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论道】《道德经》第三十章-第4节(4-4)

2023-07-03 13:11:26尚璞文化15:44 1.2万
声音简介

金陽,澳門現代重彩畫院院長,新嶺南重彩畫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院特聘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世界華人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重彩畫藝術研究會會員,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其畫作《荷花圖》、《九荷神州》收藏於中南海、人民大會堂。

金陽在多年前教授弟子書法的過程中,為使他們能夠瞭解書法藝術載道之精神,遂以道家智慧的經典《道德經》入手,以有形之書法體悟聖人以書載道之用,為眾人講經論道。近年來開辦《道德經》智慧講座兩百多堂,受益者不計其數。

二十餘年,金陽以繪畫,書法參悟道家智慧,在十幾年研讀《道德經》等國學經典,以藝術悟道,用繪畫語言表達道家智慧。曾讀南懷瑾南師十幾年文典的他,深深為南師的大公天下,接續中華文化斷層的大民族精神所感動。南師在九十歲高齡毅然興辦幼學,創立“太湖大學堂”。南老師辭世了,接下來的晚生後輩對民族也要有所擔當,為此金陽毅然決定面對社會大眾,講習古聖先賢的經典智慧,為大眾開智解惑,亦受“太湖大學堂”特邀長年講授國學課程。為傳統文化點燃心燈,將中華文明经典智慧重植人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綿薄之力。



道德经的第五章是什么概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论语十二章的论语简介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论语十二章的第十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主要讲时间

怎样才能培养仁德的品质?怎样才能使行为符合仁德的要求?在论语十二章中子夏给

有钱此贴终结

有哪些明星是从四川德阳的《德阳情事》里出名的?

你也不想想,德阳就是四川非常一般的一个二级城市,这个城市的电视台会好到哪去吗? 这个剧组永远出不了名人,但有可能在德阳出名,但德阳毕竟是小地方. 如你是外地人,在德阳想出名也没有什么意义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阴阳

【一】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二】感想 这一章老子描写了事物间转变的那种力量,是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因为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力量,阳不能够一直是阳,阴也不能够一直是阴,如果希望把某个事物变为阳,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力,这个时候把它转变为阴,然后再去变阳就可以了。 翕张握手、强弱、废兴、取与,都是这种阴阳的关系。看到阴阳的转化,也就可以去更好的利用这种力量。能够看到这种相互的转化,才能够称之为微明。阴阳的转化是柔弱的,掌握了这种力量就可以去以柔克刚。 【三】提问 1、如何去善用阴阳转化的力量? 在厅困第十八章的时候就讲到了阴阳的关系,是互根和消长的。阴阳是统一性的,彼此包含段伏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才能够相互的转化。正好三十六章所在讲的也是这个实际的阴阳转化的关系,所以就是需要去善用这种力量。 但是在这里找到了阴阳的统一性是不够的,比如把阴阳相互转化,把阴转变为阳,单纯的找到阴中之阳,希望从微观的阳的变化转变为阴并不容易,阴阳似乎存在着某种惯性,如果想要把阴变为阳,会遇到某种阻力,所以如果希望把阴转变为阳,就是不要直接去转化,而是让阴继续去为阴,这样整体性的就会存在阴转变为阳的驱动力。 比如一个人想要去不断的努力,但是持续的努力可能会觉得有些疲惫,这个时候可以做一点看似浪费时间的事情,这个时候个人可能会因为做了浪费时间的事情而有了继续去努力学习的动力。比如人和人的相处,因为给予,也能够去更好的获得着什么,给予是建立人和人连接的好方式。 2、如何以柔克刚? 以柔克刚,也就是不要让阴阳对立起来,而是要看到阴阳根本的自然的转化的力量,并且去善用这种自然的变化的力量,让事物去自然的发展着。这是很不容易的一种智慧。 自己现在在个人的提升之上就可以去善用阴阳的这种力量,当自己在面对着阴阳的转化的时候,就可以从这方面来考虑。 第四遍学习《道德经》之目录

论语德的故事及翻译

    原文: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饮埋配基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翻译: 秦穆公曾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于是按次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可以用出弯谨力(为君王)拼死作战,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卖哗吃好酒喝的恩德。”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解决困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这样的道德行为做出来,必然会有好事回来。

德比才重要的论点

当然最好是德才兼备,要看什么才什么德,为什么有些犯型的人有超常的能力为国家做得贡献的,国家会相应减刑,并重用,因为他不是一般的才能,任何东西都是看到什么度,能否平衡,太偏激都是不行的

请问哪位能给我 四子讲德论 全文

“齐桓、晋文、秦穆、楚庄、勾践” ——《四子讲德论》 四子讲德论[87] 王子渊 褒既为益州刺史王襄作中和乐职宣布之诗,又作传, [88]名曰四子讲德,以明其意焉。微斯文学问于虚仪夫子曰:"盖闻国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89]今夫子闭门距跃,专精趋学有日矣。 [90]幸遭圣主平世,而久怀宝, [91]是伯牙去钟期,而舜、禹遁帝尧也。 [92]于是欲显名号,建功业,不亦难乎?"夫子曰:"然,有是言也。夫蚊虻终日经营,不能越阶序, [93]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 [94]仆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文学曰:"陈恳诚于本朝之上,行话谈于公卿之门。" [95]夫子曰:"无介绍之道,安从行乎公卿?" [96]文学曰:"何为其然也?昔宁戚商歌以干齐桓, [97]越石负刍而寤晏婴,[98]非有积素累旧之欢,皆涂觏卒遇,而以为亲者也。故毛嫱西施,善毁者不能蔽其好; [99]嫫 [100]姆 [101]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 [102]苟有至道,何必介绍?"夫子曰:"咨,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是以空柯无刃,公输不能以斫;但悬曼矰,蒲苴不能以射。 [103]故膺腾撇 波而济水,不如乘舟之逸也; [104]冲蒙涉田而能致远,未若遵涂之疾也。才蔽于无人,行衰于寡党,此古今之患,唯文学虑之。"

《论语》十二章相关的故事有哪些?

鲁庄公娶了齐国哀姜为妻,第一次来到鲁国的时候,鲁庄公让鲁国贵族的夫人们带着玉帛去拜见哀姜,这种做法是违礼的,按照立法女人见面携带的礼物应该是枣、栗子等物品,玉帛是男人会见旅辩时才能携带的礼物,而且按照品级的不同有不同的规格要求。 有的大臣就据此出来反对,说了三个字:非故也。鲁庄公听了之后,也说了一句话,也只有三个字:君作故。 非故也,就是说制度中没有这样的搭蚂规定,过去也没有这样的成例,你这是属于创新。 君不是单纯地指自己,而是指国君,故在此代指制度,因为制度本身就是由前人留下的好的法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用它代指制度。 鲁庄公的意思就是我这样做了,后来的人跟着效仿,就有拆枝缺故了,它就会变成制度。 对方一听,毫不客气地给予了反击:国君的创新如果合乎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后人立为制度(君作而顺则故之),如果违背了礼法的精神,就会被当成违礼事件记录下来,变成反面教材(逆则亦书其逆也)。 鲁庄公不听,结果真的成了反面教材(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个故事领悟前面“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含义)。

接下来播放