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

2019-10-03 08:00:04宝宝巴士02:29 68.9万
声音简介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拼音版】
《guī yuán tián jū 》(qí sān )
《归园田居》(其三)
jìn ·táo yuān míng
【晋】陶渊明
zhòng dòu nán shān xià
种豆南山下

cǎo shèng dòu miáo xī
草盛豆苗稀
chén xīng lǐ huāng huì
晨兴理荒秽

dài yuè hè chú guī
带月荷锄归
dào xiá cǎo mù zhǎng
道狭草木长

xī lù zhān wǒ yī
夕露沾我衣
yī zhān bù zú xī
衣沾不足惜

dàn shǐ yuàn wú wéi
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豆子,结果田地里杂草丛生而豆苗却很稀疏。清早起床去田地里松土除草,到了晚上才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走在狭窄的小路上,野草丛生,傍晚的露珠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只要我归隐的意愿没有违背就好了。



陶渊明《归田原居》其三内容

  归田园居·其三·种豆南山下——[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南山:指江西庐山。   晨兴:早上起床。兴,起。   理荒秽:除杂草。理,整顿。秽,田间杂草。   带月:披着月光。带,一作“戴”。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长得高。长,这里易于作“长(ch醤ɡ)”,因草木长得高,才易于打湿衣裳。   沾:沾湿。   愿无违:不要违背隐居躬耕的最初心愿。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子地,地里杂草丛生,豆苗却长得很稀。早晨天亮就起来到田里锄草,晚上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歇息。高高的草木覆盖了狭窄的田间小路,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湿了倒不重要,只要不违背我的初衷就行了。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作过几次地方的小官,四十一岁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即弃官归隐田园,直到老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人所称赞。他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对我国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有作品《靖节先生集》传世。   《归田园居》共五首,本篇是第三首,写的是诗人的劳动生活情况和隐居田园的决心。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诗人归田园后在南山的山脚下种了一片豆子,那地很慌,草长得很茂盛,可是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平实自如,如叙家常,就像一个老农在和你说他种的那块豆子的情况,让人觉得淳朴自然,而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虽说比做管要辛苦得多,可这是诗人愿意的,是他最大的乐趣。正如诗人在《归田园居》(一)中所说的那样:“少无适俗韵,本****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厌倦了做官,“守拙归田园”才是最爱。从“带月荷锄归”这一美景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来,他非但没有抱怨种田之,反而乐在其中。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狭窄的小路被齐腰深的蒿草封盖着,晚上挂的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但衣服湿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初衷就足够了。“衣沾不足惜”一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恰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更为充分。这里的“愿”蕴含了诗人弃官归田以洁身自好的愿望,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更能突出当时社会官场的腐败与黑暗。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白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带月荷锄归”,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粉饰。然而正是这自然平白的诗句创造了作品醇美的意境,形成了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关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夕露沾我衣 衣沾足惜使愿违 赏析: 披星戴月侍弄着自点庄稼管收何要自放 泥作物已身倍愉悦农田稀疏庄稼萎萎野草难行 田间道及冰凉爽净露珠都让诗种新鲜刺激觉让欣喜异 种觉命源泉与世争、自恬静让完自命极乐体验

如何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只能自己领悟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田园居》——陶渊明

“盛”的意思是茂盛,形容草很多 “稀”的意思是少,形容豆苗少 对比突出了陶渊明不太会种豆苗,他只是注重归田后的那份悠闲,轻松。

陶渊明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五首(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①南山:指庐山。 ②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稻田里清除野草。晨兴:早起。兴,起身。秽:杂草。理荒秽:除杂草。 ③带月:月夜走路。 ④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⑤草木长:草木丛生。 ⑥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全!

归园田居五首 其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内容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