何以谢天下。套用现代语言说那叫革命。 革命何必如此患得患失呢?想得这么多呢!名正言顺地革命,名正言顺地接受天下,名正言顺地治好天下才是。

《上下五千年》“商汤讨伐夏桀”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公元前1766年,商汤在景亳誓师,宣告夏桀的罪行。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夏商两军在鸣条之野相遇,展开了大会战。会战开始之前,汤为了鼓动士气,召集了参加会战的商军和前来助商伐夏的诸侯、方国的军队,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商军经汤动员以后,士气大振,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夏军士气低落,人有怨心。两军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雷雨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结果商军大胜。夏桀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商军追至南巢,夏桀又想从南巢逃跑,但是刚走到城门口就被商军捉住。   汤将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商朝建立后的第三年,夏桀就忧愤病死在亭山。   2、人物简介   商汤(生卒年不详),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商丘人,汤是契的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部落首领。   3、主要功绩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