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2-10

2019-11-12 20:06:05ThinkTank百家智慧37:29 49.3万
声音简介

读曾国藩《挺经》10

“智、仁、勇”三项通透的德行中,排在首位的是“智”。智就是英明,古往今来,豪杰志士、才能特出之人都被称为英雄,英也就是明的意思。所谓明有两个方面,他人只看到近前的事物,我则可见更深远的事物,这叫高明。他人只看到粗大显眼的东西,我则可看见细微的东西,叫精明。这里所说的高明,好比身处一室之中,人们只能看近处的景物,若登上高楼看得就远了,再如登上高山所见的就更远了。而精明,就如极为细微之物,用显微镜照它,会放大一倍、十倍、百倍。又如满是粗糠的糙米,捣两遍就可除去粗糠,捣上三遍四遍,就精细白净到极点了。人是否高明取决于天赋资质,精明则全赖于后天钴研学问的程度。我曾氏兄弟如今侥幸身居高位,天赋资质都不算很高明,全靠勤学好问来求得精明。好问如同购买显微镜,可深知极细微方面。好学如同捣熟透了的米,可去粗取精。总之,必须心中了如指掌,而后オ可口中说出自己决断。对事物能了解明白再做决断,就叫英断。稀里糊涂就做决断,称之为武断。武断自身的一些事,产生的危害还不大;武断他人的事情,因此招致的怨恨就很深了。只有谦虚退让而不肯轻易下决断,才足以保住福分。 《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曾国藩又在增加了廉、明两条。廉指为官清廉洁,当官不爱钱,关于这一点,曾国藩确实做到了的,在他六十二岁死于两江总督任上时,积蓄也只有两万两,而清代一个总督每年的合法收入就可达十几万两,更何况是富庶的江苏、浙江任总督。 据幕僚们的日记中记载,曾国藩的穿着很朴素,穿的都是旧衣,甚至还能隐约看到衣服上的油星。全部的家具也只有几个用来装书和装衣服的大木箱子。 曾国藩嫁女,只给三百两作为嫁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大儿子曾纪泽从总督衙门回老家,路过叔父们驻防的营地,叔叔们给了他几百两银子的过路费,也被曾国藩特意写了一封信教导了一番,说儿子拿的钱太多了。 明,是指高明、精明。一般来说,聪明是天生的,受遗传的影响较大,但高明和精明,则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磨练获得,即使一个资质平平的人,也能通过努力干出一番大事来,曾国藩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曾国藩老家,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曾国藩的记忆力还不如一个小偷,但记忆力好的小偷终究只是个小偷,而笨拙的曾国藩,后来却成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并成为了近代中国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世界上很多大事,都是普通人干出来的,聪明人由于利害关系看得更透,可选择的又太多,反而难以坚持做到底。人一聪明起来,就会想着去抄近道、找捷径,可世上哪有那么多捷径,少走弯路就是走了捷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啊,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认识你自己。 曾国藩还以米和显微镜来作类比,凡器物经过打磨,都可以变化性质,人也是如此,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才。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从哪里磨?在事上磨。曾国藩说,要挺身入局,敢于任事。不入局,就像在岸边看别人游泳一样,虽然可以愉快地评头品足,但那无法识得水性,更无法学会游泳;遇事就推脱,就难以知道自身的不足,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而机遇也随之丢掉了。 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选择比努力重要,在做取舍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要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可很多时候,利和害并没有那么明显,或者都是未知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做决策,决策充满了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做决策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把自己模拟成5年后的自己,用未来5年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此一来,更容易做出靠谱的决策。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有哪些?

曾国藩家风家训10条有如下: 1、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3、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4、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青年读书应当“有志有识有恒”。 6、霹雳手段,方先菩萨心肠。 7、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9、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曾国藩的10副经典对联?

曾国藩的师傅,经典对联是不是定对对联的话?可以查询一下曾国藩的三本简历,以及他所做的一些事情呃,肯定都是在这些对联里有所体现,有所浓缩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没钱没有背景的,他是怎么做到10年升10级的?

是由于他这个人本身就是比较优秀的,而且也非常有能力通过考试也能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而且也有特别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曾国藩的藩怎么读

应该读fan,不过不是二声,是一声。这个藩只要做为人名,一般都是一声

藩篱什么意思 藩篱的意思

1、藩篱,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 lí,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如:《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其引申为边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含纯 2、与“樊篱”区别:“藩篱”与“樊篱”尽管读音相似、意义相近、词性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读音词义不同:从字面来看,“藩篱”与“樊篱”的区别在于“藩”和“樊”:“藩”读音是fān,“樊”的读音fán;二者相同点是都有“篱笆”之意;不同点是“藩”还有“屏障”的意思,“樊”谈御咐还有“关鸟兽的笼子”的意思。“藩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观存在的实物“篱笆”的门户或屏障;“樊篱”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拆正观能动(一般多指思想、观念方面)的虚物“篱笆”的限制和束缚。感情色彩不同:“藩篱”一般情况下是中性词;“樊篱”多用在反面语境中,故贬义色彩强烈些。

藩篱什么意思 藩篱的意思

1、藩篱,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fān lí,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如:《国语·吴语》:“孤用亲听命於藩篱之外。”韦昭注:“藩篱,壁落。”其引申为边界、屏障。其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 2、与“樊篱”区别:“藩篱”与“樊篱”尽管读音相似、意义相近、词性相同,但在实际运用中,它们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读音词义不同:从字面来看,“藩篱”与“樊篱”的区别在于“藩”和“樊”:“藩”读音是fān,“樊”的读音fán;二者相同点是都有“篱笆”之意;不同点是“藩”还有“屏障”的意思,“樊”还有“关鸟兽的笼子”的意思。“藩篱”是指具体的、感性的、形象的客观存在的实物“篱笆”的门户或屏障;“樊篱”是指概括的、理性的、抽象的主观能动(一般多指思想、观念方面)的虚物“篱笆”的限制和束缚。感情色彩不同:“藩篱”一般情况下是中性词;“樊篱”多用在反面语境中,故贬义色彩强烈些。

曾国藩喜欢的四字成语?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 才德兼备,文武兼资, 居功甚伟,震古铄今。

接下来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