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集】春秋争霸:管仲拜相

2023-05-07 04:37:55作家杨鹏10:22 7.6万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 129 喜点
声音简介

管仲拜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 以上三个故事反映春秋时期的是哪个? 反应战国时期的是哪个?

管仲拜相,晋楚争霸--春秋时期 三家分晋--战国时期 作为战国开始标志

春秋时期的霸主和春秋争霸的作用

 春秋争霸,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即位.由于镐京遭受战争破坏,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至此,西周结束,东周建立.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这部史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迄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时期上下限大致相同.春秋时代,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诸侯竟敢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的局面标志着奴隶制已到末日.   这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们的地位,成为“霸主” 。   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晋、楚、吴、越王先後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是当时诸侯的人物展开的。

齐桓得管仲而霸的霸

出自《晋书 李密传》,意思是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 霸,称霸,假借为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职。

春秋争霸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

齐桓公。姜小白

你是如何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的

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期有个成语叫国争霸

春秋五霸。如按照正史标准评价,孟子所提、司马迁所载的五霸是最为标准、规范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如不以价值观、文明道义,只按势力、争强的标准的评定:四方是维的郑庄公、尊王攘夷的齐桓公、春秋大义的宋襄公、制霸中原的晋文公、独霸西戎的秦穆公、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复霸中原的晋悼公、纵横江淮的阖闾、称雄东南的勾践,这九人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共同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   齐桓公   任管仲为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   城濮之战击败强楚,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楚庄王   楚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后失败。其后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吴王阖闾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伍子胥率师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翌年,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前504),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中华。   越王勾践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滕县),成为霸主。吴王夫差也称霸一时。   秦穆公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   郑庄公春秋小霸。   晋襄公中兴明主。   宋襄公仁德称霸。

有关春秋争霸的故事一个,

纸上谈兵,退避三舍,负荆请罪,、卧薪尝胆: 个人感觉卧薪尝胆比较符合生命教育主题。

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

两方面吧 有利有弊

春秋战国时期兼并争霸战争的意义

集中人物材力量办大事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